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党风廉政

山东纪检监察机关精准监督系统施治

规范涉企执法 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5-09-2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扎实开展涉企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通过实地一线走访,着力发现政策落实、涉企执法、干部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推动解决。图为近日,郯城县纪检监察干部深入郯城街道一家电子企业走访了解相关情况。
  □鲁纪轩
  
  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的重要一环,对提振企业信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责定位,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涉企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精准监督执纪,强化贯通协同,严肃查处涉企行政执法乱象背后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督促深化整改、建章立制、优化治理,推动提升行政执法质效,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水平法治支撑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走在前、挑大梁”提供坚强保障。
  
  
  “来我们企业检查时,多个部门联合,一次就能完成多项检查,还耐心给出行政合规、信用修复等方面具体建议,引导我们依规依法经营。这正是企业可感可及的营商好环境!”日前,位于潍坊市奎文区的某医药企业负责人谭经理谈起涉企执法的变化时感慨道。
  涉企行政执法既不越位也不缺位,让企业放心干事、安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有着同样的感受。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和十二届省纪委四次全会要求,聚焦吃拿卡要、冷硬横推、违规收费、趋利性执法等严重影响市场秩序问题,督促纠治整改,促进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全会和省纪委全会部署,根据省委规范涉企执法工作安排,把开展涉企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纳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与全省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联动开展、同频共振,提升整体协同工作效能。
  “我们从纪检监察专责监督、行政执法职能监督两个层面,全面协同联动,推动专项整治走深走实。”省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省纪委监委机关与省司法厅等部门制定《关于建立纪检监察监督与法治督察、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监督贯通协调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5个方面12项具体措施,强化信息互通、措施配合、线索移交、成果共享,合力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3月3日,省纪委监委印发《全省涉企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纠治涉企行政执法不规范不公正,加重企业负担问题等3个方面重点,找准监督靶心。省纪委监委机关与省司法厅建立专项整治、专项行动推进协作机制,联合召开动员部署会、协作推进会,督促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市县根据专项整治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措施,确保职责分工到位、任务落实到位。
  找准监督切入点、纠治着力点,主动扛牢专项整治重大责任。省纪委监委驻省司法厅纪检监察组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定位,通过纪检监察组组长与驻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面对面会商、涉企议题前置会审、监督执纪问题同步通报等方式,督促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对省司法厅落实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发挥“探头”作用,提升监督质效。淄博市纪委监委紧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涉企行政执法领域关键环节,健全完善领导挂包、联席会商等工作机制,督促专项行动牵头部门、责任部门认真履职尽责,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双向移交反馈,推动涉企行政执法领域风腐问题同查同治。
  为精准摸清涉企行政执法存在的突出问题,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开门搞整治,深入企业一线走访,畅通群众反映渠道,紧盯12345热线、信访等群众投诉的涉企行政执法问题,通过从信访举报中“筛”、从监督检查中“排”、从案件查办中“挖”等方式,多渠道收集问题线索。
  建立模型、比对分析,利用大数据赋能专项整治。据了解,全省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省司法厅设计开发、推广运用“鲁执法”平台,接入涉企行政执法部门单位相关数据,由执法人员直接填报、企业后台直接评价,已成为涉企行政执法全流程、数字化监督的重要载体。省纪委监委依托监督贯通应用平台,按需依规接引“鲁执法”平台有关执法数据,围绕类案不同罚、执法人员违规经商办企业等廉政风险点,搭建9个监督模型,通过数据比对碰撞分析,主动发现疑点问题线索,实现监督提质增效。
  据了解,市县同步建设涉企执法数据模型40余个,多维度助力专项整治。泰安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该市纪委监委坚持“线上+线下”联动监督,搭建涉企行政执法监督模型,比对发现疑点数据147条,通过逐一过筛、认真研判,并组织人员赴涉企执法问题有关企业进行实地监督和复核,发现执法标准不一、程序混乱、趋利性执法等5类问题,对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移交责任部门单位查处。
  查办案件是最有力的监督,也是最有效的震慑。全省纪检监察机关以办案带全局、求突破,全面起底排查涉企行政执法领域问题线索,推动涉企执法部门建立问题线索移交研判工作机制,对问题线索快速处置、重点督办,严肃查处了一批以权谋私、权力寻租、吃拿卡要等损害企业合法利益的典型案件。
  今年初,莒县纪委监委收到群众举报,反映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某市场监管所宋某对辖区内的监管对象吃拿卡要,破坏市场经营秩序。经查,宋某滥用职权,向辖区多名管理服务对象索要钱款,还违反正常行政处罚程序,伪造行政处罚案件。宋某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涉企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273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17人,移送检察机关82人。
  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树牢系统观念,坚持监督执纪执法与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强化个案剖析、类案分析,用好纪检监察建议等载体,督促责任部门健全制度机制、补齐管理漏洞,推动监督、办案、教育、治理贯通,构建“查处问题、推动整改、完善机制、巩固提升”工作闭环,切实将监督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
  此前,临沂市纪委监委严肃查处了市公安局交警系统邬某某利用执法职权谋取私利问题。针对该案暴露的执法过程中个别人员以权谋私、程序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该市纪委监委督促案发单位以案促改促治,推动整改问题27项;召开全市交警系统警示教育会,修订完善《执法监督工作实施办法》等制度,制定“轻微违法免罚清单”,简易程序处罚量同比下降65%,有效规范行政执法权力运行。
  找准监督与治理的结合点,既抓实具体问题“当下改”,又注重制度机制“长久立”,推动整治工作常态长效。省纪委监委推动有关部门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的实施意见》,从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标准、程序、方式、行为以及强化执法监督等方面,提出21条具体措施,全方位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推动公开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上线运行“山东省涉企行政检查平台”,创新实施“事前备案、计划匹配、扫码入企、全程记录、事后评价”工作机制,实现涉企行政检查全过程闭环管理。
  济南市纪委监委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出台《济南市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办法》,编制涵盖118个场景的联合检查场景清单,提升行政检查质效。枣庄市台儿庄区纪委监委积极搭建“一会一课、一建一评”案后治理载体,完善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推动政商交往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专项整治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有针对性制发纪检监察建议174份,推动健全完善制度1189个,通过规范管理、深化改革、优化治理,让企业真切感受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干部作风不断转变。
  □鲁纪轩
  
  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的重要一环,对提振企业信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责定位,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涉企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精准监督执纪,强化贯通协同,严肃查处涉企行政执法乱象背后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督促深化整改、建章立制、优化治理,推动提升行政执法质效,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水平法治支撑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走在前、挑大梁”提供坚强保障。
  
  
  “来我们企业检查时,多个部门联合,一次就能完成多项检查,还耐心给出行政合规、信用修复等方面具体建议,引导我们依规依法经营。这正是企业可感可及的营商好环境!”日前,位于潍坊市奎文区的某医药企业负责人谭经理谈起涉企执法的变化时感慨道。
  涉企行政执法既不越位也不缺位,让企业放心干事、安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有着同样的感受。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和十二届省纪委四次全会要求,聚焦吃拿卡要、冷硬横推、违规收费、趋利性执法等严重影响市场秩序问题,督促纠治整改,促进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全会和省纪委全会部署,根据省委规范涉企执法工作安排,把开展涉企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纳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与全省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联动开展、同频共振,提升整体协同工作效能。
  “我们从纪检监察专责监督、行政执法职能监督两个层面,全面协同联动,推动专项整治走深走实。”省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省纪委监委机关与省司法厅等部门制定《关于建立纪检监察监督与法治督察、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监督贯通协调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5个方面12项具体措施,强化信息互通、措施配合、线索移交、成果共享,合力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3月3日,省纪委监委印发《全省涉企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纠治涉企行政执法不规范不公正,加重企业负担问题等3个方面重点,找准监督靶心。省纪委监委机关与省司法厅建立专项整治、专项行动推进协作机制,联合召开动员部署会、协作推进会,督促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市县根据专项整治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措施,确保职责分工到位、任务落实到位。
  找准监督切入点、纠治着力点,主动扛牢专项整治重大责任。省纪委监委驻省司法厅纪检监察组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定位,通过纪检监察组组长与驻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面对面会商、涉企议题前置会审、监督执纪问题同步通报等方式,督促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对省司法厅落实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发挥“探头”作用,提升监督质效。淄博市纪委监委紧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涉企行政执法领域关键环节,健全完善领导挂包、联席会商等工作机制,督促专项行动牵头部门、责任部门认真履职尽责,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双向移交反馈,推动涉企行政执法领域风腐问题同查同治。
  为精准摸清涉企行政执法存在的突出问题,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开门搞整治,深入企业一线走访,畅通群众反映渠道,紧盯12345热线、信访等群众投诉的涉企行政执法问题,通过从信访举报中“筛”、从监督检查中“排”、从案件查办中“挖”等方式,多渠道收集问题线索。
  建立模型、比对分析,利用大数据赋能专项整治。据了解,全省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省司法厅设计开发、推广运用“鲁执法”平台,接入涉企行政执法部门单位相关数据,由执法人员直接填报、企业后台直接评价,已成为涉企行政执法全流程、数字化监督的重要载体。省纪委监委依托监督贯通应用平台,按需依规接引“鲁执法”平台有关执法数据,围绕类案不同罚、执法人员违规经商办企业等廉政风险点,搭建9个监督模型,通过数据比对碰撞分析,主动发现疑点问题线索,实现监督提质增效。
  据了解,市县同步建设涉企执法数据模型40余个,多维度助力专项整治。泰安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该市纪委监委坚持“线上+线下”联动监督,搭建涉企行政执法监督模型,比对发现疑点数据147条,通过逐一过筛、认真研判,并组织人员赴涉企执法问题有关企业进行实地监督和复核,发现执法标准不一、程序混乱、趋利性执法等5类问题,对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移交责任部门单位查处。
  查办案件是最有力的监督,也是最有效的震慑。全省纪检监察机关以办案带全局、求突破,全面起底排查涉企行政执法领域问题线索,推动涉企执法部门建立问题线索移交研判工作机制,对问题线索快速处置、重点督办,严肃查处了一批以权谋私、权力寻租、吃拿卡要等损害企业合法利益的典型案件。
  今年初,莒县纪委监委收到群众举报,反映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某市场监管所宋某对辖区内的监管对象吃拿卡要,破坏市场经营秩序。经查,宋某滥用职权,向辖区多名管理服务对象索要钱款,还违反正常行政处罚程序,伪造行政处罚案件。宋某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涉企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273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17人,移送检察机关82人。
  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树牢系统观念,坚持监督执纪执法与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强化个案剖析、类案分析,用好纪检监察建议等载体,督促责任部门健全制度机制、补齐管理漏洞,推动监督、办案、教育、治理贯通,构建“查处问题、推动整改、完善机制、巩固提升”工作闭环,切实将监督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
  此前,临沂市纪委监委严肃查处了市公安局交警系统邬某某利用执法职权谋取私利问题。针对该案暴露的执法过程中个别人员以权谋私、程序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该市纪委监委督促案发单位以案促改促治,推动整改问题27项;召开全市交警系统警示教育会,修订完善《执法监督工作实施办法》等制度,制定“轻微违法免罚清单”,简易程序处罚量同比下降65%,有效规范行政执法权力运行。
  找准监督与治理的结合点,既抓实具体问题“当下改”,又注重制度机制“长久立”,推动整治工作常态长效。省纪委监委推动有关部门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的实施意见》,从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标准、程序、方式、行为以及强化执法监督等方面,提出21条具体措施,全方位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推动公开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上线运行“山东省涉企行政检查平台”,创新实施“事前备案、计划匹配、扫码入企、全程记录、事后评价”工作机制,实现涉企行政检查全过程闭环管理。
  济南市纪委监委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出台《济南市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办法》,编制涵盖118个场景的联合检查场景清单,提升行政检查质效。枣庄市台儿庄区纪委监委积极搭建“一会一课、一建一评”案后治理载体,完善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推动政商交往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专项整治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有针对性制发纪检监察建议174份,推动健全完善制度1189个,通过规范管理、深化改革、优化治理,让企业真切感受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干部作风不断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