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金融协同发力更好激发消费潜力
消费贷“国补”来了!
2025-08-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
8月13日,本报记者董婉婉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问。
|
日前,财政部联合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这两项贴息政策有何亮点?哪些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政策期限多久、如何申请?在8月13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介绍。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贴息对象:居民使用的相关贷款经办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
重点领域: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消费
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贷款贴息500元,多笔消费可叠加享受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贴息对象:向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银行贷款
重点领域: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主要消费服务领域
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单户享受贴息贷款规模最高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
□ 本报记者 董婉婉 苏月鹏 郭由
消费贷款领域迎来“双贴息”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这两项贴息政策,有人称之为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是非常形象的。
其中,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贴息对象为居民使用的相关贷款经办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大体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1/3,政策实施期为1年。支持范围既包括商品消费,也包括服务消费,这符合我国居民目前消费的最新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方面,贴息对象是向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银行贷款,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主要消费服务领域。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可以贴息1年。上述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是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
“为扩大政策覆盖面,两项贴息政策设计上充分体现了普惠性,全面覆盖居民日常消费和各类群体,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廖岷说。
关于“双贴息政策”的时效长短,廖岷表示,这两项贴息政策到期后,财政部会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延长政策的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和调整贷款经办机构的范围。
1元贴息资金撬动百元消费
此次出台的两项贴息政策,从居民消费需求和企业服务供给两端发力,加大融资支持力度,进一步体现了财政与金融政策协同配合。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2025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分别给予贷款贴息。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有效释放内需潜力。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6月末,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2万亿元,全国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的贷款余额2.8万亿元。
廖岷表示,这两年不断加大财政和金融的配合,以放大公共资金的乘数效应,扩大政策覆盖面。此次出台的两项贴息政策,就是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提振消费的一次创新探索。
“做个简单的测算,如果按照1%的贴息比例,意味着1块钱的贴息资金,有可能带动100块钱的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或者是消费领域服务业的供给,所以这是一个公共资金和金融工具的结合产生的撬动效应。”廖岷举例说。
须有真实消费或用于经营活动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表示,这两项贴息政策没有设置复杂的申请程序,尽量让大家做到“省钱又省心”。只需要满足一些基本、必要的条件,就可享受政策支持。
首先,居民享受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的条件,核心是要有真实的消费行为。从今年9月开始的一年时间里,无论是日常生活性的小额消费,还是买车、装修、购置家具家电或手机电脑等较大额度的商品消费,或者是旅游、养老、生育、教培、医疗等服务消费,只要是在相关机构获得了消费贷款,其中实实在在花出去用于消费的部分,都可以享受贴息支持,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的贷款贴息是500元,多笔消费可以叠加享受。
于红介绍,对于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按照实际金额计算贴息,多笔叠加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以享受贴息1000元;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来计算贴息,也可以多笔叠加,加上小额消费的贴息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是3000元。
她特别指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的是消费者合理的借贷需求和真实的消费行为,如果借款人使用个人消费贷款用于非消费领域,或其他违规套利行为,这些均不属于政策支持范围,将无法取得贴息资金。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的条件,核心是要将贷款资金用于经营活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今年3月16日公开发布,对于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这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而言,从今年3月16日到年底的时间里,只要与银行签订了贷款合同,而且已经收到贷款资金的这些经营主体,都可以享受最长1年的贴息,贷款期限不足一年的,按照实际期限来进行贴息。
于红强调,贷款资金必须合规用于正常的经营活动,例如拓展空间、优化布局、提升硬件、增加业态、人员培训、产品研发等,重点是要改善消费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不能用于投资理财和套利活动。
政策出台后,相关消费群体和经营主体能否真正得到实惠,尤为关键。
“为了让有限的财政资金能够真正惠及人民群众,防止贴息资金被套取挪用,政策实施的流程涉及经办机构操作、金融监管、财政资金管理等多个环节,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还涉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个方面将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把好事办好。”廖岷说。
这两项贴息政策有何亮点?哪些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政策期限多久、如何申请?在8月13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介绍。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贴息对象:居民使用的相关贷款经办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
重点领域: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消费
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贷款贴息500元,多笔消费可叠加享受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贴息对象:向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银行贷款
重点领域: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主要消费服务领域
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单户享受贴息贷款规模最高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
□ 本报记者 董婉婉 苏月鹏 郭由
消费贷款领域迎来“双贴息”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这两项贴息政策,有人称之为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是非常形象的。
其中,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贴息对象为居民使用的相关贷款经办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大体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1/3,政策实施期为1年。支持范围既包括商品消费,也包括服务消费,这符合我国居民目前消费的最新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方面,贴息对象是向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银行贷款,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主要消费服务领域。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可以贴息1年。上述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是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
“为扩大政策覆盖面,两项贴息政策设计上充分体现了普惠性,全面覆盖居民日常消费和各类群体,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廖岷说。
关于“双贴息政策”的时效长短,廖岷表示,这两项贴息政策到期后,财政部会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延长政策的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和调整贷款经办机构的范围。
1元贴息资金撬动百元消费
此次出台的两项贴息政策,从居民消费需求和企业服务供给两端发力,加大融资支持力度,进一步体现了财政与金融政策协同配合。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2025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2025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分别给予贷款贴息。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有效释放内需潜力。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6月末,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2万亿元,全国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的贷款余额2.8万亿元。
廖岷表示,这两年不断加大财政和金融的配合,以放大公共资金的乘数效应,扩大政策覆盖面。此次出台的两项贴息政策,就是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提振消费的一次创新探索。
“做个简单的测算,如果按照1%的贴息比例,意味着1块钱的贴息资金,有可能带动100块钱的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或者是消费领域服务业的供给,所以这是一个公共资金和金融工具的结合产生的撬动效应。”廖岷举例说。
须有真实消费或用于经营活动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表示,这两项贴息政策没有设置复杂的申请程序,尽量让大家做到“省钱又省心”。只需要满足一些基本、必要的条件,就可享受政策支持。
首先,居民享受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的条件,核心是要有真实的消费行为。从今年9月开始的一年时间里,无论是日常生活性的小额消费,还是买车、装修、购置家具家电或手机电脑等较大额度的商品消费,或者是旅游、养老、生育、教培、医疗等服务消费,只要是在相关机构获得了消费贷款,其中实实在在花出去用于消费的部分,都可以享受贴息支持,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的贷款贴息是500元,多笔消费可以叠加享受。
于红介绍,对于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按照实际金额计算贴息,多笔叠加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以享受贴息1000元;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来计算贴息,也可以多笔叠加,加上小额消费的贴息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是3000元。
她特别指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的是消费者合理的借贷需求和真实的消费行为,如果借款人使用个人消费贷款用于非消费领域,或其他违规套利行为,这些均不属于政策支持范围,将无法取得贴息资金。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的条件,核心是要将贷款资金用于经营活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今年3月16日公开发布,对于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这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而言,从今年3月16日到年底的时间里,只要与银行签订了贷款合同,而且已经收到贷款资金的这些经营主体,都可以享受最长1年的贴息,贷款期限不足一年的,按照实际期限来进行贴息。
于红强调,贷款资金必须合规用于正常的经营活动,例如拓展空间、优化布局、提升硬件、增加业态、人员培训、产品研发等,重点是要改善消费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不能用于投资理财和套利活动。
政策出台后,相关消费群体和经营主体能否真正得到实惠,尤为关键。
“为了让有限的财政资金能够真正惠及人民群众,防止贴息资金被套取挪用,政策实施的流程涉及经办机构操作、金融监管、财政资金管理等多个环节,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还涉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个方面将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把好事办好。”廖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