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地理教学探讨
2024-11-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徐以强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高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承载着传授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技能的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使命。
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终身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学科知识素养,包括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地理实践能力素养,包括地理观察、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思维素养,包括地理空间思维、地理逻辑思维、地理创新思维等;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素养,包括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对地理问题的关注、对地理发展的责任感等。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环节。要有效地运用问题式教学,教师需遵循以下策略:
情境创设:教师需设置真实、相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面对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地理问题时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全球气候变化”时,教师可以引述最近的极端天气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其与全球变暖的关联,进而讨论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他们的人地协调观。
问题设计:设计的问题需具有启发性,能够促使学生深度思考,鼓励他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问题应围绕地理核心素养,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分析亚马逊雨林火灾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来保护它。”这个问题需要学生综合考虑地理、生物、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体现了综合思维的要求。
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也有利于他们从他人的观点中汲取信息,拓宽思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研讨会式”讨论,分组收集相关资料,然后进行课堂汇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提升他们的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探究式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主学习和发现知识,而非仅仅依赖教师讲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如观察城市扩张带来的环境问题,让学生自己收集数据,分析影响因素,提出解决方案。这种探究式学习,能增强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直观感知,提升地理实践力。
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问题式教学能够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发挥其独特优势,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和理解世界。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地理知识,更能形成批判性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为未来应对社会挑战做好准备。
核心素养导向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还为问题式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实践平台。这些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多媒体资源和在线协作工具,让地理环境和现象更加真实、直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强大的分析工具,能够整合、处理和展示地理信息,帮助学生理解空间关系和地理过程。例如,在教授“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时,教师可以使用GIS软件展示城市扩张的时间序列数据,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分析GIS中的空间数据,学生可以深入探讨城市扩张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虚拟现实(VR)技术则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通过VR设备,学生可以置身于虚拟的地理环境中,如实地考察南极冰川或热带雨林,亲身经历地理现象,感受地理过程。
增强现实(AR)技术结合了虚拟和现实世界,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看到虚拟的地理信息。在教授“地形地貌”时,教师可以应用AR让学生在校园内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看到隐藏的地表结构,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理解复杂的地理概念,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和音频,为问题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展示实地考察、纪录片或专家访谈,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比如在讲解“农业区位因素”时,可播放真实的农业生产活动录影,帮助学生理解影响农业的因素,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力。
当现代信息技术与问题式教学相结合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精选合适的工具,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同时,教师还需关注技术使用过程中的伦理和隐私问题,确保教学活动的公正和安全。通过以上方式,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支持核心素养的培养,推动高中地理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高度。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应以问题式教学为载体,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深度学习环境,实现教学目标、策略与评价的一致性。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深度探究,培养他们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同时,教师应持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为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未来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沂水县第四中学)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高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承载着传授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技能的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使命。
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终身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理学科知识素养,包括地理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地理实践能力素养,包括地理观察、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思维素养,包括地理空间思维、地理逻辑思维、地理创新思维等;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素养,包括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对地理问题的关注、对地理发展的责任感等。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环节。要有效地运用问题式教学,教师需遵循以下策略:
情境创设:教师需设置真实、相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面对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地理问题时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全球气候变化”时,教师可以引述最近的极端天气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其与全球变暖的关联,进而讨论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他们的人地协调观。
问题设计:设计的问题需具有启发性,能够促使学生深度思考,鼓励他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问题应围绕地理核心素养,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分析亚马逊雨林火灾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来保护它。”这个问题需要学生综合考虑地理、生物、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体现了综合思维的要求。
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也有利于他们从他人的观点中汲取信息,拓宽思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研讨会式”讨论,分组收集相关资料,然后进行课堂汇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提升他们的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探究式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主学习和发现知识,而非仅仅依赖教师讲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如观察城市扩张带来的环境问题,让学生自己收集数据,分析影响因素,提出解决方案。这种探究式学习,能增强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直观感知,提升地理实践力。
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问题式教学能够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发挥其独特优势,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和理解世界。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地理知识,更能形成批判性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为未来应对社会挑战做好准备。
核心素养导向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还为问题式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实践平台。这些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多媒体资源和在线协作工具,让地理环境和现象更加真实、直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强大的分析工具,能够整合、处理和展示地理信息,帮助学生理解空间关系和地理过程。例如,在教授“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时,教师可以使用GIS软件展示城市扩张的时间序列数据,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分析GIS中的空间数据,学生可以深入探讨城市扩张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虚拟现实(VR)技术则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通过VR设备,学生可以置身于虚拟的地理环境中,如实地考察南极冰川或热带雨林,亲身经历地理现象,感受地理过程。
增强现实(AR)技术结合了虚拟和现实世界,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看到虚拟的地理信息。在教授“地形地貌”时,教师可以应用AR让学生在校园内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看到隐藏的地表结构,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理解复杂的地理概念,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和音频,为问题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展示实地考察、纪录片或专家访谈,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比如在讲解“农业区位因素”时,可播放真实的农业生产活动录影,帮助学生理解影响农业的因素,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力。
当现代信息技术与问题式教学相结合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精选合适的工具,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同时,教师还需关注技术使用过程中的伦理和隐私问题,确保教学活动的公正和安全。通过以上方式,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支持核心素养的培养,推动高中地理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高度。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应以问题式教学为载体,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深度学习环境,实现教学目标、策略与评价的一致性。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深度探究,培养他们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同时,教师应持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为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未来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沂水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