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2025-09-2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商晓丽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契合因材施教理念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进行分层设计,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历史学习中获得充分发展。
一、分层教学的定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情境下,分层教学是基于学生在历史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认知水平以及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并据此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可将学生大致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基础层学生通常历史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提高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但在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综合运用上还有提升空间;拓展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对历史学科具有浓厚兴趣,渴望深入探究历史问题。
二、实施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的好处
  (一)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难以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因无法跟上教学节奏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导致知识漏洞不断积累;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觉得教学内容缺乏挑战性,无法充分激发其学习潜力。分层教学打破了这种“一刀切”的局面,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于基础层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夯实基础;对于提高层学生,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拓展层学生,提供更具探究性和开放性的学习任务,鼓励他们进行自主研究,培养创新思维。
  (二)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分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满足了他们的差异化需求。例如,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对历史故事感兴趣的学生深入研究历史事件背后的人物故事,通过阅读历史人物传记、观看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等方式,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而对历史文物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探究文物所反映的历史时代特征、文化内涵等。这种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探索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现自己的潜力,实现个性化成长。
  (三)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动力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设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取得进步和成功。当学生顺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学习任务时,会获得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而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和任务无差别面向所有学生,部分学生长期处于失败和挫折的状态,容易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分层教学有效地避免了这种情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获得成功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持久的学习动力。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层学生能够在资料搜集、分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基础层学生则可以通过参与小组讨论,学习他人的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通过这种合作学习方式,学生们学会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得到了培养。同时,合作学习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开展初中历史分层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科学合理的分层
  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分层至关重要。教师不能仅仅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层,而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多方面因素。可以通过课堂表现观察、问卷调查、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以及阶段性测试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而有些学生成绩较好,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主动探究精神,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需要综合评估,避免简单地将他们划分到不合适的层次。此外,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动态变化的,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层次进行调整,如果某个基础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就应将其调整到提高层;反之,如果提高层学生出现学习退步的情况,也应及时调整到相应层次,以保证分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精心设计分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分层教学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的目标。对于基础层学生,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要求他们能够准确记忆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等信息,并能初步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提高层学生的教学目标则要注重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培养他们分析历史问题、归纳历史规律的能力;拓展层学生的教学目标应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他们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提出独特的见解。
  (三)灵活运用分层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于基础层学生,由于他们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式,结合直观教学手段,如历史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帮助他们直观地感受历史,理解抽象的历史知识。同时,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如何记忆历史事件、如何做笔记等。对于提高层学生,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他们通过思考、讨论、合作等方式,深入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教学模式,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分层的科学性、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等问题,不断探索和实践,以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历史教育,助力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分层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值得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郑路中学)
  
  □商晓丽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契合因材施教理念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进行分层设计,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历史学习中获得充分发展。
一、分层教学的定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情境下,分层教学是基于学生在历史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认知水平以及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并据此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可将学生大致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基础层学生通常历史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提高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但在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综合运用上还有提升空间;拓展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对历史学科具有浓厚兴趣,渴望深入探究历史问题。
二、实施初中历史分层次教学的好处
  (一)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难以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因无法跟上教学节奏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导致知识漏洞不断积累;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觉得教学内容缺乏挑战性,无法充分激发其学习潜力。分层教学打破了这种“一刀切”的局面,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于基础层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夯实基础;对于提高层学生,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拓展层学生,提供更具探究性和开放性的学习任务,鼓励他们进行自主研究,培养创新思维。
  (二)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分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满足了他们的差异化需求。例如,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对历史故事感兴趣的学生深入研究历史事件背后的人物故事,通过阅读历史人物传记、观看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等方式,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而对历史文物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探究文物所反映的历史时代特征、文化内涵等。这种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探索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现自己的潜力,实现个性化成长。
  (三)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动力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设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取得进步和成功。当学生顺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学习任务时,会获得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而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和任务无差别面向所有学生,部分学生长期处于失败和挫折的状态,容易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分层教学有效地避免了这种情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获得成功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持久的学习动力。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层学生能够在资料搜集、分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基础层学生则可以通过参与小组讨论,学习他人的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通过这种合作学习方式,学生们学会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得到了培养。同时,合作学习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开展初中历史分层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科学合理的分层
  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分层至关重要。教师不能仅仅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层,而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多方面因素。可以通过课堂表现观察、问卷调查、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以及阶段性测试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而有些学生成绩较好,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主动探究精神,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需要综合评估,避免简单地将他们划分到不合适的层次。此外,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动态变化的,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层次进行调整,如果某个基础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就应将其调整到提高层;反之,如果提高层学生出现学习退步的情况,也应及时调整到相应层次,以保证分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精心设计分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分层教学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的目标。对于基础层学生,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要求他们能够准确记忆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等信息,并能初步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提高层学生的教学目标则要注重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培养他们分析历史问题、归纳历史规律的能力;拓展层学生的教学目标应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他们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提出独特的见解。
  (三)灵活运用分层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于基础层学生,由于他们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式,结合直观教学手段,如历史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帮助他们直观地感受历史,理解抽象的历史知识。同时,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如何记忆历史事件、如何做笔记等。对于提高层学生,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他们通过思考、讨论、合作等方式,深入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教学模式,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分层的科学性、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等问题,不断探索和实践,以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历史教育,助力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分层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值得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郑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