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024-11-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李会元
  
  提出背景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教育课堂发起新的挑战。新课标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角色的角度,要求将教师的角色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新课程改革与高考的必然要求。高中学段的数学教学涵盖了“函数的概念及基本函数”“平面向量、解三角形”“导数及应用”等诸多内容,在教学中应用导引体验式教学法,通过模拟情境重现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数学及创新思维得到发展。从2024年开始,山东的数学高考试卷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题目数量变少,但是题型的融合与创新性加强,在跨章节的交叉知识点出现了不少融合与创新题型,这就需要老师正确导引学生在平时做题时迅速抓住题目的关键点并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加快答题的速度,保证解题的准确度。同时高考试题涉及日常、人文生活和科技方面的题目增多,题干的阅读量加大,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常结合现实生活,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用数学的视角将现实问题数学化,构建出恰当的数学模型,从而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做到全面的理解与掌握。
  目前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高中数学课堂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沉闷型班级、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包办一切等现象。如何将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中心论”真正取代“教师中心论”,是新课改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主要内涵
  导引体验式教学的基础是数学课程学习目标的达成,借助学案导学、思维导引、教师主导、学生体验等步骤,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活动,通过操作和练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的。
  导引即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方法、学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思维发展空间。
  体验式教学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为目的,借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加深学生情感、生活及身体方面的体验,引导学生正确掌握相关知识,促进其全面发展。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核心,让学生借助直观的感受去领悟、认识与发现。
  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对数学概念的内涵及应用,都能有切身的感受。比如在学习平面几何的直线平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移动纸片或图形,感受平移的过程和变化,从而理解平移的定义和特性。
  拟解决的问题
  解决传统课堂只注重计算能力,忽视其他关键能力培养的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通常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而对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则相对忽视。导引体验式教学强调提升学生在数学问题探究和解决方面的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函数变化率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自己找出量的变化快慢关系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
  解决上课效率低的问题。数学教学采用导引体验式的方法,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课本内容进行优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他们的要求也不同。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与成绩。
  基本流程
  要遵循以下基本流程来进行数学导引体验式的课堂教学。
  学案导引:把导学案作为先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授课的主体,在老师的主导下,充分利用好导学案这一载体。在编制学案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考虑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在导学案中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掌握数学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与内容。
  题型主导:为学生设计思维导航的数学问题。设计问题时,要均衡考虑问题的多样性和系统性,从“是什么”向“为什么、怎样”发展,保证问题类型的均衡丰富;由“识记”“认识”“运用”向“分析”“综合”“评价”发展,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验证。
  协作探究:导引体验式教学,不是漫无目的地放任学生学习,而是提前把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体验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其中,表述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看法进行精准的引导与答疑。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解三角形”的知识时,教师先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小组,让小组内部讨论研究三角形解的个数,让学生各抒己见,再在小组内部就影响解的因素进行充分讨论,最后得到正确解答。
  体验感悟:要把“让学生在体验中发展”这一指导思想贯彻到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借助体验这一主要途径,让师生在不断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成“我—你”的关系。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还能从根本上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成为主人。
  夯实提高: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精编、精选训练题,适当进行答辩检测。让学生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测试,在抽查、批阅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有效地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从而保证测试的有效性。
  反馈评价:在数学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对学生的表现及学习效果给予鼓励与评价。在这一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感受,既不能简单粗暴,也不能机械化地千篇一律。
  保障好导引体验式课堂的实施。做好数学课堂实施,组织数学学科教研组的教师们认真学习导引体验式课堂的教学理念和具体要求,认真细致地从导学案编写、问题探究等多方面充分打磨好自己的课堂,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同时,发挥好数学把关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
  导引体验式教学应当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占有重要地位,既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活跃数学课堂气氛、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又能使学生的协作意识和集体精神得到提升。总之,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导引体验式教学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山东寿光现代中学)
  □李会元
  
  提出背景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教育课堂发起新的挑战。新课标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角色的角度,要求将教师的角色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新课程改革与高考的必然要求。高中学段的数学教学涵盖了“函数的概念及基本函数”“平面向量、解三角形”“导数及应用”等诸多内容,在教学中应用导引体验式教学法,通过模拟情境重现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数学及创新思维得到发展。从2024年开始,山东的数学高考试卷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题目数量变少,但是题型的融合与创新性加强,在跨章节的交叉知识点出现了不少融合与创新题型,这就需要老师正确导引学生在平时做题时迅速抓住题目的关键点并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加快答题的速度,保证解题的准确度。同时高考试题涉及日常、人文生活和科技方面的题目增多,题干的阅读量加大,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常结合现实生活,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用数学的视角将现实问题数学化,构建出恰当的数学模型,从而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做到全面的理解与掌握。
  目前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高中数学课堂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沉闷型班级、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包办一切等现象。如何将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中心论”真正取代“教师中心论”,是新课改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主要内涵
  导引体验式教学的基础是数学课程学习目标的达成,借助学案导学、思维导引、教师主导、学生体验等步骤,设计教学策略和学习活动,通过操作和练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的。
  导引即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方法、学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思维发展空间。
  体验式教学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为目的,借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加深学生情感、生活及身体方面的体验,引导学生正确掌握相关知识,促进其全面发展。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核心,让学生借助直观的感受去领悟、认识与发现。
  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对数学概念的内涵及应用,都能有切身的感受。比如在学习平面几何的直线平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移动纸片或图形,感受平移的过程和变化,从而理解平移的定义和特性。
  拟解决的问题
  解决传统课堂只注重计算能力,忽视其他关键能力培养的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通常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而对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则相对忽视。导引体验式教学强调提升学生在数学问题探究和解决方面的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函数变化率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自己找出量的变化快慢关系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
  解决上课效率低的问题。数学教学采用导引体验式的方法,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课本内容进行优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他们的要求也不同。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与成绩。
  基本流程
  要遵循以下基本流程来进行数学导引体验式的课堂教学。
  学案导引:把导学案作为先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授课的主体,在老师的主导下,充分利用好导学案这一载体。在编制学案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考虑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在导学案中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掌握数学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与内容。
  题型主导:为学生设计思维导航的数学问题。设计问题时,要均衡考虑问题的多样性和系统性,从“是什么”向“为什么、怎样”发展,保证问题类型的均衡丰富;由“识记”“认识”“运用”向“分析”“综合”“评价”发展,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验证。
  协作探究:导引体验式教学,不是漫无目的地放任学生学习,而是提前把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体验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其中,表述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看法进行精准的引导与答疑。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解三角形”的知识时,教师先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小组,让小组内部讨论研究三角形解的个数,让学生各抒己见,再在小组内部就影响解的因素进行充分讨论,最后得到正确解答。
  体验感悟:要把“让学生在体验中发展”这一指导思想贯彻到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借助体验这一主要途径,让师生在不断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成“我—你”的关系。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还能从根本上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成为主人。
  夯实提高: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精编、精选训练题,适当进行答辩检测。让学生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测试,在抽查、批阅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有效地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从而保证测试的有效性。
  反馈评价:在数学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对学生的表现及学习效果给予鼓励与评价。在这一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感受,既不能简单粗暴,也不能机械化地千篇一律。
  保障好导引体验式课堂的实施。做好数学课堂实施,组织数学学科教研组的教师们认真学习导引体验式课堂的教学理念和具体要求,认真细致地从导学案编写、问题探究等多方面充分打磨好自己的课堂,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同时,发挥好数学把关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
  导引体验式教学应当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占有重要地位,既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活跃数学课堂气氛、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又能使学生的协作意识和集体精神得到提升。总之,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导引体验式教学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山东寿光现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