德州天衢新区打造服务品牌
创优一流营商环境
2023-10-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朱洪旗
优化营商环境是行政审批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德州天衢新区行政审批部将服务企业健康发展作为保障营商环境的着力点,不断完善提升政务服务体系,创新审批机制,提高审批效率,全力为天衢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打造“零成本”之区品牌
近年来,天衢新区行政审批部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建“十办”准入准营服务机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市场主体开办“零成本”之区。
聚焦流程再造,实现市场主体开办网上办、一次办。全面推行企业申报“全程电子化”登记,外网“一窗通”系统将企业名称申报、税务登记等7个事项整合为“一个平台、一个环节、一次申报”,内网审批系统将受理、核准压缩为“确认登记”一个环节,审批材料压减50%,办理时限压减至1小时。聚焦改革创新,实现市场主体开办集成办、极简办。实施市区联办,全面落地证照“三联办”改革。按照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制、优化审批服务4种改革方式,改革事项清单由试点时的8项扩大到38项,实现“证照分离”全覆盖。聚焦便利度提升,实现市场主体开办就近办、跨域办。配置“智能工商登记审批终端”设备进大厅、镇街、社区和服务网点,推广“爱山东”APP掌上办,持续推进省级事区内办。不断壮大“跨域通办”朋友圈,分别与省会经济圈、京津冀等协同发展城市进行合作,实现让老百姓“只进一扇门办成两地事”。聚焦信用建设,实现市场主体开办承诺办。在市场主体准入中引入“信用+”审批机制,对信用优良主体实施承诺办。聚焦减费用,实现市场主体开办免费办、免跑办。实施新开办企业“六免”服务,一次性减少新开办企业成本2000元左右。开发上线“在新区、全心办”微信平台,并融合打造“政务服务+社区物业”智慧平台,通过一键预约实现“免跑办”。
打造产业项目审批服务品牌
2023年是德州天衢新区“项目攻坚年”,行政审批部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工作理念,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抢抓机遇,紧紧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创新审批机制、提高项目落地效率等方面创新突破,探索构建产业项目“五个一”审批服务体系,打造项目落地“天衢速度”。
制定“一张项目全生命周期流程图”,精准统领项目落地全过程。实施流程再造,突出环节最简、材料最优、时间最短,编制项目全生命周期流程导图。创建“一套产业项目审批新机制”,实现项目“三即”落地。创建“产业项目‘双线并行’审批机制”,即一条线办理土地征收出让手续,一条线办理项目立项、环评、规划、施工等手续,双线同步进行,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竣工即拿证。组建“一支项目服务专员队伍”,提供一站式管家服务。设立建设项目一站式服务中心,成立项目全流程服务专员队伍,常态化开展项目现场走访,形成《产业项目建设审批月报》,有效推进项目建设和问题解决。建立“一套协调推进机制”,实现项目难题“一车办”。建立产业项目问题协调推进联动机制,根据项目难题繁杂程度,分类施策、精准解决。打造“一个项目云平台”,实现产业项目可视化、全过程管理。依托“在新区、全心办”微信平台,开设项目管理云平台,将新区在建39个重点产业项目纳入平台,实现产业项目建设审批全过程监督管理。
打造“在新区、全心办”
政务服务品牌
天衢新区行政审批部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不断探索创新服务群众的思路和方法,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模式,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全面实施“一次性告知”等机制,采用邀请会谈审批、主动上门审批等多种审批模式,促进业务办理方式多元化。推行“延时+预约+上门”审批服务机制。打造“5+2”全天候常态化审批服务机制,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工作时间没空办、节假日时间没处办、困难群体没法办难题。坚持“亲清政务·全心服务”理念,营造政务服务新生态。以“五型”机关建设为抓手,实现审批权向服务权、坐等服务向主动服务的工作意识转变;打造“清风天衢·亲清政务·全心服务”廉洁文化品牌,营造务实廉洁的政务服务新生态。建立政务服务营商环境“体验官”工作机制。开展政务服务社会监督,目前48名营商环境体验官已开展体验2期,解决问题9个,有效拓宽了社会监督平台,构建起信息互通的桥梁。
天衢新区将锚定“三个品牌、四个提升、五个突破”工作思路和目标,在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度、审批改革创新、提高服务满意度和打造政务服务新生态上求突破,以服务质效提升回应企业群众需求,聚力创优营商环境,构建起天衢新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优化营商环境是行政审批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德州天衢新区行政审批部将服务企业健康发展作为保障营商环境的着力点,不断完善提升政务服务体系,创新审批机制,提高审批效率,全力为天衢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打造“零成本”之区品牌
近年来,天衢新区行政审批部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建“十办”准入准营服务机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市场主体开办“零成本”之区。
聚焦流程再造,实现市场主体开办网上办、一次办。全面推行企业申报“全程电子化”登记,外网“一窗通”系统将企业名称申报、税务登记等7个事项整合为“一个平台、一个环节、一次申报”,内网审批系统将受理、核准压缩为“确认登记”一个环节,审批材料压减50%,办理时限压减至1小时。聚焦改革创新,实现市场主体开办集成办、极简办。实施市区联办,全面落地证照“三联办”改革。按照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制、优化审批服务4种改革方式,改革事项清单由试点时的8项扩大到38项,实现“证照分离”全覆盖。聚焦便利度提升,实现市场主体开办就近办、跨域办。配置“智能工商登记审批终端”设备进大厅、镇街、社区和服务网点,推广“爱山东”APP掌上办,持续推进省级事区内办。不断壮大“跨域通办”朋友圈,分别与省会经济圈、京津冀等协同发展城市进行合作,实现让老百姓“只进一扇门办成两地事”。聚焦信用建设,实现市场主体开办承诺办。在市场主体准入中引入“信用+”审批机制,对信用优良主体实施承诺办。聚焦减费用,实现市场主体开办免费办、免跑办。实施新开办企业“六免”服务,一次性减少新开办企业成本2000元左右。开发上线“在新区、全心办”微信平台,并融合打造“政务服务+社区物业”智慧平台,通过一键预约实现“免跑办”。
打造产业项目审批服务品牌
2023年是德州天衢新区“项目攻坚年”,行政审批部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工作理念,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抢抓机遇,紧紧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创新审批机制、提高项目落地效率等方面创新突破,探索构建产业项目“五个一”审批服务体系,打造项目落地“天衢速度”。
制定“一张项目全生命周期流程图”,精准统领项目落地全过程。实施流程再造,突出环节最简、材料最优、时间最短,编制项目全生命周期流程导图。创建“一套产业项目审批新机制”,实现项目“三即”落地。创建“产业项目‘双线并行’审批机制”,即一条线办理土地征收出让手续,一条线办理项目立项、环评、规划、施工等手续,双线同步进行,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竣工即拿证。组建“一支项目服务专员队伍”,提供一站式管家服务。设立建设项目一站式服务中心,成立项目全流程服务专员队伍,常态化开展项目现场走访,形成《产业项目建设审批月报》,有效推进项目建设和问题解决。建立“一套协调推进机制”,实现项目难题“一车办”。建立产业项目问题协调推进联动机制,根据项目难题繁杂程度,分类施策、精准解决。打造“一个项目云平台”,实现产业项目可视化、全过程管理。依托“在新区、全心办”微信平台,开设项目管理云平台,将新区在建39个重点产业项目纳入平台,实现产业项目建设审批全过程监督管理。
打造“在新区、全心办”
政务服务品牌
天衢新区行政审批部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不断探索创新服务群众的思路和方法,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模式,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全面实施“一次性告知”等机制,采用邀请会谈审批、主动上门审批等多种审批模式,促进业务办理方式多元化。推行“延时+预约+上门”审批服务机制。打造“5+2”全天候常态化审批服务机制,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工作时间没空办、节假日时间没处办、困难群体没法办难题。坚持“亲清政务·全心服务”理念,营造政务服务新生态。以“五型”机关建设为抓手,实现审批权向服务权、坐等服务向主动服务的工作意识转变;打造“清风天衢·亲清政务·全心服务”廉洁文化品牌,营造务实廉洁的政务服务新生态。建立政务服务营商环境“体验官”工作机制。开展政务服务社会监督,目前48名营商环境体验官已开展体验2期,解决问题9个,有效拓宽了社会监督平台,构建起信息互通的桥梁。
天衢新区将锚定“三个品牌、四个提升、五个突破”工作思路和目标,在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度、审批改革创新、提高服务满意度和打造政务服务新生态上求突破,以服务质效提升回应企业群众需求,聚力创优营商环境,构建起天衢新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