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造”飞行器获国际订单

2025-09-19 作者: 李广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李广寅
  通讯员 朱潇玲 报道
  本报东营讯 近日,随着旋翼强劲的呼啸声,一架“乘云一号”第四代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在东营市东营区轻盈腾空,成功完成首飞。
  东营乘云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柴林介绍,“乘云一号”第四代搭载8台高功率航空级联动电机组,并采用自主研发的可开源飞控系统,其最大载重达150公斤,飞行高度100米,最高时速100公里,续航时间30分钟。
  “性能媲美国际顶尖产品,价格却仅为它们的一半。”柴林语气中难掩自豪,“虽然研发时间不长,但‘乘云’已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凭借卓越表现,企业已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
  “中东客户来东营试飞后,当场签约!”柴林介绍,不仅中东,来自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也纷纷慕名而来,争相下单定制。柴林指着正在组装的“墨鱼紫”色机身介绍:“这款是为墨西哥客户定制的。我们不仅技术过硬,还能提供高度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正是这种灵活创新的能力,让‘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上脱颖而出。”短短半年,乘云eVTOL已成功售出5台。
  目前,乘云公司与东营职业学院展开深度合作,该校航空学院的师生直接参与整流罩的创新设计与3D打印研发工作。
  当下,随着低空经济迎来爆发式增长,东营区以黄河三角洲卫星数据应用研究院为引领,支持广域科技与东营职业学院共建低空经济研究院,协同推进智能识别、巡检平台等科研项目的开发与应用,积极拓展低空旅游、物流、服务等新业态,全面助力低空经济腾飞。
  该区围绕石油、化工等本土产业优势与民生需求,持续开拓物流配送、旅游观光、应急救援等典型低空应用场景,挖掘具备显著经济效益与产业带动能力的商业化路径。同时,依托东营高新区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园,在中心城区综合物流园内建设低空物流枢纽,加快推进通用机场、无人机起降点等关键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为低空经济蓬勃发展拓展空间、营造环境。
  针对未来产业布局的构建,东营区今年加速东营高新区“能源+”未来产业先导区、东营科教园区未来产业试验区建设,放大8家省级研发平台能级,统筹推进10个重点科创人才项目,加速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CCUS验证平台等创新载体落地,推动重点领域“一产业一院士一平台”,着力打造全市未来产业技术创新集聚区、场景应用示范区、融合发展先行区。
  □记者 李广寅
  通讯员 朱潇玲 报道
  本报东营讯 近日,随着旋翼强劲的呼啸声,一架“乘云一号”第四代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在东营市东营区轻盈腾空,成功完成首飞。
  东营乘云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柴林介绍,“乘云一号”第四代搭载8台高功率航空级联动电机组,并采用自主研发的可开源飞控系统,其最大载重达150公斤,飞行高度100米,最高时速100公里,续航时间30分钟。
  “性能媲美国际顶尖产品,价格却仅为它们的一半。”柴林语气中难掩自豪,“虽然研发时间不长,但‘乘云’已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凭借卓越表现,企业已取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
  “中东客户来东营试飞后,当场签约!”柴林介绍,不仅中东,来自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也纷纷慕名而来,争相下单定制。柴林指着正在组装的“墨鱼紫”色机身介绍:“这款是为墨西哥客户定制的。我们不仅技术过硬,还能提供高度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正是这种灵活创新的能力,让‘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上脱颖而出。”短短半年,乘云eVTOL已成功售出5台。
  目前,乘云公司与东营职业学院展开深度合作,该校航空学院的师生直接参与整流罩的创新设计与3D打印研发工作。
  当下,随着低空经济迎来爆发式增长,东营区以黄河三角洲卫星数据应用研究院为引领,支持广域科技与东营职业学院共建低空经济研究院,协同推进智能识别、巡检平台等科研项目的开发与应用,积极拓展低空旅游、物流、服务等新业态,全面助力低空经济腾飞。
  该区围绕石油、化工等本土产业优势与民生需求,持续开拓物流配送、旅游观光、应急救援等典型低空应用场景,挖掘具备显著经济效益与产业带动能力的商业化路径。同时,依托东营高新区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园,在中心城区综合物流园内建设低空物流枢纽,加快推进通用机场、无人机起降点等关键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为低空经济蓬勃发展拓展空间、营造环境。
  针对未来产业布局的构建,东营区今年加速东营高新区“能源+”未来产业先导区、东营科教园区未来产业试验区建设,放大8家省级研发平台能级,统筹推进10个重点科创人才项目,加速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CCUS验证平台等创新载体落地,推动重点领域“一产业一院士一平台”,着力打造全市未来产业技术创新集聚区、场景应用示范区、融合发展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