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 递进 融合

——日照市莒县青岛路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梯级培育的校本化实践

2025-08-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张永强 葛平霞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大命题。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莒县青岛路小学立足教育使命,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梯级培育路径,依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准定位分层目标,构建起低中高年级环环相扣的培育序列,打破学科壁垒与家校边界,以分层、递进、融合的实践智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搭建起立体化空间。
育德分层
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价值培育目标

  小学阶段学生认知能力呈阶梯式发展,低年级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事物、生动故事易产生兴趣,有一定认知;中年级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能初步分析简单概念与现象;高年级抽象思维进一步发展,具备一定批判性思维。学校深入剖析小学生个体差异,依据其不同认知水平、兴趣倾向以及发展潜能,精心设立低中高3个层级的分层目标。
  对于认知水平相对浅显、正处于启蒙认知阶段的低年级学生,以培养基本道德情感与行为习惯为重点,着重以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绘本阅读、儿歌传唱、模拟游戏等为载体,培养其对父母、老师、同伴的爱,体验与人相处的快乐,感受集体生活的温暖。引导其遵守简单的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从感性认识向理性思维过渡的中年级学生,引导其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通过主题班会、辩论赛、校园志愿服务等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增强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体验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使价值观在思辨与实践中深化。
  针对那些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且具备一定逻辑思维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则引入更具深度的社会热点研讨、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培养学生初步的理性思辨能力以及价值判断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阶递进
构筑年级梯级培育的坚实阶梯

  学校遵循教育规律与成长节奏,精心搭建低、中、高年级序列化的梯级培育架构,让3个学段的教育内容如同环环相扣的链条,在循序渐进中螺旋上升,让价值观的种子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在其心中不断扎根、拔节。
  在低年级,通过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礼貌礼仪示范引领等,制定生动形象的校园行为规范儿歌,如“上课铃响快坐好,双手背后静悄悄”,让“文明”“和谐”“爱国”等价值观元素如涓涓细流般融入学生的一言一行。
  进入中年级,除了持续巩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进一步拓展至家国情怀启蒙。借助历史故事讲述、节日文化活动开展,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家乡的美好,激发其心底的“爱国”“敬业”情怀,初步理解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朴素道理。
  到了高年级,着重强化理性认知与实践体悟。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研、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促使他们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核心价值观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深化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抽象价值理念的领悟。
三维融合
打造全方位立体式价值培育空间

  莒县青岛路小学打破教育边界,以学科、资源、校家三维融合为支点,打造全方位立体式价值培育空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学生心灵、滋养学生成长。
  学科融合打破了壁垒和界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于语文、数学、英语、艺术等各学科教学之中。语文课上,经典文本中的人物风骨成为“敬业”“诚信”的鲜活注脚;数学课上,严谨的逻辑推理悄然培育着“公正”的理性思维;英语课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教会学生以包容之心理解多元价值;还有美术课的红色画作、音乐课的经典红歌,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
  资源融合激活了育人的“活水”,充分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丰富了教育素材。校园文化长廊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与学生作品相映成趣;班级图书角中,一本本浸润着正能量的读物静静等待翻阅;博物馆的历史厚重、科技馆的创新魅力,通过研学实践走进学生视野。
  校家融合凝聚了共育的“合力”,构建紧密的家校合作共同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点滴。家长进课堂分享职业故事、亲子共读经典、携手参与志愿服务,将家庭教育智慧与价值观培育巧妙结合。
  莒县青岛路小学在不同学段绽放出适配的育人光彩,以扎实的基层实践,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充满生命力的“启蒙样本”,让每个孩子在价值观养成的黄金时期积蓄成长力量,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作者单位分别为日照市莒县青岛路小学、日照市莒县第五实验小学)
  □张永强 葛平霞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大命题。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莒县青岛路小学立足教育使命,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梯级培育路径,依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准定位分层目标,构建起低中高年级环环相扣的培育序列,打破学科壁垒与家校边界,以分层、递进、融合的实践智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搭建起立体化空间。
育德分层
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价值培育目标

  小学阶段学生认知能力呈阶梯式发展,低年级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事物、生动故事易产生兴趣,有一定认知;中年级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能初步分析简单概念与现象;高年级抽象思维进一步发展,具备一定批判性思维。学校深入剖析小学生个体差异,依据其不同认知水平、兴趣倾向以及发展潜能,精心设立低中高3个层级的分层目标。
  对于认知水平相对浅显、正处于启蒙认知阶段的低年级学生,以培养基本道德情感与行为习惯为重点,着重以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绘本阅读、儿歌传唱、模拟游戏等为载体,培养其对父母、老师、同伴的爱,体验与人相处的快乐,感受集体生活的温暖。引导其遵守简单的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从感性认识向理性思维过渡的中年级学生,引导其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通过主题班会、辩论赛、校园志愿服务等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增强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体验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使价值观在思辨与实践中深化。
  针对那些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且具备一定逻辑思维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则引入更具深度的社会热点研讨、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培养学生初步的理性思辨能力以及价值判断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阶递进
构筑年级梯级培育的坚实阶梯

  学校遵循教育规律与成长节奏,精心搭建低、中、高年级序列化的梯级培育架构,让3个学段的教育内容如同环环相扣的链条,在循序渐进中螺旋上升,让价值观的种子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在其心中不断扎根、拔节。
  在低年级,通过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礼貌礼仪示范引领等,制定生动形象的校园行为规范儿歌,如“上课铃响快坐好,双手背后静悄悄”,让“文明”“和谐”“爱国”等价值观元素如涓涓细流般融入学生的一言一行。
  进入中年级,除了持续巩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进一步拓展至家国情怀启蒙。借助历史故事讲述、节日文化活动开展,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家乡的美好,激发其心底的“爱国”“敬业”情怀,初步理解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朴素道理。
  到了高年级,着重强化理性认知与实践体悟。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研、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促使他们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核心价值观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深化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抽象价值理念的领悟。
三维融合
打造全方位立体式价值培育空间

  莒县青岛路小学打破教育边界,以学科、资源、校家三维融合为支点,打造全方位立体式价值培育空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学生心灵、滋养学生成长。
  学科融合打破了壁垒和界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于语文、数学、英语、艺术等各学科教学之中。语文课上,经典文本中的人物风骨成为“敬业”“诚信”的鲜活注脚;数学课上,严谨的逻辑推理悄然培育着“公正”的理性思维;英语课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教会学生以包容之心理解多元价值;还有美术课的红色画作、音乐课的经典红歌,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
  资源融合激活了育人的“活水”,充分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丰富了教育素材。校园文化长廊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与学生作品相映成趣;班级图书角中,一本本浸润着正能量的读物静静等待翻阅;博物馆的历史厚重、科技馆的创新魅力,通过研学实践走进学生视野。
  校家融合凝聚了共育的“合力”,构建紧密的家校合作共同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点滴。家长进课堂分享职业故事、亲子共读经典、携手参与志愿服务,将家庭教育智慧与价值观培育巧妙结合。
  莒县青岛路小学在不同学段绽放出适配的育人光彩,以扎实的基层实践,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充满生命力的“启蒙样本”,让每个孩子在价值观养成的黄金时期积蓄成长力量,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作者单位分别为日照市莒县青岛路小学、日照市莒县第五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