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中院:破产审判托举职工权益保障梦
2025-07-25
作者:
来源:
山东法制报

东营市工艺美术公司(以下简称工艺美术公司)成立于1989年,系原东营市第二轻工业局下属集体企业。本应完成的改制因历史原因搁浅,企业自1997年起停业,管理瘫痪,负债加剧。
“我们什么时候能够拿到欠付工资?”“我们都已年逾半百,但因欠付社保无法办理退休,什么时候才能过上正常的老年生活?”“没有医保兜底,我们真的是付不起医药费了!”随着时间推移,衍生问题越积越多,资金缺口越来越大,440余名职工因权益受损引发多起集体事件。
为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受理工艺美术公司破产清算案件,通过创新破产府院联动模式,引导推动“僵尸企业”破产出清,一揽子兑现了400余名职工权益,实现了低效闲置资产再利用,构建了社会化治理和实质化共赢新范式。
府院联动 共寻解纷最优解
“400余名职工背后是400余家灯火。工艺美术公司案件时间跨度大,遗留问题多,敏感因素强。能否妥善处理好民生问题是破题的关键。”东营中院民五庭主审法官隋宪贞回忆当时的情形如是说。
东营中院以“联”为基础,以“动”为要义,依托实质化运行的府院联动机制,聚合司法、行政、社会中介机构等多方资源,各方良性互动、优势互补、效能叠加,统筹解决破产工作推进中的疑难问题。
市工信局牵头人社、自然资源、医保、信访、公安、财政等部门组成清算组,协调各成员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履职尽责。东营中院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合议庭,并引入专司劳动争议案件法官作为“外援”。政府定方向,抓协调;法院重落实,求实效。召开府院联席会议35次,专题研究“僵尸企业出清和职工权益保障”的法治化处理路径。
职工身份认定和职工债权审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
“工艺美术公司前期管理混乱,财务账簿记载不规范,人员调进调出随意,期间因火灾导致档案缺乏连贯性,再加之知情人员的离岗离世,给职工身份和权益认定带来了极大困难。”东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人员介绍说。
为切实做好职工身份认定和职工债权工作,在东营中院指导下,清算组以“职工不漏查一人,职工权益不漏查一项”为原则,管理层质询30余次,外调档案130余份,人社医保系统查询160余次,认定方案先后修正10余次,耗时20余月,最终形成各方高度认可的职工身份和职工权益认定方案,并将长期欠缴社保产生的巨额滞纳金参照税款滞纳金列入普通债权。
分类施策 凝聚共识化分歧
20余年间,职工工资、经济补偿金、集资款、欠缴保险……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职工情绪激动,诉求强烈。扎实做好职工工作是破产程序推进的落子关键。经东营中院与清算组多方研判,最终确定以职工身份、诉求差异双维分类,对职工精准画像。
“我们职工被划分为9个序列,每个组别都推选了1名职工作为‘代言人’,我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全程参与破产清算工作,并代组员向法院和清算组反馈诉求,及时为组员答疑解惑。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与法院、清算组之间搭建了信任与理解的桥梁。在职工权益签字确认环节,我们代表带头,全力协助清算组,仅用3天就完成了原计划6天才能完成的工作,全过程井然有序、反响良好。”工艺美术公司职工李长海回忆说。
工艺美术公司有这样两位老人,已达法定退休年龄,但因欠付社保未能办理退休手续。清算期间,两人生病住院花费数万元,因欠付保险不能享受医保待遇。
“病有所医”是民生大计,司法为民既要有力度,又要有温度。在案件推进中,积极协调为2名困难职工垫付医疗,竭尽全力将职工诉求清单变为满意清单。通过在服务职工“硬核”诉求上下功夫,赢得了全体职工对破产清算程序的理解和支持,确保了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化解。
励志厉行 善治托底大民生
最大限度归集破产企业财产,最大限度实现破产财产变现,才能最大限度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东营中院指导清算组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对于员工占用、租户搭建等导致权属不清的情况,逐户走访或诉讼清退,对企业所属财产做到“应追尽追”。
坐落于划拨用地的一栋年久失修的办公楼是工艺美术公司仅存在的有价值资产。如何让仅有的资产实现最大化变现,考验着政府和法院的智慧。单独处置楼房会是“最优解”吗?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破产财产的“集成价值”?
政府和法院联动解难题、同心解民忧,积极探索资产处置路径,最终确定通过市场化运作与政策性工具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式,将划拨土地和地上资产一并拍卖,提升资产价值。政府相关部门多渠道开展意向竞买人招募工作,配套优惠政策支持,最终促成破产财产竞拍成功。
125名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补缴成功,14名职工顺利办理了退休手续,87名职工实现灵活就业,生动诠释了民生共保、利益共赢。
“真心感谢法院、清算组的辛苦付出。在历时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辛苦搜集原始资料,最大化还原历史真相,顺利推进破产进程。欠发工资到位了,欠缴医疗养老保险补齐了,集资款也退还了,我们破产企业的每一位职工的利益都得到了补偿。”工艺美术公司职工霍玉香激动地说道。
“民声连着民生,将民生愿景变为幸福实景,需要司法的智慧和司法的耐力。破产程序中,我们需要聚焦与群众息息相关的薪酬、就业、医疗、养老等‘关键小事’,也需要凝聚共治的合力。以‘如我在诉’意识,将群众的难事当成自己的家事来办,以司法之力绘就为民画卷。”东营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赵国滨如是说。 张树欣
“我们什么时候能够拿到欠付工资?”“我们都已年逾半百,但因欠付社保无法办理退休,什么时候才能过上正常的老年生活?”“没有医保兜底,我们真的是付不起医药费了!”随着时间推移,衍生问题越积越多,资金缺口越来越大,440余名职工因权益受损引发多起集体事件。
为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受理工艺美术公司破产清算案件,通过创新破产府院联动模式,引导推动“僵尸企业”破产出清,一揽子兑现了400余名职工权益,实现了低效闲置资产再利用,构建了社会化治理和实质化共赢新范式。
府院联动 共寻解纷最优解
“400余名职工背后是400余家灯火。工艺美术公司案件时间跨度大,遗留问题多,敏感因素强。能否妥善处理好民生问题是破题的关键。”东营中院民五庭主审法官隋宪贞回忆当时的情形如是说。
东营中院以“联”为基础,以“动”为要义,依托实质化运行的府院联动机制,聚合司法、行政、社会中介机构等多方资源,各方良性互动、优势互补、效能叠加,统筹解决破产工作推进中的疑难问题。
市工信局牵头人社、自然资源、医保、信访、公安、财政等部门组成清算组,协调各成员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履职尽责。东营中院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合议庭,并引入专司劳动争议案件法官作为“外援”。政府定方向,抓协调;法院重落实,求实效。召开府院联席会议35次,专题研究“僵尸企业出清和职工权益保障”的法治化处理路径。
职工身份认定和职工债权审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
“工艺美术公司前期管理混乱,财务账簿记载不规范,人员调进调出随意,期间因火灾导致档案缺乏连贯性,再加之知情人员的离岗离世,给职工身份和权益认定带来了极大困难。”东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人员介绍说。
为切实做好职工身份认定和职工债权工作,在东营中院指导下,清算组以“职工不漏查一人,职工权益不漏查一项”为原则,管理层质询30余次,外调档案130余份,人社医保系统查询160余次,认定方案先后修正10余次,耗时20余月,最终形成各方高度认可的职工身份和职工权益认定方案,并将长期欠缴社保产生的巨额滞纳金参照税款滞纳金列入普通债权。
分类施策 凝聚共识化分歧
20余年间,职工工资、经济补偿金、集资款、欠缴保险……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职工情绪激动,诉求强烈。扎实做好职工工作是破产程序推进的落子关键。经东营中院与清算组多方研判,最终确定以职工身份、诉求差异双维分类,对职工精准画像。
“我们职工被划分为9个序列,每个组别都推选了1名职工作为‘代言人’,我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全程参与破产清算工作,并代组员向法院和清算组反馈诉求,及时为组员答疑解惑。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与法院、清算组之间搭建了信任与理解的桥梁。在职工权益签字确认环节,我们代表带头,全力协助清算组,仅用3天就完成了原计划6天才能完成的工作,全过程井然有序、反响良好。”工艺美术公司职工李长海回忆说。
工艺美术公司有这样两位老人,已达法定退休年龄,但因欠付社保未能办理退休手续。清算期间,两人生病住院花费数万元,因欠付保险不能享受医保待遇。
“病有所医”是民生大计,司法为民既要有力度,又要有温度。在案件推进中,积极协调为2名困难职工垫付医疗,竭尽全力将职工诉求清单变为满意清单。通过在服务职工“硬核”诉求上下功夫,赢得了全体职工对破产清算程序的理解和支持,确保了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化解。
励志厉行 善治托底大民生
最大限度归集破产企业财产,最大限度实现破产财产变现,才能最大限度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东营中院指导清算组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对于员工占用、租户搭建等导致权属不清的情况,逐户走访或诉讼清退,对企业所属财产做到“应追尽追”。
坐落于划拨用地的一栋年久失修的办公楼是工艺美术公司仅存在的有价值资产。如何让仅有的资产实现最大化变现,考验着政府和法院的智慧。单独处置楼房会是“最优解”吗?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破产财产的“集成价值”?
政府和法院联动解难题、同心解民忧,积极探索资产处置路径,最终确定通过市场化运作与政策性工具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式,将划拨土地和地上资产一并拍卖,提升资产价值。政府相关部门多渠道开展意向竞买人招募工作,配套优惠政策支持,最终促成破产财产竞拍成功。
125名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补缴成功,14名职工顺利办理了退休手续,87名职工实现灵活就业,生动诠释了民生共保、利益共赢。
“真心感谢法院、清算组的辛苦付出。在历时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辛苦搜集原始资料,最大化还原历史真相,顺利推进破产进程。欠发工资到位了,欠缴医疗养老保险补齐了,集资款也退还了,我们破产企业的每一位职工的利益都得到了补偿。”工艺美术公司职工霍玉香激动地说道。
“民声连着民生,将民生愿景变为幸福实景,需要司法的智慧和司法的耐力。破产程序中,我们需要聚焦与群众息息相关的薪酬、就业、医疗、养老等‘关键小事’,也需要凝聚共治的合力。以‘如我在诉’意识,将群众的难事当成自己的家事来办,以司法之力绘就为民画卷。”东营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赵国滨如是说。 张树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