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副刊 第4版

泰山三美

  • 日期:20250506
  • 作者:葛业锋
  • 来源: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葛业锋

    有外地的朋友来爬泰山,到饭店给朋友推荐了一道泰山三美汤品尝。 当服务员把热气腾腾的汤端上饭桌,朋友舀一勺送入口中,舌尖品尝到白菜独有的鲜甜,牙齿似有若无间触碰豆腐的滑嫩,乳白色的汤汁滑进喉咙犹如饮甘泉一般。诧异问,白菜、 豆腐和水,这么简单的食材是如何变成舌尖上的美味的?

    朋友一句质疑的问话,让我回到儿时的记忆中。 小时候家里平时没什么精细菜,兄弟姐妹放学后都爱去爷爷家吃饭,冬天就是炖白菜之类的家常粗菜,爷爷是个巧手艺的厨子,一棵不起眼的白菜,一块刚买回的嫩豆腐,加入一大勺从山上挑来的山泉水,就能做出极好的味道。顷刻间,热气腾腾的一大盆菜被兄弟姐妹吃得精光,嘴馋的小妹还要把碗里的剩汤水用舌头细细地舔舔,慈祥的爷爷总是在旁边捋着胡须,笑呵呵看着我们争抢的吃相。现在想来,真是滑稽可笑。

    泰山三美能成为泰安当地的一道名菜,白菜、 豆腐、 水三样食材缺一不可。但真正的食材还是要用石膏点卤做的豆腐、 泰山上的山泉水和黄牙白菜,做出来的汤才算是正宗。

    先说一说泰山的泉水。泰山三美汤里最重要的,恐怕就是这泰山山泉水了。泰安城绕泰山而建,山上名泉林林总总。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凌晨天蒙蒙亮,一波又一波人就进山打水,手提肩挑,乐此不疲,终日不断,为的就是用这担泰山山泉水炖碗三美汤大饱口福。民国初期的医学家高宗岳在他的《泰山药物志》中把泰山玉液泉的泉水列为泰山十二大名药之一,因为含氧量高、硬度低、 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被称为“泰山神水”。

    泰安大汶口出产石膏,是豆腐制作最好的“闺蜜”,在制作豆腐过程中,用山泉水浸泡好的石膏点入豆浆中,有了石膏的催化反应,豆浆中的蛋白质快速凝固,因而赋予了泰山豆腐口感细嫩的特质。 一块刚做好的泰山豆腐,托在手里颤巍巍的,看起来含水丰富、细致嫩滑,但是不向外控水;用刀去切,切面整齐不碎裂;拿去做菜亦是如此,不管是煎炸还是炖煮,只要烹制手法不太粗暴,就能比较容易保持完好外形,甚至越炖越结实。

    制作泰山三美汤的白菜要选黄芽白菜,跟其他品种的白菜比,黄芽白菜做菜时出水少,快熟易烂,菜筋极少,入口无渣,菜汤白郁,滋味清鲜。清朝光绪二十四年《津门纪略》中记有“黄芽白菜,胜于江南冬笋者,以其百吃不厌也”,给了黄芽白菜很高的评价。相传泰山脚下种植的黄牙白菜,明清时期就列入了朝廷的贡品之中。

    小时候听老人们把泰安的豆腐称为“泰山神豆腐”。这个“神”字具体怎么来的?据《旧唐书》记载,唐高宗封禅泰山时,他本人及其随从人员皆斋食,以白菜、豆腐、水炖制而食之。简简单单一个素食,因为泰山特殊地位,使得三美汤堂而皇之端上了皇室之桌,使得泰山豆腐有了“神”的护身符。

    有了白菜、豆腐、水,泰山三美汤就可以做起来了。

    开大火入油,葱姜爆炒至微黄出香味,倒入切好的三五公分见长的豆腐块,两面煎透焦黄,出锅备用;再稍加油,洗好的黄牙白菜切段下锅,翻炒至断白柔软;煎炸过的豆腐再次入锅翻炒,加入泰山泉水,大火炖开锅后转小火慢慢炖。做泰山三美汤要少油盐,看着锅内嫩黄雪白的颜色浸在乳白的汤汁里,看上去是最普通不过的食材,却是无可比拟的鲜美,等人大块朵颐。

    盛入大碗,端上饭桌,细细品来,原原本本的白菜香,清淡怡人的豆腐味,不露咸口,只剩甘美。唇齿间是一种回味,更有一种余韵,想来想去,也许只有杨万里咏诗中“新春云子滑流匙,更嚼冰蔬与雪虀 ”是对这道泰山三美汤的最好赞誉了。(作者单位:泰安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