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谈薮

黄庭坚破戒

2025-03-3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杨光洲
  绍圣五年(1098年)六月,黄庭坚寓居戎州(今宜宾),此时他已戒酒14年了。戎州乃岷江、金沙江汇成之地。好水酿好酒,但戎州遍地的酒坊,四溢的酒香,叩不开黄庭坚的心扉,他要将戒酒进行到底。此时莫说杯中之物,整个世界于他似已索然无味。他早已心灰意冷。有多冷?看看他为自己所寄居的南寺僧房所取的名字吧——“槁木寮”,也称“死灰庵”。
  也难怪黄庭坚打不起精神,从元丰二年(1079年)乌台诗案为苏东坡仗义执言被处“罚金”开始,他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母亲去世两年,他还没有从悲伤中走出,就又有小人说他主持修撰的《神宗实录》中所记“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为诬陷不实之词。黄庭坚因此又被贬为涪州别驾、安置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绍圣五年三月,黄庭坚的表兄赴任夔州路常平司,而黔州归夔州路管辖。黄庭坚就又被以“避亲嫌”为由,被安置到离政治中心更加遥远的戎州。
  身负冤屈,迁谪蛮地,亲人阴阳两隔,知音江湖飘零,寓居僧院的黄庭坚,堕入无边的孤寂,觉得世界已把他遗忘了。他与往昔的联系,唯有浑身关节日渐加重的酸胀痛麻。那是他任叶县县尉、国子监教授、太和知县等职时,案牍辛劳留下的永久纪念。
  雨从早上就有一搭没一搭地下着,雾把南寺包裹得严严实实。僧房内墙壁上潮湿得淌下一股股细小水流,留下一道道如蚯蚓般的印迹。
  掌灯了,黄庭坚没有像往常一样去与寺院住持光洲禅师一起用斋饭,而是坐在僧房里不停地揉搓拍打自己的手腕、膝盖。关节里时而似有小虫在蠕动,又时而酸沉,时而胀麻……让黄庭坚痛苦得坐卧不安。寺院寂静,拍打声愈显响亮,把光洲禅师引进了黄庭坚的“槁木寮”。
  光洲禅师看了看苦不堪言的黄庭坚,目光又停在墙壁上黄庭坚所书的《发愿文》上,喃喃地念了起来:“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饮酒……”他转头缓缓地对黄庭坚说:“大人,您得的是痹症啊!”
  “大师可有良药?”
  “请随我来。”光洲禅师把黄庭坚引进了藏经楼,指着楼内经卷书架前的四口大缸说:“哪味药对大人病症,还请自鉴。”
  “这分明是四缸酒嘛,你怎么说是药呢?”黄庭坚诧异道。
  “对症即是良药。请大人仔细闻闻,它们有何不同?”
  “第一缸酒味烈势猛,有刚无柔,如莽汉。”
  “此乃金沙江水所酿。自带此江湍急气息。”
  “第二缸酒柔有余而刚不足,稍有少妇幽怨。”
  “此乃岷江水所酿。流到戎州前,岷江被大渡河强行汇入,劫虽渡,然体已损,此水酿酒,未免有难平之意。”
  “第三缸酒势虽宏大,但味略庞杂,如应接江湖客商之年迈掌柜,各种安排虽不失当,但精妙已被熟烂淹没。”
  “此乃岷江、金沙江汇成长江之水所酿。长江接纳江河不计其数,此水酿酒,虽成其大,难免失之于精。”
  “请大人再闻闻第四缸酒。”光洲禅师期许地看着黄庭坚。
  “绝妙佳酿!”对着第四缸酒深吸一口气后,黄庭坚脱口而出:“酒体强健如武士,神韵悠远似佳人幽兰。刚而不僵,柔而不弱,华而不炫,丽而不妖……如功力深厚、腹有诗书又含藏不露的谦谦君子!此酒是何水所酿?”
  “大人真乃懂酒高人!此酒系淯江竹根水所酿。仙峰山溶岩间涓涓细流,汇成淯江,流经一望无际的万岭箐到达戎州。水润竹根,竹根养水。竹根水不仅有山泉的清冽甘甜,还有竹子的雅、柔、韧、劲,其所酿之酒,既有山石风骨,又有翠竹优雅;既有凌云壮志,又有含蓄柔韧。确如大人所言,有君子之风。”
  “此酒何名?”黄庭坚急不可耐地问道。
  “尚无名。请大人赐名。”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没想到它竟是我的知音!不妨就叫‘君子酒’!”
  “好!大人既识君子,不妨与其神交!”光洲禅师打了两杯酒,要与黄庭坚对饮。
  “我已戒酒……你是僧人,也不可饮酒吧?”
  “这是酒吗?尘世多小人,此间有君子。与君子交,大人何必有顾虑呢?你既识君子,君子亦必懂你心,或可助你除痹祛湿,打通经络,减轻病痛,消除烦恼。”
  黄庭坚与光洲禅师干了杯中酒。从此二人时常小酌,外人并不知晓。过了些时日,黄庭坚的关节竟不再疼痛。这让他对君子酒喜爱有加。有了君子酒助兴,黄庭坚的艺术创作在戎州又达到了一个巅峰,为世人留下了诗八十余首、文赋二十篇。他收集、书写杜甫在巴蜀创作的300余首诗歌,作《刻杜子美巴蜀诗序》,勒石陈列于成都杜甫草堂。“槁木”“死灰”之心渐消,黄庭坚开始走出南寺融入戎州,也把君子酒带到了当地文人圈,曲水流觞,竹根水酿酒喻君子之风,随着黄庭坚破戒,广为人知。
  □ 杨光洲
  绍圣五年(1098年)六月,黄庭坚寓居戎州(今宜宾),此时他已戒酒14年了。戎州乃岷江、金沙江汇成之地。好水酿好酒,但戎州遍地的酒坊,四溢的酒香,叩不开黄庭坚的心扉,他要将戒酒进行到底。此时莫说杯中之物,整个世界于他似已索然无味。他早已心灰意冷。有多冷?看看他为自己所寄居的南寺僧房所取的名字吧——“槁木寮”,也称“死灰庵”。
  也难怪黄庭坚打不起精神,从元丰二年(1079年)乌台诗案为苏东坡仗义执言被处“罚金”开始,他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母亲去世两年,他还没有从悲伤中走出,就又有小人说他主持修撰的《神宗实录》中所记“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为诬陷不实之词。黄庭坚因此又被贬为涪州别驾、安置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绍圣五年三月,黄庭坚的表兄赴任夔州路常平司,而黔州归夔州路管辖。黄庭坚就又被以“避亲嫌”为由,被安置到离政治中心更加遥远的戎州。
  身负冤屈,迁谪蛮地,亲人阴阳两隔,知音江湖飘零,寓居僧院的黄庭坚,堕入无边的孤寂,觉得世界已把他遗忘了。他与往昔的联系,唯有浑身关节日渐加重的酸胀痛麻。那是他任叶县县尉、国子监教授、太和知县等职时,案牍辛劳留下的永久纪念。
  雨从早上就有一搭没一搭地下着,雾把南寺包裹得严严实实。僧房内墙壁上潮湿得淌下一股股细小水流,留下一道道如蚯蚓般的印迹。
  掌灯了,黄庭坚没有像往常一样去与寺院住持光洲禅师一起用斋饭,而是坐在僧房里不停地揉搓拍打自己的手腕、膝盖。关节里时而似有小虫在蠕动,又时而酸沉,时而胀麻……让黄庭坚痛苦得坐卧不安。寺院寂静,拍打声愈显响亮,把光洲禅师引进了黄庭坚的“槁木寮”。
  光洲禅师看了看苦不堪言的黄庭坚,目光又停在墙壁上黄庭坚所书的《发愿文》上,喃喃地念了起来:“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饮酒……”他转头缓缓地对黄庭坚说:“大人,您得的是痹症啊!”
  “大师可有良药?”
  “请随我来。”光洲禅师把黄庭坚引进了藏经楼,指着楼内经卷书架前的四口大缸说:“哪味药对大人病症,还请自鉴。”
  “这分明是四缸酒嘛,你怎么说是药呢?”黄庭坚诧异道。
  “对症即是良药。请大人仔细闻闻,它们有何不同?”
  “第一缸酒味烈势猛,有刚无柔,如莽汉。”
  “此乃金沙江水所酿。自带此江湍急气息。”
  “第二缸酒柔有余而刚不足,稍有少妇幽怨。”
  “此乃岷江水所酿。流到戎州前,岷江被大渡河强行汇入,劫虽渡,然体已损,此水酿酒,未免有难平之意。”
  “第三缸酒势虽宏大,但味略庞杂,如应接江湖客商之年迈掌柜,各种安排虽不失当,但精妙已被熟烂淹没。”
  “此乃岷江、金沙江汇成长江之水所酿。长江接纳江河不计其数,此水酿酒,虽成其大,难免失之于精。”
  “请大人再闻闻第四缸酒。”光洲禅师期许地看着黄庭坚。
  “绝妙佳酿!”对着第四缸酒深吸一口气后,黄庭坚脱口而出:“酒体强健如武士,神韵悠远似佳人幽兰。刚而不僵,柔而不弱,华而不炫,丽而不妖……如功力深厚、腹有诗书又含藏不露的谦谦君子!此酒是何水所酿?”
  “大人真乃懂酒高人!此酒系淯江竹根水所酿。仙峰山溶岩间涓涓细流,汇成淯江,流经一望无际的万岭箐到达戎州。水润竹根,竹根养水。竹根水不仅有山泉的清冽甘甜,还有竹子的雅、柔、韧、劲,其所酿之酒,既有山石风骨,又有翠竹优雅;既有凌云壮志,又有含蓄柔韧。确如大人所言,有君子之风。”
  “此酒何名?”黄庭坚急不可耐地问道。
  “尚无名。请大人赐名。”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没想到它竟是我的知音!不妨就叫‘君子酒’!”
  “好!大人既识君子,不妨与其神交!”光洲禅师打了两杯酒,要与黄庭坚对饮。
  “我已戒酒……你是僧人,也不可饮酒吧?”
  “这是酒吗?尘世多小人,此间有君子。与君子交,大人何必有顾虑呢?你既识君子,君子亦必懂你心,或可助你除痹祛湿,打通经络,减轻病痛,消除烦恼。”
  黄庭坚与光洲禅师干了杯中酒。从此二人时常小酌,外人并不知晓。过了些时日,黄庭坚的关节竟不再疼痛。这让他对君子酒喜爱有加。有了君子酒助兴,黄庭坚的艺术创作在戎州又达到了一个巅峰,为世人留下了诗八十余首、文赋二十篇。他收集、书写杜甫在巴蜀创作的300余首诗歌,作《刻杜子美巴蜀诗序》,勒石陈列于成都杜甫草堂。“槁木”“死灰”之心渐消,黄庭坚开始走出南寺融入戎州,也把君子酒带到了当地文人圈,曲水流觞,竹根水酿酒喻君子之风,随着黄庭坚破戒,广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