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化教育视角下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培养路径探索

2024-12-1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刘乐兰
  
  学前教育关乎儿童健康成长、家庭和谐幸福。沂源县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近三年新增300余名公办幼儿教师。县级教育部门作为新教师培训的主体,把关注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县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抓牢入职黄金期,积极探索新教师培养路径,以新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推动县域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幼儿园新教师培养现状分析
  新教师优势。幼儿园新教师大多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且独生子女居多,对工作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能力强,现代信息技术水平高,入职时有期待、焦虑等情绪,同时表现出认真、谦虚的工作态度,乐意接受老教师的指导,愿意主动承担各种任务,发展潜力大。
  新教师短板弱项。新教师从学校到职场,经历角色身份转变,需要做好幼儿的“大家长”,但他们多是在父母精心照顾下长大,保育能力、生活经验明显不足,落实一日生活皆教育的理念挑战大。
  园所落实参差不齐。各幼儿园以岗前培训、师徒结对、阶段性展示汇报等方式开展新教师培养工作,侧重教育教学技能,存在片面性、缺少规划、各自为政等现象。
  新教师培养工作误区。培养和培训的概念容易混淆,重视岗前培训,刻意追求培训内容的全面性,过于依赖专家力量,忽视本土化新教师培养策略。县级教育部门、幼儿园对新教师培养缺乏系统梳理、科学规划、分工实施,难以形成合力。
幼儿园新教师培养的策略思考
  基于以上对于幼儿园新教师培养的现状分析,关注新教师专业成长个人愿景和幼儿园期望,整合县域内新教师培养优质资源,以山东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项目《“三位一体”模式下县域幼儿园教师分层培养的实践研究》实施为契机,着力构建“以园为本”“整县推进”“全面覆盖”的幼儿园新教师培养体系。
  内外兼修,研训一体。尊重新教师的个体差异性、心理需求是培养的前提。新教师培养要聚焦核心素养,丰富新教师生活经验,突出保教实践,注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能力提升,增强新教师的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
  科学规划,明确分工。县级教育部门、幼儿园科学编制新教师培养规划,细致分工,强化规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循序渐进式培养,通过支持新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提升园所教育质量。
幼儿园新教师培养的沂源实践
  沂源县顺应学前教育发展要求,在政策引领、县级教育部门、幼儿园亲身实践与探索中,不断拓展思路,创新举措,在幼儿园新教师培养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榜样面对面,汲取育人力量。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中国好人”、山东省道德模范李振华老师,70多年扎根沂蒙教育,把毕生的心血和汗水奉献给了沂蒙老区教育事业,生动诠释了对党、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山区孩子的挚爱。李振华精神,是每一位教师的标杆;聆听李振华老师的报告成了每年幼儿园新教师入职前的第一课。李振华老师倡导新教师积极践行职业准则,做到心中有大爱、身上有正气、手里有本领、脚下有定力,力争成为教书育人的“大先生”。幼儿园新教师在与榜样面对面的学习交流中,把李振华老师的教育家精神信仰和精神力量深深地植根于心灵。
  共观影读书,涵养育人初心。每年组织新教师开展“走进教育经典 丰盈教育生命”共观教育影片、共读教育书籍专题活动,通过观看影片《小人国》《零零后》,引领新教师走进儿童的情感世界,以影片促思考,体验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共读《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懂得,是最好的爱》等书,以书籍提专业,引领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和教育智慧,呵护教师对教育的初心和热情,唤醒他们的自主发展意识。
  激励式链接,培育职业归属感。职业认同感、归属感是新教师发展的动力之源。新教师入职一学期后,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经历了挫折和挑战,容易有倦怠感,需要注入新动力。此时,以局属园和片区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心理专家、新教师家属、结对师傅、家长、幼儿等参加,创新开展新教师半年成长交流活动,了解新教师岗位适应及生活工作学习情况,使新教师感受他人对其的积极评价,为新教师成长赋能。
  规范化培训提升胜任力。依据《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指南》文件精神,围绕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提升新教师胜任力,培训内容涵盖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师德师风、班主任带班方略、幼儿教师衣着服饰搭配及日常礼仪、民间传统游戏沉浸式教研、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及环境创设、家园沟通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家园沟通优秀案例分享。充分发挥本地优质园、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集中培训和跟岗学习相结合,提高新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
  多样化评价,展示成长自信。为有效调动幼儿园新教师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沂源县持续完善优化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着力落实新教师评价。请教研员、园长、家长、配班教师、年级组教师、幼儿代表组建评价共同体,以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采用调查问卷、访谈、系统性回顾与展望、教育现场观察指导、个人成长档案展评、基本功大赛等方式,兼顾量化与质性的全方面评价,引领新教师成长。
  沂源县立足实际,彰显在地化、有灵魂的底色,系统梳理幼儿园新教师培养工作,创新打造个性化、规模化、体系化的新教师培养模式,帮助新教师走稳关键步伐,建设高素质、善保教的新教师队伍,县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沂源县第四实验幼儿园)
  
  □刘乐兰
  
  学前教育关乎儿童健康成长、家庭和谐幸福。沂源县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近三年新增300余名公办幼儿教师。县级教育部门作为新教师培训的主体,把关注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县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抓牢入职黄金期,积极探索新教师培养路径,以新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推动县域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幼儿园新教师培养现状分析
  新教师优势。幼儿园新教师大多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且独生子女居多,对工作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能力强,现代信息技术水平高,入职时有期待、焦虑等情绪,同时表现出认真、谦虚的工作态度,乐意接受老教师的指导,愿意主动承担各种任务,发展潜力大。
  新教师短板弱项。新教师从学校到职场,经历角色身份转变,需要做好幼儿的“大家长”,但他们多是在父母精心照顾下长大,保育能力、生活经验明显不足,落实一日生活皆教育的理念挑战大。
  园所落实参差不齐。各幼儿园以岗前培训、师徒结对、阶段性展示汇报等方式开展新教师培养工作,侧重教育教学技能,存在片面性、缺少规划、各自为政等现象。
  新教师培养工作误区。培养和培训的概念容易混淆,重视岗前培训,刻意追求培训内容的全面性,过于依赖专家力量,忽视本土化新教师培养策略。县级教育部门、幼儿园对新教师培养缺乏系统梳理、科学规划、分工实施,难以形成合力。
幼儿园新教师培养的策略思考
  基于以上对于幼儿园新教师培养的现状分析,关注新教师专业成长个人愿景和幼儿园期望,整合县域内新教师培养优质资源,以山东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项目《“三位一体”模式下县域幼儿园教师分层培养的实践研究》实施为契机,着力构建“以园为本”“整县推进”“全面覆盖”的幼儿园新教师培养体系。
  内外兼修,研训一体。尊重新教师的个体差异性、心理需求是培养的前提。新教师培养要聚焦核心素养,丰富新教师生活经验,突出保教实践,注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能力提升,增强新教师的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
  科学规划,明确分工。县级教育部门、幼儿园科学编制新教师培养规划,细致分工,强化规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循序渐进式培养,通过支持新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提升园所教育质量。
幼儿园新教师培养的沂源实践
  沂源县顺应学前教育发展要求,在政策引领、县级教育部门、幼儿园亲身实践与探索中,不断拓展思路,创新举措,在幼儿园新教师培养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榜样面对面,汲取育人力量。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中国好人”、山东省道德模范李振华老师,70多年扎根沂蒙教育,把毕生的心血和汗水奉献给了沂蒙老区教育事业,生动诠释了对党、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山区孩子的挚爱。李振华精神,是每一位教师的标杆;聆听李振华老师的报告成了每年幼儿园新教师入职前的第一课。李振华老师倡导新教师积极践行职业准则,做到心中有大爱、身上有正气、手里有本领、脚下有定力,力争成为教书育人的“大先生”。幼儿园新教师在与榜样面对面的学习交流中,把李振华老师的教育家精神信仰和精神力量深深地植根于心灵。
  共观影读书,涵养育人初心。每年组织新教师开展“走进教育经典 丰盈教育生命”共观教育影片、共读教育书籍专题活动,通过观看影片《小人国》《零零后》,引领新教师走进儿童的情感世界,以影片促思考,体验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共读《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懂得,是最好的爱》等书,以书籍提专业,引领教师提升自身素质和教育智慧,呵护教师对教育的初心和热情,唤醒他们的自主发展意识。
  激励式链接,培育职业归属感。职业认同感、归属感是新教师发展的动力之源。新教师入职一学期后,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经历了挫折和挑战,容易有倦怠感,需要注入新动力。此时,以局属园和片区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心理专家、新教师家属、结对师傅、家长、幼儿等参加,创新开展新教师半年成长交流活动,了解新教师岗位适应及生活工作学习情况,使新教师感受他人对其的积极评价,为新教师成长赋能。
  规范化培训提升胜任力。依据《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指南》文件精神,围绕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提升新教师胜任力,培训内容涵盖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师德师风、班主任带班方略、幼儿教师衣着服饰搭配及日常礼仪、民间传统游戏沉浸式教研、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及环境创设、家园沟通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家园沟通优秀案例分享。充分发挥本地优质园、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集中培训和跟岗学习相结合,提高新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
  多样化评价,展示成长自信。为有效调动幼儿园新教师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沂源县持续完善优化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着力落实新教师评价。请教研员、园长、家长、配班教师、年级组教师、幼儿代表组建评价共同体,以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采用调查问卷、访谈、系统性回顾与展望、教育现场观察指导、个人成长档案展评、基本功大赛等方式,兼顾量化与质性的全方面评价,引领新教师成长。
  沂源县立足实际,彰显在地化、有灵魂的底色,系统梳理幼儿园新教师培养工作,创新打造个性化、规模化、体系化的新教师培养模式,帮助新教师走稳关键步伐,建设高素质、善保教的新教师队伍,县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作者单位:沂源县第四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