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汽车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重构竞争优势,培育核心增长极
聚链成势,加速驶入智能网联快车道
2025-08-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
□记者 张晓帆 报道
8月22日,北京汽车制造厂(青岛)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内,工人在紧张有序地工作。
|
■编者按 在科技创新空前活跃的当下,青岛市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出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即聚焦优先发展2个先导产业、突破发展5个新兴产业、提质发展3个优势产业,超前发展1批未来产业的“10+1”重点产业方向,布局40个细分赛道,通过优先发展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等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7年实现显著成效。
本期起,大众日报地方观察·青岛版推出《琴岛潮声·聚焦“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栏目,集中展示青岛市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的各个产业赛道、创新举措和取得的成效。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张晓帆
8月22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在北京汽车制造厂(青岛)有限公司举办“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青岛市系列现场媒体见面会第四场——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专场。4位来自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向外界展示了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蓝图。
作为青岛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青岛汽车产业正在以全产业链思维重构竞争优势,培育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核心增长极。为抢抓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机遇,青岛市紧扣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以产业链为纽带,以项目为抓手,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在当前汽车行业格局重构的浪潮下,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企业坚持以用户为导向,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李俊锋介绍,公司上半年汽车总产量超25万辆,同比增长8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5.3万辆。公司以对标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为引领,八大院士领衔关键技术开发,联合50多家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链企业,建立22个子实验室,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企业在全球首创“岛式”智造工厂,实现重构生产工序的全柔性线上线下智造新体验,制造效率提升30%,单台成本下降31%,错装率为0,数据100%可追溯。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技术总监成洪涛介绍,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着力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汽车制造高端智慧体,工厂每年投资4000万元至5000万元用于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当前,工厂的自动化率在整个华东地区首屈一指,工业机器人及人机协作机器人数量达1300余台。“双碳”目标是深度重构“绿色革命”的关键支点,企业不断创新变革,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和减污降废,推动青岛市汽车制造业“无废供应链”建设,搭建产业链绿色技术共享平台,打造汽车制造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标杆。
一辆汽车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构成,因此整个产业发展高度依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近年来,青岛市以整车企业为带动,培育发展竞争力强的零部件企业,构建“整零协同”的汽车产业生态。作为山东唯一、青岛首家具备越野车、轿车、货车等全资质整车制造总部企业,北京汽车制造厂(青岛)有限公司在青岛汽车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的链主角色,今年上半年完成整车产量2万多辆,同比增长超100%,带动多家零部件企业稳步发展。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强化产业链整合,借助本地产业链资源,提升本地配套率,积极引领区域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玉海介绍,作为链主企业,公司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与青岛市本地钢铁、轮胎、零部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推动关键材料与核心部件的本地化配套。通过整车制造辐射带动,企业正深度赋能地方产业链发展,以新能源产品为核心,吸引力神电池等15家配套企业落户,形成“电机—电控—电池”三电系统本地化供应集群。
一场开在生产一线的发布会,立体呈现出青岛市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图景。这些龙头企业、优势产品,正为青岛市打造新能源汽车重要基地提供有力支撑,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装上新引擎。聚链成势,青岛汽车产业正加速驶入智能网联快赛道。
本期起,大众日报地方观察·青岛版推出《琴岛潮声·聚焦“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栏目,集中展示青岛市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的各个产业赛道、创新举措和取得的成效。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张晓帆
8月22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在北京汽车制造厂(青岛)有限公司举办“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青岛市系列现场媒体见面会第四场——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专场。4位来自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向外界展示了青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蓝图。
作为青岛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青岛汽车产业正在以全产业链思维重构竞争优势,培育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核心增长极。为抢抓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机遇,青岛市紧扣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以产业链为纽带,以项目为抓手,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在当前汽车行业格局重构的浪潮下,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企业坚持以用户为导向,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李俊锋介绍,公司上半年汽车总产量超25万辆,同比增长8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5.3万辆。公司以对标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为引领,八大院士领衔关键技术开发,联合50多家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链企业,建立22个子实验室,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企业在全球首创“岛式”智造工厂,实现重构生产工序的全柔性线上线下智造新体验,制造效率提升30%,单台成本下降31%,错装率为0,数据100%可追溯。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技术总监成洪涛介绍,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着力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汽车制造高端智慧体,工厂每年投资4000万元至5000万元用于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当前,工厂的自动化率在整个华东地区首屈一指,工业机器人及人机协作机器人数量达1300余台。“双碳”目标是深度重构“绿色革命”的关键支点,企业不断创新变革,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和减污降废,推动青岛市汽车制造业“无废供应链”建设,搭建产业链绿色技术共享平台,打造汽车制造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标杆。
一辆汽车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构成,因此整个产业发展高度依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近年来,青岛市以整车企业为带动,培育发展竞争力强的零部件企业,构建“整零协同”的汽车产业生态。作为山东唯一、青岛首家具备越野车、轿车、货车等全资质整车制造总部企业,北京汽车制造厂(青岛)有限公司在青岛汽车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的链主角色,今年上半年完成整车产量2万多辆,同比增长超100%,带动多家零部件企业稳步发展。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强化产业链整合,借助本地产业链资源,提升本地配套率,积极引领区域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玉海介绍,作为链主企业,公司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与青岛市本地钢铁、轮胎、零部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推动关键材料与核心部件的本地化配套。通过整车制造辐射带动,企业正深度赋能地方产业链发展,以新能源产品为核心,吸引力神电池等15家配套企业落户,形成“电机—电控—电池”三电系统本地化供应集群。
一场开在生产一线的发布会,立体呈现出青岛市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图景。这些龙头企业、优势产品,正为青岛市打造新能源汽车重要基地提供有力支撑,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装上新引擎。聚链成势,青岛汽车产业正加速驶入智能网联快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