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全媒

山东高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如火如荼,大众日报全程聚焦——

65万青年学子“调研山东”

2022-08-0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扫描二维码 查看报道专题
  □ 本报记者 刘芝杰 尹燕燕
        孟焕然 刘宪伟
  本报通讯员 王晓

  3万余支实践团队、65万青年学子参与!今年暑假,以“调研山东”为主题的2022年山东高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成为火热夏天最受青年群体关注的话题。在大众日报客户端,共青团山东省委与大众日报联合开设《“调研山东”三下乡实践榜》专栏。该专栏持续更新各个实践团队的活动开展情况,展示着山东青年学子的青春风采和担当。
  据悉,“调研山东”——2022年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山东各大中专院校广泛组织发动、综合布局谋划,组建3万余支实践团队、65万青年学子投身“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其中,统筹打造了101支国家级、355支省级重点实践团。青年学生创新组团建队、积极融入实践,市县大力支持保障、强化感知认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展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强化理论普及宣讲,山东大学开展“牢记青春寄语”主题宣讲社会实践专项活动,530名学生组成60支团队,分赴全国23个省份,开展了百余场分众化宣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青岛科技大学组建442支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91名团干部、2826名青年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实地挖掘红色故事、追溯红色记忆,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把红色精神镌刻在青年学生心中;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组织16个学院与34个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共同打造大学生实践基地,招标式征集基地实践项目设计方案,常态化开展各类基层实践活动,形成了以校地共建为主体、依托团支部与专业两大优势为特色的全员社会实践模式;充分观察发展成就,青岛理工大学依托“1233”实践育人工作体系,打造150支发展成就观察实践团队参与国情观察、基层治理、产业调研,其中,“义务编制村庄规划”团队,连续17年持续开展村庄义务编制规划活动,足迹遍及山东16市52个乡村,为地方打造“一村一品”现代特色村庄提供专业支持。
  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创新“三下乡”社会实践形式,众多具有山东特色的实践项目成为一大特色。聊城大学1200余名师生组建105支实践团队,投身“黄河专项”感知实践,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黄河流域植物保护、中草药资源调查、农村污水处理、非遗文化传承调研等。曲阜师范大学组建80支关爱帮扶实践团队,奔赴济南、日照、潍坊等23个城市的农村地区开展实践,一对一走访空巢老人,对“希望小屋”小主人进行课程指导、心理团辅、亲情陪伴。山东中医药大学打造115个中医药特色实践团,“博士医疗团”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为医药卫生事业和人民身心健康贡献力量。
  为更好服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调研山东”三下乡实践榜》专栏对我省高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专题报道,为更多高校社会实践团队提供展示风采的机会。后续,将评选发布一批优秀社会实践调研成果、优秀服务基层实践项目,并择优评选认定一批优秀组织单位、指导教师、团队、个人。
  □ 本报记者 刘芝杰 尹燕燕
        孟焕然 刘宪伟
  本报通讯员 王晓

  3万余支实践团队、65万青年学子参与!今年暑假,以“调研山东”为主题的2022年山东高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成为火热夏天最受青年群体关注的话题。在大众日报客户端,共青团山东省委与大众日报联合开设《“调研山东”三下乡实践榜》专栏。该专栏持续更新各个实践团队的活动开展情况,展示着山东青年学子的青春风采和担当。
  据悉,“调研山东”——2022年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山东各大中专院校广泛组织发动、综合布局谋划,组建3万余支实践团队、65万青年学子投身“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其中,统筹打造了101支国家级、355支省级重点实践团。青年学生创新组团建队、积极融入实践,市县大力支持保障、强化感知认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展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强化理论普及宣讲,山东大学开展“牢记青春寄语”主题宣讲社会实践专项活动,530名学生组成60支团队,分赴全国23个省份,开展了百余场分众化宣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青岛科技大学组建442支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91名团干部、2826名青年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实地挖掘红色故事、追溯红色记忆,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把红色精神镌刻在青年学生心中;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组织16个学院与34个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共同打造大学生实践基地,招标式征集基地实践项目设计方案,常态化开展各类基层实践活动,形成了以校地共建为主体、依托团支部与专业两大优势为特色的全员社会实践模式;充分观察发展成就,青岛理工大学依托“1233”实践育人工作体系,打造150支发展成就观察实践团队参与国情观察、基层治理、产业调研,其中,“义务编制村庄规划”团队,连续17年持续开展村庄义务编制规划活动,足迹遍及山东16市52个乡村,为地方打造“一村一品”现代特色村庄提供专业支持。
  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创新“三下乡”社会实践形式,众多具有山东特色的实践项目成为一大特色。聊城大学1200余名师生组建105支实践团队,投身“黄河专项”感知实践,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黄河流域植物保护、中草药资源调查、农村污水处理、非遗文化传承调研等。曲阜师范大学组建80支关爱帮扶实践团队,奔赴济南、日照、潍坊等23个城市的农村地区开展实践,一对一走访空巢老人,对“希望小屋”小主人进行课程指导、心理团辅、亲情陪伴。山东中医药大学打造115个中医药特色实践团,“博士医疗团”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为医药卫生事业和人民身心健康贡献力量。
  为更好服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调研山东”三下乡实践榜》专栏对我省高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专题报道,为更多高校社会实践团队提供展示风采的机会。后续,将评选发布一批优秀社会实践调研成果、优秀服务基层实践项目,并择优评选认定一批优秀组织单位、指导教师、团队、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