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履
烟火伊吾
2025-09-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段蓉萍
伊吾嵌在两座山谷里,从胜利峰俯视,伊吾河穿城而过,像母亲腰间的背带,将县城揽入怀中,呈现静美祥和安逸的气息。
行走在人行道上,茂盛的榆树、杨树、白蜡、黄果山楂树遮蔽了天空,虽已入秋,绿意浓稠。压弯枝条红彤彤的海棠果树,鸡蛋大墨蓝色的西梅树,路边堆积如小山的黄灿灿晚熟哈密瓜,暗示秋天确已抵达这里。
来自湖南的斌哥问这瓜怎么样?就地买一个杀开,口感甜糯绵软,这是老汉瓜,适合牙口不好的老年人吃。对于牙口利落的人,脆甜清香的哈密瓜更中心意。
晚上八点,街上车流行人都显得稀少,对从大都市来的人,自然想找一处有烟火气的地方,感受当地百姓日常的市井生活。
走,进农贸市场。武老师说,晚饭就在这里。
久居都市,常去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这个已经被收藏在记忆褶皱里的名称,像是一个被遗忘的老人,再提及时,要把时针拨回三十多年前。
农贸市场有标配的样貌,大型钢架棚,挨挨挤挤门脸不大的店铺,颜色不同的桌子板凳,茶垢醒目的茶壶,烟火缭绕的食摊,南腔北调的吆喝声。
走进伊吾县农贸市场,不出所料,与记忆中的图景完全吻合。
市场门口左侧是一个卖羊头羊蹄子的摊位,摊主是一位样貌英俊的维吾尔族中年男人。羊头有原味和香辣两种,一个四十八元。羊蹄同样是两种口味,一个八元。我想起奶奶曾说过一个故事:一个人请客,八人小聚,买了一个羊头。逢人就说,八个人吃了一个羊头,哪一个不是肉狼。听了这个滑稽的故事,笑得我肚子疼。我一个人就能吃一个羊头,那我就是一头肉狮子了。
市场门口右侧是一个菜摊,一个身穿暗红外衣的老年妇女招呼我要什么菜。地上堆放着发白的豆角,个头挺大。一捆芹菜,一大包小白菜,一筐子土豆,豆角十四元,芹菜和小白菜都是十元,土豆七元。这个价格要高于城里超市的价格。
别忘了,这是边境小县,全县2.1万人,传统畜牧业县,矿产资源丰富,煤化工产业是大头。来过多次的武老师解释道。
市场顶部是拱形彩钢棚,南北大约有二百多米长,两边的店铺都开着门。我们选了一家小馆子——聚友川菜馆,要找找当年无拘无束猜拳大口喝酒的感觉。
这馆子可真是有些年头了,屋内装饰保留20世纪90年代初的风格,踢脚线木纹墙条石膏顶。落座包厢,牛眼杯倒满褐红色茯茶,武老师转身从隔壁雪莲商店提来一扎“夺命大乌苏”,服务员没有给起瓶器,我顺手拿过一瓶,放进嘴巴,用牙齿开启。斌哥不声不响用打火机尾部麻利地连续撬开了三四瓶。这一看就是喝啤酒的老手。阿丽说。
小馆子包厢小,虽然开着门,延伸了视觉空间,可十个人,紧巴巴地转不开身。
到外面坐着多好!
斌哥提议声刚落,大家都说好。武老师连忙将店门口两张条桌拼起来,喊我们端着各自的茶杯过去。
这才是市场大排档的感觉。蓉红笑眯眯地说,就是这烧烤摊和打馕的烟着实有些凶悍,辣眼睛。
油炸花生米、皮辣红、清炖鸡、毛血旺、清蒸鲈鱼、干锅土豆片、蚝油青菜、干锅花菜、爆炒肚条。满满当当一桌菜。大快朵颐。推杯换盏。
热馕的香味混合着烧烤味刺激着我们的嗅觉。蓉红买一个刚出炉的千层葱花馕,干脆的表皮,葱香肆意的里心,每人撕扯一块,都夸好吃得很。
这卖馕的女人叫祖热木,经营这个馕摊二十五年,双胞胎儿子也二十五岁了,如今打馕的是其中一个儿子。两个双胞胎女儿还没有开学,她们欢快地在摊子周围玩耍。
阿丽看到馕动心了,马蹄馕、玫瑰花馕、辣皮子馕、夹心干果馕、肉馕、芝麻馕、窝窝馕各来了一个。
来来来,尝一下。阿丽向我们伸过来装馕的食品袋,几个人摆摆手,没地方吃了。
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十有八九爱吃皮芽子馕,阿丽恐怕并不知道。
薄凉的夜风轻轻撩拨起发梢,也让溢出杯口的红乌苏的酒香融进纷杂的各种味道里,喝酒的人,依然能分辨出来啤酒花独特的味儿,像孩子分辨出母亲的体味一样。
在座不喝酒的人,被市场里浓烈的味道熏得有点迷醉,端着茶杯,一次次说出一个饱含真挚情义的词:干杯。
在北京、上海、青岛、长沙都已经到熄灯睡觉的时间,市场里依然烟火气十足,各个摊子上坐着吃饭喝酒闲聊的人,没有散去的意思。
为了保证明天早起返程,我们不得不起身返回酒店。
怎么办?头发、衣服、包包都是烟熏火燎的味道。不知道谁说了一句。
我想,何止是我们,这里的树、这里的花、旁边缓缓流淌的伊吾河,那高悬夜空的繁星,都被这烟火味所浸染,这就是活色生香的生活,这就是普通人最惬意温暖舒坦的日子。
烟火伊吾,因此有种难以释怀的留恋和美好,在这个夜晚匍匐进入心里。
伊吾嵌在两座山谷里,从胜利峰俯视,伊吾河穿城而过,像母亲腰间的背带,将县城揽入怀中,呈现静美祥和安逸的气息。
行走在人行道上,茂盛的榆树、杨树、白蜡、黄果山楂树遮蔽了天空,虽已入秋,绿意浓稠。压弯枝条红彤彤的海棠果树,鸡蛋大墨蓝色的西梅树,路边堆积如小山的黄灿灿晚熟哈密瓜,暗示秋天确已抵达这里。
来自湖南的斌哥问这瓜怎么样?就地买一个杀开,口感甜糯绵软,这是老汉瓜,适合牙口不好的老年人吃。对于牙口利落的人,脆甜清香的哈密瓜更中心意。
晚上八点,街上车流行人都显得稀少,对从大都市来的人,自然想找一处有烟火气的地方,感受当地百姓日常的市井生活。
走,进农贸市场。武老师说,晚饭就在这里。
久居都市,常去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这个已经被收藏在记忆褶皱里的名称,像是一个被遗忘的老人,再提及时,要把时针拨回三十多年前。
农贸市场有标配的样貌,大型钢架棚,挨挨挤挤门脸不大的店铺,颜色不同的桌子板凳,茶垢醒目的茶壶,烟火缭绕的食摊,南腔北调的吆喝声。
走进伊吾县农贸市场,不出所料,与记忆中的图景完全吻合。
市场门口左侧是一个卖羊头羊蹄子的摊位,摊主是一位样貌英俊的维吾尔族中年男人。羊头有原味和香辣两种,一个四十八元。羊蹄同样是两种口味,一个八元。我想起奶奶曾说过一个故事:一个人请客,八人小聚,买了一个羊头。逢人就说,八个人吃了一个羊头,哪一个不是肉狼。听了这个滑稽的故事,笑得我肚子疼。我一个人就能吃一个羊头,那我就是一头肉狮子了。
市场门口右侧是一个菜摊,一个身穿暗红外衣的老年妇女招呼我要什么菜。地上堆放着发白的豆角,个头挺大。一捆芹菜,一大包小白菜,一筐子土豆,豆角十四元,芹菜和小白菜都是十元,土豆七元。这个价格要高于城里超市的价格。
别忘了,这是边境小县,全县2.1万人,传统畜牧业县,矿产资源丰富,煤化工产业是大头。来过多次的武老师解释道。
市场顶部是拱形彩钢棚,南北大约有二百多米长,两边的店铺都开着门。我们选了一家小馆子——聚友川菜馆,要找找当年无拘无束猜拳大口喝酒的感觉。
这馆子可真是有些年头了,屋内装饰保留20世纪90年代初的风格,踢脚线木纹墙条石膏顶。落座包厢,牛眼杯倒满褐红色茯茶,武老师转身从隔壁雪莲商店提来一扎“夺命大乌苏”,服务员没有给起瓶器,我顺手拿过一瓶,放进嘴巴,用牙齿开启。斌哥不声不响用打火机尾部麻利地连续撬开了三四瓶。这一看就是喝啤酒的老手。阿丽说。
小馆子包厢小,虽然开着门,延伸了视觉空间,可十个人,紧巴巴地转不开身。
到外面坐着多好!
斌哥提议声刚落,大家都说好。武老师连忙将店门口两张条桌拼起来,喊我们端着各自的茶杯过去。
这才是市场大排档的感觉。蓉红笑眯眯地说,就是这烧烤摊和打馕的烟着实有些凶悍,辣眼睛。
油炸花生米、皮辣红、清炖鸡、毛血旺、清蒸鲈鱼、干锅土豆片、蚝油青菜、干锅花菜、爆炒肚条。满满当当一桌菜。大快朵颐。推杯换盏。
热馕的香味混合着烧烤味刺激着我们的嗅觉。蓉红买一个刚出炉的千层葱花馕,干脆的表皮,葱香肆意的里心,每人撕扯一块,都夸好吃得很。
这卖馕的女人叫祖热木,经营这个馕摊二十五年,双胞胎儿子也二十五岁了,如今打馕的是其中一个儿子。两个双胞胎女儿还没有开学,她们欢快地在摊子周围玩耍。
阿丽看到馕动心了,马蹄馕、玫瑰花馕、辣皮子馕、夹心干果馕、肉馕、芝麻馕、窝窝馕各来了一个。
来来来,尝一下。阿丽向我们伸过来装馕的食品袋,几个人摆摆手,没地方吃了。
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十有八九爱吃皮芽子馕,阿丽恐怕并不知道。
薄凉的夜风轻轻撩拨起发梢,也让溢出杯口的红乌苏的酒香融进纷杂的各种味道里,喝酒的人,依然能分辨出来啤酒花独特的味儿,像孩子分辨出母亲的体味一样。
在座不喝酒的人,被市场里浓烈的味道熏得有点迷醉,端着茶杯,一次次说出一个饱含真挚情义的词:干杯。
在北京、上海、青岛、长沙都已经到熄灯睡觉的时间,市场里依然烟火气十足,各个摊子上坐着吃饭喝酒闲聊的人,没有散去的意思。
为了保证明天早起返程,我们不得不起身返回酒店。
怎么办?头发、衣服、包包都是烟熏火燎的味道。不知道谁说了一句。
我想,何止是我们,这里的树、这里的花、旁边缓缓流淌的伊吾河,那高悬夜空的繁星,都被这烟火味所浸染,这就是活色生香的生活,这就是普通人最惬意温暖舒坦的日子。
烟火伊吾,因此有种难以释怀的留恋和美好,在这个夜晚匍匐进入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