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截被骗资金4000万元
烟台:筑牢反诈防护墙 守住群众“钱袋子”
2025-05-27
作者:
来源:
山东法制报

24小时全天候接处警情、深耕数据研判,精准预警劝阻、全方位无死角宣传、全链条精准打击……近年来,烟台公安机关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先,通过强化技术反制、创新宣传方式、推动全民参与等举措,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反诈防护体系,全力守护群众的“钱袋子”。今年以来,烟台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26.8%,为群众拦截被骗资金4000余万元,反诈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快速联动 及时预警挽损
3月11日11时40分,烟台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在工作中发现,市民宋先生疑似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反诈民警立即联系宋先生,但多次拨打电话均被其说有事推脱,匆匆挂断电话并不再接听。反诈民警遂迅速联系到其家属告知情况,并推送芝罘反诈中心,辖区派出所民警联合家属上门与宋先生见面开展劝阻。随后,经过耐心讲解,宋先生终于被唤醒并告知自己经历的骗局,称差一点就把100万元送给对方,幸好反诈民警及时劝阻,才没有受到损失。
与骗子拼速度是反诈追赃挽损的关键。为提升预警拦截效率,烟台公安机关构建“监测—预警—阻断”一体化防控和3335预警劝阻体系,完善96110反诈中心预警热线平台,实行7×24小时预警劝阻实体化运行机制模式,组建市、县、乡镇三级预警劝阻队伍,做到“三问六查一宣讲”,从而有效提高预警劝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他们与银行、通信等部门加强协作联动,建立全市涉诈银行账户快速打击工作机制,常态化梳理核查涉诈“两卡”违法犯罪线索,形成快速打击治理新型违法犯罪齐抓共管、相互支撑的良性循环。
据了解,今年以来,烟台全市公安机关共处置见面劝阻、电话劝阻、短信劝阻等涉诈预警信息11.87多万条,及时有效止付资金19.9亿元,冻结涉案资金1.08亿元,为群众避免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
源头治理 筑牢反诈屏障
3月18日上午,烟台栖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在工作中发现,辖区内有一男子频繁使用境外软件打车到金店购买黄金,疑似利用黄金进行“跑分”洗钱,民警快速出击,在某金店门口将吴某抓获,现场查获黄金30余克。后经审讯,吴某对违法行为供认不讳。
推动手机卡、银行卡“两卡”治理工作是做好反诈工作的根本。近年来,烟台公安机关加强警银、警信资源共享,强力推动“两卡”治理工作,反诈部门定期通报行业监管部门,确保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相关要求,落实监管责任,全面挤压烟台黑灰产犯罪空间。其中,各银行网点柜台均要求设置“防骗提醒”弹窗,工作人员对疑似受骗客户主动干预,成功阻止多起大额转账。全市公安机关反诈部门依托系统平台,从源头切断“两卡”非法交易链条,实现每日线索快侦快查,严厉打击各类非法买卖、出租、出借手机卡、银行卡、互联网账户违法犯罪行为,持续保持高压震慑效应。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已堵截高危开卡人员2.9万人。
精准宣防 确保入脑入心
5月15日,在中国建设银行烟台莱山支行,银行工作人员一边引导王先生办理开卡业务,一边向其介绍反诈宣传教育,提醒王先生要正确使用银行卡,不要出租出借,在进行转账交易时要切实核实好身份等等。
精准进行反诈宣传是狙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有效手段。烟台公安机关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全覆盖+精准”宣传机制,有效提升群众反诈意识。大力推行“开卡第一课”制度,要求银行、通信营业厅工作人员在办理开卡业务时,必须进行5分钟反诈宣传教育等,提醒广大市民要谨慎接收网络订单和大额线下订单,规范收款流程,主动核实交易资金来源,拒绝来历不明的货款。要做到绝不出租、出借、出售银行卡、微信、支付宝账户及支付二维码,避免成为电诈犯罪的帮凶。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的特点,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反诈宣传品牌,推动反诈知识入脑入心。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定制宣防方案,易受骗人群“面对面”教育,针对老年人、妇女、学生、企业财务人员、留学生等群体,组织民警、志愿者进社区、校园、企业开展反诈讲座,甚至上门入户开展一对一宣讲,通过真实案例解析刷单返利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虚假投资理财诈骗等常见套路。开展“护航企业发展 打击洗钱犯罪”专题宣教走访活动,采取实地宣教、派发宣传资料、签收告知文书等方式,针对全市企业开展精准宣传活动。组织“反诈宣传进校园 警银警校共护平安”反诈趣味宣传活动,签订“不做电诈工具人”承诺书。依托烟台公安政务新媒体矩阵,制作短视频、漫画、图文互动答题等通俗易懂的反诈内容,同时,结合明星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活动,以老年人、青年学生等作为重点宣防对象,开创“反诈警茶”“反诈列车”“反诈超市”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群众的防骗意识不断增强,发案数实现持续下降。
今年以来,烟台公安机关开展易受骗群体“一对一”精准宣防13万次,签订各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承诺书3万余份,深入企业、社区宣教900余次,组织网络直播2次。
刘丹 张洁
快速联动 及时预警挽损
3月11日11时40分,烟台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在工作中发现,市民宋先生疑似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反诈民警立即联系宋先生,但多次拨打电话均被其说有事推脱,匆匆挂断电话并不再接听。反诈民警遂迅速联系到其家属告知情况,并推送芝罘反诈中心,辖区派出所民警联合家属上门与宋先生见面开展劝阻。随后,经过耐心讲解,宋先生终于被唤醒并告知自己经历的骗局,称差一点就把100万元送给对方,幸好反诈民警及时劝阻,才没有受到损失。
与骗子拼速度是反诈追赃挽损的关键。为提升预警拦截效率,烟台公安机关构建“监测—预警—阻断”一体化防控和3335预警劝阻体系,完善96110反诈中心预警热线平台,实行7×24小时预警劝阻实体化运行机制模式,组建市、县、乡镇三级预警劝阻队伍,做到“三问六查一宣讲”,从而有效提高预警劝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他们与银行、通信等部门加强协作联动,建立全市涉诈银行账户快速打击工作机制,常态化梳理核查涉诈“两卡”违法犯罪线索,形成快速打击治理新型违法犯罪齐抓共管、相互支撑的良性循环。
据了解,今年以来,烟台全市公安机关共处置见面劝阻、电话劝阻、短信劝阻等涉诈预警信息11.87多万条,及时有效止付资金19.9亿元,冻结涉案资金1.08亿元,为群众避免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
源头治理 筑牢反诈屏障
3月18日上午,烟台栖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在工作中发现,辖区内有一男子频繁使用境外软件打车到金店购买黄金,疑似利用黄金进行“跑分”洗钱,民警快速出击,在某金店门口将吴某抓获,现场查获黄金30余克。后经审讯,吴某对违法行为供认不讳。
推动手机卡、银行卡“两卡”治理工作是做好反诈工作的根本。近年来,烟台公安机关加强警银、警信资源共享,强力推动“两卡”治理工作,反诈部门定期通报行业监管部门,确保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相关要求,落实监管责任,全面挤压烟台黑灰产犯罪空间。其中,各银行网点柜台均要求设置“防骗提醒”弹窗,工作人员对疑似受骗客户主动干预,成功阻止多起大额转账。全市公安机关反诈部门依托系统平台,从源头切断“两卡”非法交易链条,实现每日线索快侦快查,严厉打击各类非法买卖、出租、出借手机卡、银行卡、互联网账户违法犯罪行为,持续保持高压震慑效应。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已堵截高危开卡人员2.9万人。
精准宣防 确保入脑入心
5月15日,在中国建设银行烟台莱山支行,银行工作人员一边引导王先生办理开卡业务,一边向其介绍反诈宣传教育,提醒王先生要正确使用银行卡,不要出租出借,在进行转账交易时要切实核实好身份等等。
精准进行反诈宣传是狙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有效手段。烟台公安机关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全覆盖+精准”宣传机制,有效提升群众反诈意识。大力推行“开卡第一课”制度,要求银行、通信营业厅工作人员在办理开卡业务时,必须进行5分钟反诈宣传教育等,提醒广大市民要谨慎接收网络订单和大额线下订单,规范收款流程,主动核实交易资金来源,拒绝来历不明的货款。要做到绝不出租、出借、出售银行卡、微信、支付宝账户及支付二维码,避免成为电诈犯罪的帮凶。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的特点,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反诈宣传品牌,推动反诈知识入脑入心。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定制宣防方案,易受骗人群“面对面”教育,针对老年人、妇女、学生、企业财务人员、留学生等群体,组织民警、志愿者进社区、校园、企业开展反诈讲座,甚至上门入户开展一对一宣讲,通过真实案例解析刷单返利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虚假投资理财诈骗等常见套路。开展“护航企业发展 打击洗钱犯罪”专题宣教走访活动,采取实地宣教、派发宣传资料、签收告知文书等方式,针对全市企业开展精准宣传活动。组织“反诈宣传进校园 警银警校共护平安”反诈趣味宣传活动,签订“不做电诈工具人”承诺书。依托烟台公安政务新媒体矩阵,制作短视频、漫画、图文互动答题等通俗易懂的反诈内容,同时,结合明星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活动,以老年人、青年学生等作为重点宣防对象,开创“反诈警茶”“反诈列车”“反诈超市”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群众的防骗意识不断增强,发案数实现持续下降。
今年以来,烟台公安机关开展易受骗群体“一对一”精准宣防13万次,签订各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承诺书3万余份,深入企业、社区宣教900余次,组织网络直播2次。
刘丹 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