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河城共融 逐浪成势
2024-09-1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本报记者 杨学莹 段婷婷
本报通讯员 张庆民
奔腾不息的黄河,在济南城北穿城而过,流经平阴、长清、槐荫、天桥、起步区、历城、高新、章丘、济阳等7个区县、2个功能区。黄河济南段河道长183公里,占山东段的近三分之一,给济南提供了80%的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灌溉着270多万亩耕地,是济南的母亲河。
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出,至今刚好五年时间。
五年来,济南市坚持以污染防治为重点,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前、作示范。2023年相比2019年,PM2.5浓度降低30.1%、重污染天数减少45.5%。济南获批国家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试点,完成两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8个区县(园区、社区)入选省近零碳试点示范创建名单。“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生活新常态。黄河流域济南境内首次发现发现濒危鱼类黄河刀鱼,这也是济南水生态环境改善的生动注脚。
坚持防洪减灾,济南全面完成黄河滩区迁建工程,33.9万滩区居民圆了安居梦,黄河长平滩区护城堤工程等防洪工程相继完成,“十四五”以来新增海绵城市面积101.7平方公里。
高标准落实“四水四定”,济南以建设山东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为契机,实施了卧虎山水库与锦绣川水库连通工程,东部水源四库连通工程和太平水库建设等系列水资源调蓄工程;累计封停城区391家单位502眼自备井,年减采地下水2000余万立方米。
规划跨黄桥隧34处,已建成18处,在建7处,规划9处。交通的便利,带动着北跨的步伐。起步区获批三年来,中科新经济科创园等载体启动运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生产突破24万辆、爱旭太阳能电池项目落地……累计引进产业类项目278个,其中500强企业项目60个。
这是济南市创新引领、动能转换、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济南市以重点项目“强引擎”,提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城市辐射带动力持续增强。
日前,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迎来首个10万平量级展会,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吸引了2000多家企业,大量人流涌入黄河北。如今,黄河两岸融通提速,济南携河入怀的“梦”正变为现实。
五年来,济南市锚定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定位,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擘画着大河奔腾的“济南新篇”。今天,我们选取了6位黄河岸边的居民、建设者,讲述济南黄河边的五年新变。
本报通讯员 张庆民
奔腾不息的黄河,在济南城北穿城而过,流经平阴、长清、槐荫、天桥、起步区、历城、高新、章丘、济阳等7个区县、2个功能区。黄河济南段河道长183公里,占山东段的近三分之一,给济南提供了80%的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灌溉着270多万亩耕地,是济南的母亲河。
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出,至今刚好五年时间。
五年来,济南市坚持以污染防治为重点,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前、作示范。2023年相比2019年,PM2.5浓度降低30.1%、重污染天数减少45.5%。济南获批国家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试点,完成两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8个区县(园区、社区)入选省近零碳试点示范创建名单。“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生活新常态。黄河流域济南境内首次发现发现濒危鱼类黄河刀鱼,这也是济南水生态环境改善的生动注脚。
坚持防洪减灾,济南全面完成黄河滩区迁建工程,33.9万滩区居民圆了安居梦,黄河长平滩区护城堤工程等防洪工程相继完成,“十四五”以来新增海绵城市面积101.7平方公里。
高标准落实“四水四定”,济南以建设山东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为契机,实施了卧虎山水库与锦绣川水库连通工程,东部水源四库连通工程和太平水库建设等系列水资源调蓄工程;累计封停城区391家单位502眼自备井,年减采地下水2000余万立方米。
规划跨黄桥隧34处,已建成18处,在建7处,规划9处。交通的便利,带动着北跨的步伐。起步区获批三年来,中科新经济科创园等载体启动运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生产突破24万辆、爱旭太阳能电池项目落地……累计引进产业类项目278个,其中500强企业项目60个。
这是济南市创新引领、动能转换、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济南市以重点项目“强引擎”,提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城市辐射带动力持续增强。
日前,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迎来首个10万平量级展会,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吸引了2000多家企业,大量人流涌入黄河北。如今,黄河两岸融通提速,济南携河入怀的“梦”正变为现实。
五年来,济南市锚定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定位,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擘画着大河奔腾的“济南新篇”。今天,我们选取了6位黄河岸边的居民、建设者,讲述济南黄河边的五年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