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审衔接机制有效化解劳动人事争议

老张的“头疼事”解决了

2025-09-26 作者: 孟令洋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孟令洋
  本报通讯员 李浩源 梁天枢

  “谢谢你们的高效联动化解!”日前,老张和工友们向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枣庄中院”)劳动争议审判团队和枣庄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枣庄市劳动争议仲裁委”)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然而,就在两个多月前,老张和工友们因为岗位调整和薪资问题与用人单位闹僵了。
  2021年,包括老张在内的一批劳动者经某公司派遣到外地工作。直到2023年3月,公司将他们撤回,双方在工作岗位安排和工资待遇问题上多次协商未果。老张和工友们向枣庄市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某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支付拖欠工资及经济补偿等。
  考虑到纠纷涉及人数多,标的额大,枣庄市劳动争议仲裁委第一时间联系枣庄中院劳动争议审判团队,通过劳动人事领域府院联动机制,共同了解公司经营情况与劳动者诉求,用时两个多月,成功调解纠纷。老张的“头疼事”解决了。
  近年来,枣庄中院持续推进劳动人事领域府院联动,与劳动人事仲裁机构协同构建裁审衔接机制,平等保护劳动者与企业合法权益,有效化解劳动人事争议,努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枣庄中院与枣庄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党支部签署《党支部联建协议书》,共创“党建+裁审”品牌,在全市劳动密集型企业及工业园区设立党员志愿服务基地9个,联系指导“红色驿站·劳动者港湾”17个,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护企“1+1”等活动,把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做到第一线。与市人社局、市司法局等8部门建立“年部署、季会商、月调度”联席会议机制,明确重点联动任务清单47项,推动“调解、援助、仲裁、诉讼”各要素之间优势互补、效能叠加。以进驻党委领导下的综治中心为契机,枣庄中院推动司法调解力量与枣庄市人社局牵头实施的“听竹”工程实现平台贯通、力量整合,前置11个劳动争议审判团队,全面对接“听竹”工程试点覆盖的233家调解组织,做实指导人民调解法定职责。
  枣庄中院联合枣庄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分析全市近3年案件,排查劳动人事争议多发企业,指导企业和驻地镇街、村居开展预防治理。建立案件信息共享机制,畅通重大、疑难、涉群体等类型案件通报渠道,仲裁机构做好争议预警,人民法院提前介入,通过联调联解、示范裁判等方式,将纠纷消弭化解在萌芽状态。树牢“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成立由全市劳动仲裁员、相关条线法官参与的劳动人事纠纷专题研究指导小组,统筹推进态势分析、数据会商、案例培育等工作,指导仲裁员和法官把调解、释法说理和督促履行贯穿始终,力促劳动人事争议一次性、实质性化解。
  针对审判中发现的难点问题,法院建议劳动人事仲裁机构统一全市仲裁受理与终局裁决适用范围,提高仲裁案件终结比例,减少当事人诉累。针对法律适用问题,枣庄中院与枣庄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共同开展调查研究,联合出台《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裁判指引》《劳动人事争议疑难问题解答》等规范性文件,就劳动合同解除、竞业限制协议等问题达成共识,统一裁审尺度标准。
  今年上半年,枣庄市劳动人事仲裁机构受理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解成功率达80.14%。1-8月,全市法院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559件,二审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同比下降2.2%,案件上诉率同比下降5.78%,裁审衔接优势互补、功能叠加、实质解纷的效果进一步释放。
  □ 本报记者 孟令洋
  本报通讯员 李浩源 梁天枢

  “谢谢你们的高效联动化解!”日前,老张和工友们向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枣庄中院”)劳动争议审判团队和枣庄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枣庄市劳动争议仲裁委”)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然而,就在两个多月前,老张和工友们因为岗位调整和薪资问题与用人单位闹僵了。
  2021年,包括老张在内的一批劳动者经某公司派遣到外地工作。直到2023年3月,公司将他们撤回,双方在工作岗位安排和工资待遇问题上多次协商未果。老张和工友们向枣庄市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某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支付拖欠工资及经济补偿等。
  考虑到纠纷涉及人数多,标的额大,枣庄市劳动争议仲裁委第一时间联系枣庄中院劳动争议审判团队,通过劳动人事领域府院联动机制,共同了解公司经营情况与劳动者诉求,用时两个多月,成功调解纠纷。老张的“头疼事”解决了。
  近年来,枣庄中院持续推进劳动人事领域府院联动,与劳动人事仲裁机构协同构建裁审衔接机制,平等保护劳动者与企业合法权益,有效化解劳动人事争议,努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枣庄中院与枣庄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党支部签署《党支部联建协议书》,共创“党建+裁审”品牌,在全市劳动密集型企业及工业园区设立党员志愿服务基地9个,联系指导“红色驿站·劳动者港湾”17个,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护企“1+1”等活动,把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做到第一线。与市人社局、市司法局等8部门建立“年部署、季会商、月调度”联席会议机制,明确重点联动任务清单47项,推动“调解、援助、仲裁、诉讼”各要素之间优势互补、效能叠加。以进驻党委领导下的综治中心为契机,枣庄中院推动司法调解力量与枣庄市人社局牵头实施的“听竹”工程实现平台贯通、力量整合,前置11个劳动争议审判团队,全面对接“听竹”工程试点覆盖的233家调解组织,做实指导人民调解法定职责。
  枣庄中院联合枣庄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分析全市近3年案件,排查劳动人事争议多发企业,指导企业和驻地镇街、村居开展预防治理。建立案件信息共享机制,畅通重大、疑难、涉群体等类型案件通报渠道,仲裁机构做好争议预警,人民法院提前介入,通过联调联解、示范裁判等方式,将纠纷消弭化解在萌芽状态。树牢“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成立由全市劳动仲裁员、相关条线法官参与的劳动人事纠纷专题研究指导小组,统筹推进态势分析、数据会商、案例培育等工作,指导仲裁员和法官把调解、释法说理和督促履行贯穿始终,力促劳动人事争议一次性、实质性化解。
  针对审判中发现的难点问题,法院建议劳动人事仲裁机构统一全市仲裁受理与终局裁决适用范围,提高仲裁案件终结比例,减少当事人诉累。针对法律适用问题,枣庄中院与枣庄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共同开展调查研究,联合出台《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裁判指引》《劳动人事争议疑难问题解答》等规范性文件,就劳动合同解除、竞业限制协议等问题达成共识,统一裁审尺度标准。
  今年上半年,枣庄市劳动人事仲裁机构受理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解成功率达80.14%。1-8月,全市法院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559件,二审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同比下降2.2%,案件上诉率同比下降5.78%,裁审衔接优势互补、功能叠加、实质解纷的效果进一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