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故事”的班主任
——班主任专业反思的深化路径与成长效能
2025-08-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班开金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教室,我看着小林把偷偷带到学校的小猫小心翼翼地装进书包,准备送往动物救助站。这个曾经因父母离异而整日沉默寡言的男孩,此刻眼里闪烁着从未有过的温柔。这一幕让我想起3年前他刚转来时,把自己反锁在厕所里不肯出来的样子。正是这些藏在时光里的故事,串联起我作为班主任的成长轨迹。教育的本质是人与人的相遇,而故事,便是这场相遇中最动人的注脚。做一个有故事的班主任,不仅是对教育生活的珍视,更是专业反思的深层路径,最终将转化为滋养师生生命的成长效能。
故事:
班主任专业反思的鲜活载体
“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而故事,正是记录这份“迷恋”的最佳方式。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看似琐碎,然而正是这些平淡的片段里,藏着教育最本真的模样。当我们有意识地将这些片段转化为故事,便赋予了它们反思的价值。
以前刚当班主任时,我遇到过一个叫小宇的学生,上课总是睡觉,任怎么批评教育都无动于衷。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不够严厉,却从未想过走进他的世界。直到家访,我发现小宇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他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每天放学后要帮奶奶摆摊到深夜。这个发现像一记警钟,让我明白:教育反思不能停留在“方法对错”的表层,而要通过故事挖掘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后来,我调整了对小宇的要求,允许他在课堂上适当休息,还组织同学帮他完成部分家务。渐渐地,小宇眼里有了光,成绩也慢慢赶了上来。这个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故事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也是班主任自我审视的镜子。
优秀的班主任都是“故事收藏家”。他们会在备课本的角落里记录学生的一句童言,会在手机备忘录里写下处理矛盾的心得,会在班会上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蕴含着教育的智慧。班主任的专业反思,本质上就是对教育经验的理解与重构,而故事,正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鲜活载体。
从“记录”到“解构”:
班主任专业反思的深化路径
做一个有故事的班主任,并非简单地积累故事,更重要的是通过故事进行深度反思。这个过程需要经历从“记录故事”到“解构故事”再到“重构故事”的螺旋上升,每一步都伴随着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提升。
记录故事:让反思有迹可循。养成记录故事的习惯,能让我们的教育生活留下清晰的印记。可以是学生的一句无心的话,也可以是一次失败的沟通经历。我曾坚持写“班级叙事日记”,每天花10分钟记录当天最有意义的一件事。3个月后再翻看,发现自己对班级管理的理解深刻了许多。
解构故事:在追问中深化认知。记录故事只是反思的起点,更重要的是对故事进行解构,带着专业的眼光追问故事中的教育逻辑:这个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这种追问,能让我们跳出“经验主义”的误区,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跨越。解构故事的过程,就是不断打破固有认知、完善教育理念的过程。
重构故事:让反思转化为教育智慧。解构故事后,我们需要将反思的成果应用到新的教育实践中,这就是“重构故事”。比如,在处理学生矛盾时,我曾习惯于充当“法官”,评判谁对谁错,后来尝试着做“倾听者”,让学生各自讲述自己的感受,再引导他们换位思考。这种处理方式让很多矛盾在理解中化解。重构故事的过程,其实是班主任将反思内化为教育智慧的过程。
成长效能:
故事赋能下的师生共生长
当故事成为班主任专业反思的载体,当反思通过故事不断深化,其产生的成长效能便会悄然显现。这种效能不仅体现在班主任的专业能力提升上,更体现在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中。
对班主任而言,故事能滋养教育情怀,提升专业能力。教育是一项需要情怀的事业,而故事正是情怀的“保鲜剂”。当我们翻阅那些记录着学生成长的故事,看到曾经调皮的孩子变得懂事,曾经迷茫的学生找到方向,这些都会化为我们坚守教育岗位的动力。同时,在解构与重构故事的过程中,班主任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共情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对学生来说,被讲述的故事能增强自我认同,激发成长动力。每个学生都渴望被看见、被理解,而班主任讲述的故事,正是对他们生命价值的肯定。班主任的故事讲述,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超越自己。
对班级而言,共同的故事能凝聚集体力量,营造成长生态。班级文化,往往是由一个个共同的故事构建起来的。运动会上的奋力拼搏、艺术节上的默契配合,这些故事成为班级成员的共同记忆,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我带过的一个班级,曾在一次合唱比赛中失利,大家都很沮丧。我把比赛前后的点点滴滴写成一个故事,告诉大家:虽然我们没有拿到奖状,但我们学会了团结、坚持和面对挫折,这些比奖状更重要。后来,这个班级成了全校最有活力的集体,因为他们在故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班级精神。
让教育的智慧在故事中流淌
教育的美好,在于它充满了无限可能;班主任的幸福,在于能见证这些可能的绽放。做一个“有故事”的班主任,不是为了成为别人口中的“名师”,而是为了在教育的时光里,留下那些值得回味的瞬间,在反思中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成就更好的学生。
当我们带着故事的眼光看待教育,会发现:那些曾经让我们头疼的“问题学生”,其实是带着独特故事的生命个体;那些看似棘手的“班级难题”,其实是蕴含成长契机的教育资源。故事让教育有了温度,反思让教育有了深度,而成长,则是这场故事之旅最美的风景。
愿每一位班主任,都能成为故事的讲述者、反思的践行者、成长的推动者,让教育的智慧在故事中流淌,让师生的生命在故事中绽放。
(作者单位:滕州市北辛街道北关小学)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教室,我看着小林把偷偷带到学校的小猫小心翼翼地装进书包,准备送往动物救助站。这个曾经因父母离异而整日沉默寡言的男孩,此刻眼里闪烁着从未有过的温柔。这一幕让我想起3年前他刚转来时,把自己反锁在厕所里不肯出来的样子。正是这些藏在时光里的故事,串联起我作为班主任的成长轨迹。教育的本质是人与人的相遇,而故事,便是这场相遇中最动人的注脚。做一个有故事的班主任,不仅是对教育生活的珍视,更是专业反思的深层路径,最终将转化为滋养师生生命的成长效能。
故事:
班主任专业反思的鲜活载体
“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而故事,正是记录这份“迷恋”的最佳方式。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看似琐碎,然而正是这些平淡的片段里,藏着教育最本真的模样。当我们有意识地将这些片段转化为故事,便赋予了它们反思的价值。
以前刚当班主任时,我遇到过一个叫小宇的学生,上课总是睡觉,任怎么批评教育都无动于衷。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不够严厉,却从未想过走进他的世界。直到家访,我发现小宇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他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每天放学后要帮奶奶摆摊到深夜。这个发现像一记警钟,让我明白:教育反思不能停留在“方法对错”的表层,而要通过故事挖掘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后来,我调整了对小宇的要求,允许他在课堂上适当休息,还组织同学帮他完成部分家务。渐渐地,小宇眼里有了光,成绩也慢慢赶了上来。这个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故事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也是班主任自我审视的镜子。
优秀的班主任都是“故事收藏家”。他们会在备课本的角落里记录学生的一句童言,会在手机备忘录里写下处理矛盾的心得,会在班会上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蕴含着教育的智慧。班主任的专业反思,本质上就是对教育经验的理解与重构,而故事,正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鲜活载体。
从“记录”到“解构”:
班主任专业反思的深化路径
做一个有故事的班主任,并非简单地积累故事,更重要的是通过故事进行深度反思。这个过程需要经历从“记录故事”到“解构故事”再到“重构故事”的螺旋上升,每一步都伴随着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提升。
记录故事:让反思有迹可循。养成记录故事的习惯,能让我们的教育生活留下清晰的印记。可以是学生的一句无心的话,也可以是一次失败的沟通经历。我曾坚持写“班级叙事日记”,每天花10分钟记录当天最有意义的一件事。3个月后再翻看,发现自己对班级管理的理解深刻了许多。
解构故事:在追问中深化认知。记录故事只是反思的起点,更重要的是对故事进行解构,带着专业的眼光追问故事中的教育逻辑:这个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这种追问,能让我们跳出“经验主义”的误区,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跨越。解构故事的过程,就是不断打破固有认知、完善教育理念的过程。
重构故事:让反思转化为教育智慧。解构故事后,我们需要将反思的成果应用到新的教育实践中,这就是“重构故事”。比如,在处理学生矛盾时,我曾习惯于充当“法官”,评判谁对谁错,后来尝试着做“倾听者”,让学生各自讲述自己的感受,再引导他们换位思考。这种处理方式让很多矛盾在理解中化解。重构故事的过程,其实是班主任将反思内化为教育智慧的过程。
成长效能:
故事赋能下的师生共生长
当故事成为班主任专业反思的载体,当反思通过故事不断深化,其产生的成长效能便会悄然显现。这种效能不仅体现在班主任的专业能力提升上,更体现在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中。
对班主任而言,故事能滋养教育情怀,提升专业能力。教育是一项需要情怀的事业,而故事正是情怀的“保鲜剂”。当我们翻阅那些记录着学生成长的故事,看到曾经调皮的孩子变得懂事,曾经迷茫的学生找到方向,这些都会化为我们坚守教育岗位的动力。同时,在解构与重构故事的过程中,班主任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共情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对学生来说,被讲述的故事能增强自我认同,激发成长动力。每个学生都渴望被看见、被理解,而班主任讲述的故事,正是对他们生命价值的肯定。班主任的故事讲述,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超越自己。
对班级而言,共同的故事能凝聚集体力量,营造成长生态。班级文化,往往是由一个个共同的故事构建起来的。运动会上的奋力拼搏、艺术节上的默契配合,这些故事成为班级成员的共同记忆,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我带过的一个班级,曾在一次合唱比赛中失利,大家都很沮丧。我把比赛前后的点点滴滴写成一个故事,告诉大家:虽然我们没有拿到奖状,但我们学会了团结、坚持和面对挫折,这些比奖状更重要。后来,这个班级成了全校最有活力的集体,因为他们在故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班级精神。
让教育的智慧在故事中流淌
教育的美好,在于它充满了无限可能;班主任的幸福,在于能见证这些可能的绽放。做一个“有故事”的班主任,不是为了成为别人口中的“名师”,而是为了在教育的时光里,留下那些值得回味的瞬间,在反思中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成就更好的学生。
当我们带着故事的眼光看待教育,会发现:那些曾经让我们头疼的“问题学生”,其实是带着独特故事的生命个体;那些看似棘手的“班级难题”,其实是蕴含成长契机的教育资源。故事让教育有了温度,反思让教育有了深度,而成长,则是这场故事之旅最美的风景。
愿每一位班主任,都能成为故事的讲述者、反思的践行者、成长的推动者,让教育的智慧在故事中流淌,让师生的生命在故事中绽放。
(作者单位:滕州市北辛街道北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