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法制报  >  烟台公安

全流程重塑全要素纳控全过程监督

烟台:强化执法监督 赋能“品质公安”高质量发展

2025-05-27 作者: 来源: 山东法制报
  怎样抓住关键、严谨作风,有效解决执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及选择性、趋利性执法等突出问题?如何才能扎实做好执法监督保障支撑,既能有效规范和约束执法行为,不断提升执法水平和执法质效,又能让群众在每一次执法中感受到公平正义?2024年以来,烟台市公安局主动对接融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着眼构建“权威、智慧、精致”三型法治公安建设,坚持创新引领,紧密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三核并举·四维融合·五链闭环·六要素覆盖”执法大监督工作机制,让每一起案件从接处警到案件办结都处于全过程、全链条监督之中,烟台全市法定时限内行政、刑事案件立案率均达到99.8%以上、取保候审6个月、12个月结案率达到92.44%、98.92%,同比分别上升31.02%、25.54%;刑事案件移送起诉7028起,同比上升33.1%,行政复议纠错率1.31%,同比下降87.32%。
筑牢“四梁八柱” 构建执法监督合力
  一直以来,由于警情数、案件数居高不下,基层民警处警办案压力与日俱增,导致基层执法单位疲于应付,个别案件也因此存在延期办理等执法问题。为此,在烟台市公安局党委引领推动下,他们探索创新“三核并举·四维融合·五链闭环·六要素覆盖”执法大监督工作机制,让案件从接处警、受立案、强制措施、案件办结、移送起诉等每一个办案环节,都时刻处于监督之中,倒逼执法单位加强规范执法,从而有效提升烟台全市公安机关执法水平。
  该执法大监督工作机制中的“三核并举”是指依托执法平台常态巡查、定期进行蓝黄红执法质量等级评定、信访投诉重点案件开展联查为核心的监督考评制度;“四维融合”是将法制、督察、信访和各执法警种审核监督职能全面贯通融合,一体化实施监督检查;“五链闭环”是指涵盖执法源头管控、动态巡查监督、问题查纠整改、责任倒查追究、执法质效考评全过程、全链条进行执法监督管理;“六要素覆盖”是指,紧盯“警情、人、案、物、场、卷”等执法要素,将涉及案件的每一个要素全部纳入监督管理之中。
  好的制度机制更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此,烟台市公安局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做实、做细市级法制部门执法监督职责,整合执法监督职能,将市级法制部门的执法监督触角常态化延伸至全市基层所队。同时,出台《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质量等级化评定工作办法》《三类案件警情案件执法巡查》《四位一体重点案件联查工作办法》,作为指导全市开展执法监督工作的方向性指引。市局依托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全市公安机关执法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法制的局领导任副组长,各警种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负责全市执法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推动等工作。市局法制支队成立法治公安建设工作专班,常态化组织各分市局和市局警种法制骨干民警和法制员,在市局对全市所有基层所队执法办案质效集中进行巡查考评。
  为确保该监督机制的有效落实,该局法制公安建设工作专班建立每日执法巡查、每月组织法制骨干交叉互评、逐案点名通报、蓝黄红等级评定、每季进行总结“回头看”以及典型问题整改全时跟踪问效、重点案件及时开展联查等制度,从而形成案件办理全链条、全过程、一体化执法监督闭环管理。2024年以来,烟台全市未发生因重大执法问题、行政复议诉讼被纠错、国家赔偿败诉引发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敏感案事件,执法质量稳居全省前列。
直面问题痛点 激活神经末梢
  在烟台市公安局《2月份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质量等级化评价通报》中,针对1月份全市科所队在警情、一般案件、信访案件评查中出现的典型执法问题,点名通报54个所队的具体执法问题,8个所队因存在较大执法问题隐患被挂黄牌警告。
  不遮掩不回避问题是该机制成功运行的关键。“三四五六”执法大监督工作机制运行以来,该局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全市公安机关执法问题痛点堵点难点,建立起全域覆盖、全链监管、纵向贯通、数据赋能的执法巡查、互查、考评工作制度,形成立足实战、流程闭合、智能集约、规范高效的执法监督新模式,也从深层次、多层面撬动起全市警务机制改革迈向深入。各分市局与该机制充分融合,出台配套举措,围绕重点发力,着力解决民辅警执法“病灶”。自2024年该机制运行以来,该局共发现各类执法问题6240个,下发工作专刊、通报等519期,检察院退查率同比下降10.03%,行政复议同比下降87.32%,比全市行政系统平均纠错率低10.8个百分点。
  该局还坚持靶向发力根治执法顽疾。在工作中,他们敏锐地发现,殴打他人、故意伤害、寻衅滋事“三类案件”常见多发,是存在执法问题比较集中的重要领域,也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反映强烈、公安信访占比较大的重要问题。“该机制运行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归类比较集中的执法问题,然后专项进行巡查考评,从而有效防范解决执法存在的风险隐患。”烟台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支队长王辉说,“经统计,因‘三类案件’引发的投诉占公安有责信访总量近半数,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埋下隐患,甚至可能激化矛盾引发更大的恶性案件。”
  为此,该局将“三类案件”办理情况纳入“三四五六”执法大监督专项进行巡查考评,针对全市前十日办理的所有“三类”行政案件,信访督察部门推送及各级领导批示信访举报投诉案件,工作专班每日安排专人进行评查。同时,每月月初集中抽调全市十余名骨干法制民警、法制员,对全市210个派出所、84个警种当月办理的“三类案件”随机抽取3起,采取交叉互评、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等级化考评,巡查核查及考评单位现场随机分配抽取,确保核查考评结果客观公正。
  最近的数据显示,殴打他人、故意伤害、寻衅滋事“三类案件”行政案件结案率达到98.85%,信访投诉数仅占初信初访总量的5%,同比下降40%,引发的行政复议、诉讼案件维持率100%,有效解决了有案不立、压案不查、久拖不决等执法顽疾,实现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有机统一。
  “目前,我们正立项研发法治AI助手,将智能监督嵌入执法办案重要环节,实现‘人工+智能’模式,将监督管理功能嵌入接处警、受立案直至移诉处结全流程,自动预警提示执法问题,形成预警、督办、整改、反馈的监督闭环,实现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有效监测、自动预警、及时纠正。”王辉介绍。
坚持奖优罚劣 提升规范执法意识
  2月14日,烟台市公安局召开1月份全市公安机关法制月会商会议。会议参加人员是市局各警种负责人、各分市局分管局领导、法制大队长、派出所分管领导及全体法制民警、法制员。会议逐案点评全市公安机关存在的执法问题,归纳强调了共性问题,并明确所有问题的整改时限。
  “这是我参加的最严肃的、听得最认真、坐姿最端正的会议,在座位上根本坐不住。点问题点到要害,根本不给我们面子,这次点的我们的问题最多。”会后,烟台市公安局蓬莱分局法制大队长王彦波说。
  只有较真碰硬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啃下“硬骨头”。在严格落实执法大监督工作机制过程中,该局做足落实惩戒作用,每日对“三类案件”巡查中问题多的单位进行点名通报,每月对等级评定中被评为红牌的单位,在全市月会商会议上通报批评,每季度总结巡查、核查及考评情况。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对问题突出、集中的单位,由所在分市局局领导约谈办案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因个人主观原因出现重大执法问题导致涉警舆情等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经过总结再次被研判为问题多发集中的单位,由市局分管局长约谈该分市局主要负责人,第三次仍被评价为问题突出单位的,所在分市局向市局党委作出书面检查。特别是在全年等级化评定中累计红牌数量前十名派出所、前五名执法办案警种,取消当年评优资格,单位主要负责人次年不能提拔重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被挂红牌派出所55个,红牌执法办案警种16个,通报批评11人次,责令书面检查8人次,免除派出所所长职务1人次。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提升执法质效最有效的方法。在严肃惩戒的同时,该局还大力发挥优秀引领作用,借助巡查考评结果通报制度,定期组织评选严格执法“十佳案例”,存在严重执法问题“十大惩鉴案例”,特别是在实行考评结果蓝黄红牌等级评定后,对每月获得蓝牌的单位在全市月会商会议上通报表扬,全年获得蓝牌次数最多的前十名办案单位可以直接评为全市执法示范所队。
  “我们通过每日、月、季常态化通报,以及蓝黄红挂牌、约谈、追责问责等方式,全市执法办案单位和民警的规范执法意识明显增强,争先进、杜绝红牌的氛围普遍形成,执法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权威、智慧、精致’三型法治建设初步形成,以公安工作法治化支撑保障公安工作现代化,为‘平安烟台、品质公安’贡献了法治保障。”王辉说。
           李德峰 赵勇进
  怎样抓住关键、严谨作风,有效解决执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及选择性、趋利性执法等突出问题?如何才能扎实做好执法监督保障支撑,既能有效规范和约束执法行为,不断提升执法水平和执法质效,又能让群众在每一次执法中感受到公平正义?2024年以来,烟台市公安局主动对接融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着眼构建“权威、智慧、精致”三型法治公安建设,坚持创新引领,紧密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三核并举·四维融合·五链闭环·六要素覆盖”执法大监督工作机制,让每一起案件从接处警到案件办结都处于全过程、全链条监督之中,烟台全市法定时限内行政、刑事案件立案率均达到99.8%以上、取保候审6个月、12个月结案率达到92.44%、98.92%,同比分别上升31.02%、25.54%;刑事案件移送起诉7028起,同比上升33.1%,行政复议纠错率1.31%,同比下降87.32%。
筑牢“四梁八柱” 构建执法监督合力
  一直以来,由于警情数、案件数居高不下,基层民警处警办案压力与日俱增,导致基层执法单位疲于应付,个别案件也因此存在延期办理等执法问题。为此,在烟台市公安局党委引领推动下,他们探索创新“三核并举·四维融合·五链闭环·六要素覆盖”执法大监督工作机制,让案件从接处警、受立案、强制措施、案件办结、移送起诉等每一个办案环节,都时刻处于监督之中,倒逼执法单位加强规范执法,从而有效提升烟台全市公安机关执法水平。
  该执法大监督工作机制中的“三核并举”是指依托执法平台常态巡查、定期进行蓝黄红执法质量等级评定、信访投诉重点案件开展联查为核心的监督考评制度;“四维融合”是将法制、督察、信访和各执法警种审核监督职能全面贯通融合,一体化实施监督检查;“五链闭环”是指涵盖执法源头管控、动态巡查监督、问题查纠整改、责任倒查追究、执法质效考评全过程、全链条进行执法监督管理;“六要素覆盖”是指,紧盯“警情、人、案、物、场、卷”等执法要素,将涉及案件的每一个要素全部纳入监督管理之中。
  好的制度机制更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此,烟台市公安局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做实、做细市级法制部门执法监督职责,整合执法监督职能,将市级法制部门的执法监督触角常态化延伸至全市基层所队。同时,出台《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质量等级化评定工作办法》《三类案件警情案件执法巡查》《四位一体重点案件联查工作办法》,作为指导全市开展执法监督工作的方向性指引。市局依托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全市公安机关执法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法制的局领导任副组长,各警种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负责全市执法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推动等工作。市局法制支队成立法治公安建设工作专班,常态化组织各分市局和市局警种法制骨干民警和法制员,在市局对全市所有基层所队执法办案质效集中进行巡查考评。
  为确保该监督机制的有效落实,该局法制公安建设工作专班建立每日执法巡查、每月组织法制骨干交叉互评、逐案点名通报、蓝黄红等级评定、每季进行总结“回头看”以及典型问题整改全时跟踪问效、重点案件及时开展联查等制度,从而形成案件办理全链条、全过程、一体化执法监督闭环管理。2024年以来,烟台全市未发生因重大执法问题、行政复议诉讼被纠错、国家赔偿败诉引发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敏感案事件,执法质量稳居全省前列。
直面问题痛点 激活神经末梢
  在烟台市公安局《2月份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质量等级化评价通报》中,针对1月份全市科所队在警情、一般案件、信访案件评查中出现的典型执法问题,点名通报54个所队的具体执法问题,8个所队因存在较大执法问题隐患被挂黄牌警告。
  不遮掩不回避问题是该机制成功运行的关键。“三四五六”执法大监督工作机制运行以来,该局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全市公安机关执法问题痛点堵点难点,建立起全域覆盖、全链监管、纵向贯通、数据赋能的执法巡查、互查、考评工作制度,形成立足实战、流程闭合、智能集约、规范高效的执法监督新模式,也从深层次、多层面撬动起全市警务机制改革迈向深入。各分市局与该机制充分融合,出台配套举措,围绕重点发力,着力解决民辅警执法“病灶”。自2024年该机制运行以来,该局共发现各类执法问题6240个,下发工作专刊、通报等519期,检察院退查率同比下降10.03%,行政复议同比下降87.32%,比全市行政系统平均纠错率低10.8个百分点。
  该局还坚持靶向发力根治执法顽疾。在工作中,他们敏锐地发现,殴打他人、故意伤害、寻衅滋事“三类案件”常见多发,是存在执法问题比较集中的重要领域,也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反映强烈、公安信访占比较大的重要问题。“该机制运行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归类比较集中的执法问题,然后专项进行巡查考评,从而有效防范解决执法存在的风险隐患。”烟台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支队长王辉说,“经统计,因‘三类案件’引发的投诉占公安有责信访总量近半数,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埋下隐患,甚至可能激化矛盾引发更大的恶性案件。”
  为此,该局将“三类案件”办理情况纳入“三四五六”执法大监督专项进行巡查考评,针对全市前十日办理的所有“三类”行政案件,信访督察部门推送及各级领导批示信访举报投诉案件,工作专班每日安排专人进行评查。同时,每月月初集中抽调全市十余名骨干法制民警、法制员,对全市210个派出所、84个警种当月办理的“三类案件”随机抽取3起,采取交叉互评、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等级化考评,巡查核查及考评单位现场随机分配抽取,确保核查考评结果客观公正。
  最近的数据显示,殴打他人、故意伤害、寻衅滋事“三类案件”行政案件结案率达到98.85%,信访投诉数仅占初信初访总量的5%,同比下降40%,引发的行政复议、诉讼案件维持率100%,有效解决了有案不立、压案不查、久拖不决等执法顽疾,实现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有机统一。
  “目前,我们正立项研发法治AI助手,将智能监督嵌入执法办案重要环节,实现‘人工+智能’模式,将监督管理功能嵌入接处警、受立案直至移诉处结全流程,自动预警提示执法问题,形成预警、督办、整改、反馈的监督闭环,实现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有效监测、自动预警、及时纠正。”王辉介绍。
坚持奖优罚劣 提升规范执法意识
  2月14日,烟台市公安局召开1月份全市公安机关法制月会商会议。会议参加人员是市局各警种负责人、各分市局分管局领导、法制大队长、派出所分管领导及全体法制民警、法制员。会议逐案点评全市公安机关存在的执法问题,归纳强调了共性问题,并明确所有问题的整改时限。
  “这是我参加的最严肃的、听得最认真、坐姿最端正的会议,在座位上根本坐不住。点问题点到要害,根本不给我们面子,这次点的我们的问题最多。”会后,烟台市公安局蓬莱分局法制大队长王彦波说。
  只有较真碰硬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啃下“硬骨头”。在严格落实执法大监督工作机制过程中,该局做足落实惩戒作用,每日对“三类案件”巡查中问题多的单位进行点名通报,每月对等级评定中被评为红牌的单位,在全市月会商会议上通报批评,每季度总结巡查、核查及考评情况。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对问题突出、集中的单位,由所在分市局局领导约谈办案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因个人主观原因出现重大执法问题导致涉警舆情等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经过总结再次被研判为问题多发集中的单位,由市局分管局长约谈该分市局主要负责人,第三次仍被评价为问题突出单位的,所在分市局向市局党委作出书面检查。特别是在全年等级化评定中累计红牌数量前十名派出所、前五名执法办案警种,取消当年评优资格,单位主要负责人次年不能提拔重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被挂红牌派出所55个,红牌执法办案警种16个,通报批评11人次,责令书面检查8人次,免除派出所所长职务1人次。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提升执法质效最有效的方法。在严肃惩戒的同时,该局还大力发挥优秀引领作用,借助巡查考评结果通报制度,定期组织评选严格执法“十佳案例”,存在严重执法问题“十大惩鉴案例”,特别是在实行考评结果蓝黄红牌等级评定后,对每月获得蓝牌的单位在全市月会商会议上通报表扬,全年获得蓝牌次数最多的前十名办案单位可以直接评为全市执法示范所队。
  “我们通过每日、月、季常态化通报,以及蓝黄红挂牌、约谈、追责问责等方式,全市执法办案单位和民警的规范执法意识明显增强,争先进、杜绝红牌的氛围普遍形成,执法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权威、智慧、精致’三型法治建设初步形成,以公安工作法治化支撑保障公安工作现代化,为‘平安烟台、品质公安’贡献了法治保障。”王辉说。
           李德峰 赵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