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启“思” 探索散发浓郁“学科味道”的思政教育
2025-01-0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李海英
“同学们,先来看这样一段视频,它展示的是咱们国家近十年来粮食产量的数据变化,看完后,大家试着用所学的分数乘法知识去计算产量的增长幅度……”这是菏泽市鲁西新区八一路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一幕。振奋人心的音乐、冲击视觉的画面、鲜活生动的事例,搭配快节奏的数据变化和教师的激情解说,同学们看得很是投入,国家自豪感油然而生。
当开启“分数乘法”章节的学习之旅时,菏泽市八一路小学精心选取中国近年来粮食产量增长的数据作为鲜活素材。例如,展示过去十年间,我国小麦产量从最初的13243万吨逐步增长至如今的13822万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法知识去计算产量的增长幅度。通过计算,深切体会到国家在农业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学生由衷地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感到骄傲,在实现日常数学教育目标的同时,爱国情怀也在心底悄然生根发芽。
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强身健体的重要时期,更是学生思想品德启蒙奠定的关键时期,菏泽市八一路小学深入挖掘数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致力于数学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创新探索出散发浓郁“学科味道”的思政教育。
数学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数学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能够进一步树立良好的教书育人观念。思政教育是思维、知识、精神、语言的高度集合,对于推动学生思维发展和素质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增强数学课程思想性、发挥数学学科育人功能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是一门集科学、知识、思维等为一体的学科,不仅具有传授知识的作用,还是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增强数学课程的思想性,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能够使学生体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思政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使教学接地气、有趣味。小学数学所涉及的知识大多与学生日常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思政教育同样是强调从生活出发寻找思维成长、品德提升的教育契机。因此,教师可以整合数学与思政教育涉及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知识背后所包含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观念,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能够使故事渗透从而培养学生审美观。在教学过程中讲述一些爱国、奉献等方面的数学故事,也可以对学生形成思想触动。如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从讲述故事中展开思想教育,学生获得的信息会更为全面、领悟也更为深刻。科学求索、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这诸多优秀品质,都是学生钦佩的。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能够获得学科学习和思想历练的双丰收。
数学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
挖掘例题习题,让思政教育在课堂中无缝链接。例题和习题作为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知识与能力提升的载体,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四基”“四能”,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因此,在利用教材中例题和习题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还要对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挖掘,找到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的切入点,把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思政教育在数学课堂中实现无缝链接。教材中的例题,一般都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三生教育三观教育;教材中的习题,一般都是贴近社会热点、时代趋势或科普知识的,便于挖掘素材并改造为家乡素材。
丰富情境素材,让思政教育在现实中真实存在。数学学习素材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思考、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信息载体,也是让学生感受数学应用价值的重要资源。数学学习素材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能力的提升。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需要把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承载着思政教育的素材引入课堂,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情境中感悟思政教育。
拓展延伸知识,让思政教育在感悟中积累渗透。拓展延伸是指从知识的一点引申出其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拓展延伸,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更好地实施思政教育,教师需要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思政教育元素外显,让学生通过拓展延伸性的学习活动,促使思政教育在感悟中积累渗透。
厚植数学文化,让思政教育在实践中自然生长。数学文化主要是指在数学学科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以及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这些都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融入,实现思政教育自然生长。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数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具有显著的隐蔽性,需要一线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努力挖掘课程中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此,要紧紧抓住课程建设的“主战场”,课堂教学的“主渠道”,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教学中凸显课程的育人功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作者单位:菏泽市鲁西新区八一路小学)
“同学们,先来看这样一段视频,它展示的是咱们国家近十年来粮食产量的数据变化,看完后,大家试着用所学的分数乘法知识去计算产量的增长幅度……”这是菏泽市鲁西新区八一路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一幕。振奋人心的音乐、冲击视觉的画面、鲜活生动的事例,搭配快节奏的数据变化和教师的激情解说,同学们看得很是投入,国家自豪感油然而生。
当开启“分数乘法”章节的学习之旅时,菏泽市八一路小学精心选取中国近年来粮食产量增长的数据作为鲜活素材。例如,展示过去十年间,我国小麦产量从最初的13243万吨逐步增长至如今的13822万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法知识去计算产量的增长幅度。通过计算,深切体会到国家在农业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学生由衷地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感到骄傲,在实现日常数学教育目标的同时,爱国情怀也在心底悄然生根发芽。
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强身健体的重要时期,更是学生思想品德启蒙奠定的关键时期,菏泽市八一路小学深入挖掘数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致力于数学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创新探索出散发浓郁“学科味道”的思政教育。
数学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数学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能够进一步树立良好的教书育人观念。思政教育是思维、知识、精神、语言的高度集合,对于推动学生思维发展和素质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增强数学课程思想性、发挥数学学科育人功能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是一门集科学、知识、思维等为一体的学科,不仅具有传授知识的作用,还是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增强数学课程的思想性,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能够使学生体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思政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使教学接地气、有趣味。小学数学所涉及的知识大多与学生日常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思政教育同样是强调从生活出发寻找思维成长、品德提升的教育契机。因此,教师可以整合数学与思政教育涉及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知识背后所包含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观念,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能够使故事渗透从而培养学生审美观。在教学过程中讲述一些爱国、奉献等方面的数学故事,也可以对学生形成思想触动。如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从讲述故事中展开思想教育,学生获得的信息会更为全面、领悟也更为深刻。科学求索、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这诸多优秀品质,都是学生钦佩的。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能够获得学科学习和思想历练的双丰收。
数学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
挖掘例题习题,让思政教育在课堂中无缝链接。例题和习题作为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知识与能力提升的载体,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四基”“四能”,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因此,在利用教材中例题和习题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还要对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挖掘,找到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的切入点,把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思政教育在数学课堂中实现无缝链接。教材中的例题,一般都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三生教育三观教育;教材中的习题,一般都是贴近社会热点、时代趋势或科普知识的,便于挖掘素材并改造为家乡素材。
丰富情境素材,让思政教育在现实中真实存在。数学学习素材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思考、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信息载体,也是让学生感受数学应用价值的重要资源。数学学习素材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能力的提升。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需要把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承载着思政教育的素材引入课堂,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情境中感悟思政教育。
拓展延伸知识,让思政教育在感悟中积累渗透。拓展延伸是指从知识的一点引申出其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拓展延伸,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更好地实施思政教育,教师需要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思政教育元素外显,让学生通过拓展延伸性的学习活动,促使思政教育在感悟中积累渗透。
厚植数学文化,让思政教育在实践中自然生长。数学文化主要是指在数学学科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以及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这些都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融入,实现思政教育自然生长。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数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具有显著的隐蔽性,需要一线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努力挖掘课程中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此,要紧紧抓住课程建设的“主战场”,课堂教学的“主渠道”,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教学中凸显课程的育人功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作者单位:菏泽市鲁西新区八一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