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特刊4—5

走好系统性变革“大众”之路

2025-07-03 作者: 王雅洁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雅洁

  30000期报纸,风雨兼程,风云激荡。
  86年前,蒙山沂水间,大众日报从血与火中走来;86年后,全媒体时代,“大众”新媒体大平台牵引系统性变革。
改革创新基因从何而来
  加强改革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大众日报的殷殷嘱托。
  作为全国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党报,大众日报的改革创新基因从何而来?翻开历史,答案就在其中。
  1939年元旦,一份党的报纸在抗战烽火中诞生。创刊号报头上,“大众日报”四字横排,领风气之先,打破了当时的竖排惯例。以此为开端,大众日报创造了中国报业史上多项纪录,成为中国新闻史上名副其实的战时“多媒体”。
  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日报社积极探索:20世纪90年代,成为全国首批财政“断奶”的报社,独立核算、自收自支,“杀入”市场大潮,以“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告别“铁饭碗”。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走创新的路子:1988年创办齐鲁晚报、1999年创办半岛都市报,以都市报军团开辟新天地。作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2000年大众报业集团成立,实现了从单一报纸向大型传媒集团的跨越式发展。
  敢于“亮剑”的大众报人用实践证明:党报的声音,既能立在导向的潮头,也能立在市场的浪尖。
内部深改 外部深融
  一张有思想的党报,何以永葆青春底色,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这一问,大众日报以持续的探索与创新作答。
  2014年11月,山东首个新闻客户端齐鲁壹点上线;2015年7月,新锐大众客户端上线,大众日报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同步上线,三位一体的移动传播矩阵开始形成;2018年12月,海报新闻客户端上线……大众报业集团逐步建立起覆盖报、刊、网、端、微、号的全媒体矩阵,融合转型成效显著。这是媒体融合第一个十年打下的坚实基础。
  2024年,媒体融合开启第二个十年。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必须大刀阔斧推进,简单建设几个平台账号的零敲碎打不够,内部机制的小修小补不灵,小范围转型的浅尝辄止不行。”面对媒体融合第二个十年,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毕司东表示。
  站在新的起点,一场内部深改、外部深融的全面改革正在进行。
  2024年2月,“大众”新媒体大平台(以下简称“大平台”)正式上线,整合集团9报8网8端力量与资源,2000多名采编骨干全员转战移动端,全力打造省委新型新闻舆论主阵地、省委省政府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全省“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第一聚合平台。
  作为集团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总抓手,大平台创新“共建共享共赢”建设路径,通过“统分结合”调动各方积极性。比如,大力推行“首席制”“揭榜挂帅”“项目小组”等新机制,打破身份界限,不唯学历、不唯资历。又比如,把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改革重点,进一步强化“以实干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
改革之“花”结出发展之“果”
  “总书记非常平易近人,给了我们祝福。”202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日照时的温情瞬间,被大平台第一时间采制的短视频《“我们收到了总书记的祝福!”》定格,年轻人视角的真诚叙事引发全网共鸣。
  改革之“花”,结出发展之“果”。大平台上线以来,探索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运行管理机制,重塑新闻精品策划生产的方法流程,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
  2024年10月至11月,发起“行走黄河”大型全媒体报道,联动沿黄8省区、省内16市党媒,集团各媒体全部参战,整个报道全网传播量达到4.9亿。
  今年5月,连续12天推出“走在前、挑大梁”重大主题报道,紧扣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透过百个鲜活故事和生动实践,共看“潮起东方海岱新”;聚焦改革创新,推出“改革立潮头 实干挑大梁”重大主题报道,推出都市圈协同发展跨省调查报告、潍坊改革创新一线蹲点记等重头报道。
  最近,大平台全新上线XR(扩展现实)智能演播厅,积极探索将XR技术与新闻报道、文化传播等业务相结合的新模式,推出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新媒体产品。
  站在新的起点,30000期报纸叠成成长阶梯。阶梯之上,是连接6.97亿用户的广阔舞台,是数字变革重构的交互场景,更是“党的立场,群众的报纸”办报宗旨的全新出发。
  新时代新征程上,大众报业集团正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全面加快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着力塑造“一报一平台多端N号”立体传播新格局,培育数字文化“第二曲线”,打造大众特色国际传播中心,建设省市一体新闻生产传播和综合服务平台,走好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大众”之路。
  □ 本报记者 王雅洁

  30000期报纸,风雨兼程,风云激荡。
  86年前,蒙山沂水间,大众日报从血与火中走来;86年后,全媒体时代,“大众”新媒体大平台牵引系统性变革。
改革创新基因从何而来
  加强改革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大众日报的殷殷嘱托。
  作为全国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党报,大众日报的改革创新基因从何而来?翻开历史,答案就在其中。
  1939年元旦,一份党的报纸在抗战烽火中诞生。创刊号报头上,“大众日报”四字横排,领风气之先,打破了当时的竖排惯例。以此为开端,大众日报创造了中国报业史上多项纪录,成为中国新闻史上名副其实的战时“多媒体”。
  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日报社积极探索:20世纪90年代,成为全国首批财政“断奶”的报社,独立核算、自收自支,“杀入”市场大潮,以“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告别“铁饭碗”。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走创新的路子:1988年创办齐鲁晚报、1999年创办半岛都市报,以都市报军团开辟新天地。作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2000年大众报业集团成立,实现了从单一报纸向大型传媒集团的跨越式发展。
  敢于“亮剑”的大众报人用实践证明:党报的声音,既能立在导向的潮头,也能立在市场的浪尖。
内部深改 外部深融
  一张有思想的党报,何以永葆青春底色,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这一问,大众日报以持续的探索与创新作答。
  2014年11月,山东首个新闻客户端齐鲁壹点上线;2015年7月,新锐大众客户端上线,大众日报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同步上线,三位一体的移动传播矩阵开始形成;2018年12月,海报新闻客户端上线……大众报业集团逐步建立起覆盖报、刊、网、端、微、号的全媒体矩阵,融合转型成效显著。这是媒体融合第一个十年打下的坚实基础。
  2024年,媒体融合开启第二个十年。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必须大刀阔斧推进,简单建设几个平台账号的零敲碎打不够,内部机制的小修小补不灵,小范围转型的浅尝辄止不行。”面对媒体融合第二个十年,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毕司东表示。
  站在新的起点,一场内部深改、外部深融的全面改革正在进行。
  2024年2月,“大众”新媒体大平台(以下简称“大平台”)正式上线,整合集团9报8网8端力量与资源,2000多名采编骨干全员转战移动端,全力打造省委新型新闻舆论主阵地、省委省政府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全省“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第一聚合平台。
  作为集团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总抓手,大平台创新“共建共享共赢”建设路径,通过“统分结合”调动各方积极性。比如,大力推行“首席制”“揭榜挂帅”“项目小组”等新机制,打破身份界限,不唯学历、不唯资历。又比如,把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改革重点,进一步强化“以实干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
改革之“花”结出发展之“果”
  “总书记非常平易近人,给了我们祝福。”202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日照时的温情瞬间,被大平台第一时间采制的短视频《“我们收到了总书记的祝福!”》定格,年轻人视角的真诚叙事引发全网共鸣。
  改革之“花”,结出发展之“果”。大平台上线以来,探索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运行管理机制,重塑新闻精品策划生产的方法流程,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
  2024年10月至11月,发起“行走黄河”大型全媒体报道,联动沿黄8省区、省内16市党媒,集团各媒体全部参战,整个报道全网传播量达到4.9亿。
  今年5月,连续12天推出“走在前、挑大梁”重大主题报道,紧扣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透过百个鲜活故事和生动实践,共看“潮起东方海岱新”;聚焦改革创新,推出“改革立潮头 实干挑大梁”重大主题报道,推出都市圈协同发展跨省调查报告、潍坊改革创新一线蹲点记等重头报道。
  最近,大平台全新上线XR(扩展现实)智能演播厅,积极探索将XR技术与新闻报道、文化传播等业务相结合的新模式,推出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新媒体产品。
  站在新的起点,30000期报纸叠成成长阶梯。阶梯之上,是连接6.97亿用户的广阔舞台,是数字变革重构的交互场景,更是“党的立场,群众的报纸”办报宗旨的全新出发。
  新时代新征程上,大众报业集团正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全面加快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着力塑造“一报一平台多端N号”立体传播新格局,培育数字文化“第二曲线”,打造大众特色国际传播中心,建设省市一体新闻生产传播和综合服务平台,走好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大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