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评

递向“房主任”们的麦克风

2025-08-06 作者: 崔凯铭 来源: 大众日报
  □ 崔凯铭

  一位来自山东临沂的农村大妈,成了今年脱口秀节目的“黑马”。
  艺名“房主任”的50岁脱口秀演员樊春丽,在《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的舞台上,用带着泥土气的讲述,将生活化作幽默的子弹,精准击中观众的笑点与泪点。
  “房主任”的出道颇有戏剧性。时间倒回2023年,彼时的“房主任”戴着口罩坐在观众席,意外被女演员选中互动。面对递过来的麦克风,她嘴里冒出一个词“信息中心主任”,用以形容在村口闲聊家长里短的自己。这段短短的互动,在全网获得了几百万的播放量,“房主任”艺名由此而来,她也自此迎来命运的转折点:从台下听故事的人,变成聚光灯下的讲述者。
  “房主任”的走红则在意料之中。“女人离婚丢人”的观念桎梏,成功离婚后过了“平静而又幸福的一天”的海阔天空……几分钟的表演,浓缩的不仅是她两年多从农妇到脱口秀演员的“转型”之路,更是她从隐忍、挣扎到重生的前半生。
  正因如此,“房主任”的发声掀起了广泛的情感共鸣。她以幽默为刃,点破农村妇女的隐秘伤痛,转化为可引发更广泛共鸣的幽默表述,让城市青年在“笑中带泪”的表演中,看见农村妇女的隐秘苦痛,也看见她们坚韧的生命力;她也以乐观为盾,让有着相似境遇的人,感受“被看见”的慰藉和共鸣,也获得主导自己人生的决心和力量。
  “房主任”的破圈并非孤例。近年来,脱口秀的舞台正向更广阔的群体展开,其中不乏昔日很少“被看见”的群体。几年前,视障演员黑灯就曾引起公众对视障群体的关注。他调侃不锈钢盲道让盲人雨天“瞎滑”的“地狱笑话”,让观众在笑声中真切感受视障群体的现实困境,思考无障碍设施的实际应用。
  不仅限于脱口秀这一种形式,如今,借助新技术、新渠道,普通人表达自我的途径正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和便捷。在社交平台上,我们能见到会写诗的“沂蒙二姐”,爱读书的快递小哥,以及视障大学生用vlog记录的日常生活等等。这些曾隐于主流叙事之外的面孔,正借助各种各样的方式途径说出自己的故事,实现从“被代言”到“自叙述”的转身。这些人手中的麦克风传递的不仅是故事,更是打破隔阂的力量。
  有效的交流是增进理解、消弭矛盾、促进社会进步的前提,而坦诚的讲述则是交流的第一步。“房主任”们的讲述并不是单向的呐喊,她接过话筒的瞬间,既是农村中老年妇女走向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也是时代对聚光灯外沉默者的主动邀请。当更多沉默者从观众席走向舞台中央,勇敢地讲述自己的故事,个体悲欢汇成公共议题的河流,沟通的桥梁便由此架设,社会文明也将在倾听与理解中向更高处延伸。
  未来,希望有更多沉默的群体,接过麦克风,从台下走到台前,说出自己的故事,也由此标识出一个日益开放社会的文明刻度。
  □ 崔凯铭

  一位来自山东临沂的农村大妈,成了今年脱口秀节目的“黑马”。
  艺名“房主任”的50岁脱口秀演员樊春丽,在《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的舞台上,用带着泥土气的讲述,将生活化作幽默的子弹,精准击中观众的笑点与泪点。
  “房主任”的出道颇有戏剧性。时间倒回2023年,彼时的“房主任”戴着口罩坐在观众席,意外被女演员选中互动。面对递过来的麦克风,她嘴里冒出一个词“信息中心主任”,用以形容在村口闲聊家长里短的自己。这段短短的互动,在全网获得了几百万的播放量,“房主任”艺名由此而来,她也自此迎来命运的转折点:从台下听故事的人,变成聚光灯下的讲述者。
  “房主任”的走红则在意料之中。“女人离婚丢人”的观念桎梏,成功离婚后过了“平静而又幸福的一天”的海阔天空……几分钟的表演,浓缩的不仅是她两年多从农妇到脱口秀演员的“转型”之路,更是她从隐忍、挣扎到重生的前半生。
  正因如此,“房主任”的发声掀起了广泛的情感共鸣。她以幽默为刃,点破农村妇女的隐秘伤痛,转化为可引发更广泛共鸣的幽默表述,让城市青年在“笑中带泪”的表演中,看见农村妇女的隐秘苦痛,也看见她们坚韧的生命力;她也以乐观为盾,让有着相似境遇的人,感受“被看见”的慰藉和共鸣,也获得主导自己人生的决心和力量。
  “房主任”的破圈并非孤例。近年来,脱口秀的舞台正向更广阔的群体展开,其中不乏昔日很少“被看见”的群体。几年前,视障演员黑灯就曾引起公众对视障群体的关注。他调侃不锈钢盲道让盲人雨天“瞎滑”的“地狱笑话”,让观众在笑声中真切感受视障群体的现实困境,思考无障碍设施的实际应用。
  不仅限于脱口秀这一种形式,如今,借助新技术、新渠道,普通人表达自我的途径正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和便捷。在社交平台上,我们能见到会写诗的“沂蒙二姐”,爱读书的快递小哥,以及视障大学生用vlog记录的日常生活等等。这些曾隐于主流叙事之外的面孔,正借助各种各样的方式途径说出自己的故事,实现从“被代言”到“自叙述”的转身。这些人手中的麦克风传递的不仅是故事,更是打破隔阂的力量。
  有效的交流是增进理解、消弭矛盾、促进社会进步的前提,而坦诚的讲述则是交流的第一步。“房主任”们的讲述并不是单向的呐喊,她接过话筒的瞬间,既是农村中老年妇女走向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也是时代对聚光灯外沉默者的主动邀请。当更多沉默者从观众席走向舞台中央,勇敢地讲述自己的故事,个体悲欢汇成公共议题的河流,沟通的桥梁便由此架设,社会文明也将在倾听与理解中向更高处延伸。
  未来,希望有更多沉默的群体,接过麦克风,从台下走到台前,说出自己的故事,也由此标识出一个日益开放社会的文明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