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党建引领多方联动

崂山区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2025-08-0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老旧小区改造后,焕然一新
  小区居民茶余饭后齐聚廊亭
  □吴浩然
  
  “以前小区墙皮掉、污水堵,投诉了也没人管;现在不仅环境变好了,有事儿找‘红色管家’很快就解决,住着踏实!”家住青岛市崂山区职工新村小区的居民王阿姨说。
  近年来,崂山区以党建为笔,以民生为墨,通过建强“红色堡垒”、创新联动机制、聚焦急难愁盼,将一个个矛盾突出的“问题小区”转变为和谐宜居的“幸福家园”,探索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建强红色核心:
把稳治理方向盘

  小区治理的成效,关键在党组织的引领力。崂山区深入构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共同体,将党组织建设作为治理根基,着力锻造小区治理的“主心骨”。
  在中韩街道温哥华花园小区,新物业入驻初期曾因“水土不服”陷入困境——污水管道堵塞抢修受阻、电梯维护响应迟缓,居民怨声载道。小区党总支迅速扛起责任,化身“护航员”:组织党员骨干逐户沟通,7天完成32户维修费用收缴,推动管道维修顺利落地;建立“红色管家”三方联络群,将管网图纸、住户档案等资料转化为长效管理依据。从“帮着干”化解急难问题,到“领着干”培训服务规范、搭建意见反馈机制,再到“主动干”推动三方议事平台常态化,党总支一步步引导新物业融入治理生态,让“陌生面孔”变成了“贴心管家”。
  这样的“红色引领”并非个例。崂山区通过选优配强228名小区党组织书记,推动13名符合条件的书记兼任业委会主任;开展“领雁说·行知讲坛”等培训60余场,为基层骨干“蓄能充电”。如今,从老旧小区到新建楼盘,党组织的旗帜始终在治理一线高高飘扬,成为居民心中最可靠的“主心骨”。
创新联动机制:
激活治理一盘棋

  小区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崂山区打破“各管一段”的治理壁垒,构建起党组织引领下的多方协同机制,让物业、业委会等主体从“单打独斗”变为“并肩作战”。
  在金家岭街道澳门花园小区,“三方联席会”成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为收回被违规侵占的8号楼负一层公共用房,小区党总支联同业委会、物业企业,与使用方召开8次协商会,最终啃下“硬骨头”。截至目前,这样的协商议事会已召开32次,解决业主家漏水、更换电闸等“小急难”问题90余件,真正将“问题清单”变成了“幸福账单”。
  而在沙子口街道职工新村小区,“大物管”连片管理机制让这个建成于1997年的老旧小区焕发新生。这个曾经年均投诉40余件的小区,在听海社区党委指导下,通过环境整治、设施维护、违建治理“组合拳”,让居民问题解决时长从72小时缩短至4小时,物业费收缴率从不足20%跃升至70%,实现“零投诉”。
聚焦群众需求:
答好基层治理“民生卷”

  “治理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崂山区始终将群众需求作为治理导向,以党建引领“物业品质提升年”专项行动为契机,下狠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公共资源管理到物业服务提升,从“钱袋子”监管到“关键小事”解决,用实打实的成效赢得民心。
  在公共资源整治中,崂山区打出“清、收、管、用、审”组合拳。截至今年7月,全区205个小区中179个完成规范整治,摸排公共用房、设施设备1.2万余处,清理违规侵占问题92处,产生公共收益超1000万元。同时,通过推动194个业委会全部备案、开设79个共有资金账户、实施收支审计制度,崂山区把小区“钱袋子”管得明明白白,让公共收益真正用在居民身上。
  针对物业服务“履约不到位”痛点,崂山区整合11个部门和4个街道力量,联动整改停车难、圈绿毁绿等问题1500余个,约谈73个物业项目,清退4家不合格企业。如今,全区物业领域投诉同比下降40%,越来越多的小区实现了从“投诉不断”到“点赞连连”的转变。
  针对公共绿地私占等问题,崂山区开展“物业执法进小区”专项行动,在鲁商曦园、山水名园等小区整治15处问题点位,让“小区事”有人管、管得好。
  从“抵触物业”到“主动缴费”,从解决90余件“小急难”问题到1000万元公共收益“颗粒归仓”……崂山区以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实践,生动诠释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吴浩然
  
  “以前小区墙皮掉、污水堵,投诉了也没人管;现在不仅环境变好了,有事儿找‘红色管家’很快就解决,住着踏实!”家住青岛市崂山区职工新村小区的居民王阿姨说。
  近年来,崂山区以党建为笔,以民生为墨,通过建强“红色堡垒”、创新联动机制、聚焦急难愁盼,将一个个矛盾突出的“问题小区”转变为和谐宜居的“幸福家园”,探索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建强红色核心:
把稳治理方向盘

  小区治理的成效,关键在党组织的引领力。崂山区深入构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共同体,将党组织建设作为治理根基,着力锻造小区治理的“主心骨”。
  在中韩街道温哥华花园小区,新物业入驻初期曾因“水土不服”陷入困境——污水管道堵塞抢修受阻、电梯维护响应迟缓,居民怨声载道。小区党总支迅速扛起责任,化身“护航员”:组织党员骨干逐户沟通,7天完成32户维修费用收缴,推动管道维修顺利落地;建立“红色管家”三方联络群,将管网图纸、住户档案等资料转化为长效管理依据。从“帮着干”化解急难问题,到“领着干”培训服务规范、搭建意见反馈机制,再到“主动干”推动三方议事平台常态化,党总支一步步引导新物业融入治理生态,让“陌生面孔”变成了“贴心管家”。
  这样的“红色引领”并非个例。崂山区通过选优配强228名小区党组织书记,推动13名符合条件的书记兼任业委会主任;开展“领雁说·行知讲坛”等培训60余场,为基层骨干“蓄能充电”。如今,从老旧小区到新建楼盘,党组织的旗帜始终在治理一线高高飘扬,成为居民心中最可靠的“主心骨”。
创新联动机制:
激活治理一盘棋

  小区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崂山区打破“各管一段”的治理壁垒,构建起党组织引领下的多方协同机制,让物业、业委会等主体从“单打独斗”变为“并肩作战”。
  在金家岭街道澳门花园小区,“三方联席会”成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为收回被违规侵占的8号楼负一层公共用房,小区党总支联同业委会、物业企业,与使用方召开8次协商会,最终啃下“硬骨头”。截至目前,这样的协商议事会已召开32次,解决业主家漏水、更换电闸等“小急难”问题90余件,真正将“问题清单”变成了“幸福账单”。
  而在沙子口街道职工新村小区,“大物管”连片管理机制让这个建成于1997年的老旧小区焕发新生。这个曾经年均投诉40余件的小区,在听海社区党委指导下,通过环境整治、设施维护、违建治理“组合拳”,让居民问题解决时长从72小时缩短至4小时,物业费收缴率从不足20%跃升至70%,实现“零投诉”。
聚焦群众需求:
答好基层治理“民生卷”

  “治理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崂山区始终将群众需求作为治理导向,以党建引领“物业品质提升年”专项行动为契机,下狠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公共资源管理到物业服务提升,从“钱袋子”监管到“关键小事”解决,用实打实的成效赢得民心。
  在公共资源整治中,崂山区打出“清、收、管、用、审”组合拳。截至今年7月,全区205个小区中179个完成规范整治,摸排公共用房、设施设备1.2万余处,清理违规侵占问题92处,产生公共收益超1000万元。同时,通过推动194个业委会全部备案、开设79个共有资金账户、实施收支审计制度,崂山区把小区“钱袋子”管得明明白白,让公共收益真正用在居民身上。
  针对物业服务“履约不到位”痛点,崂山区整合11个部门和4个街道力量,联动整改停车难、圈绿毁绿等问题1500余个,约谈73个物业项目,清退4家不合格企业。如今,全区物业领域投诉同比下降40%,越来越多的小区实现了从“投诉不断”到“点赞连连”的转变。
  针对公共绿地私占等问题,崂山区开展“物业执法进小区”专项行动,在鲁商曦园、山水名园等小区整治15处问题点位,让“小区事”有人管、管得好。
  从“抵触物业”到“主动缴费”,从解决90余件“小急难”问题到1000万元公共收益“颗粒归仓”……崂山区以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实践,生动诠释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