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山东省分行粮棉油条线贷款余额达575亿元

金融“活水”润泽齐鲁夏收全链条

2025-06-25 作者: 胡羽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胡羽

  麦浪翻滚,机械轰鸣。在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利林村的麦田里,夏粮收割已近尾声。种粮大户刘涛正在田垄间忙碌,他随手掐起一把麦穗,在手心揉搓着,“看,个个颗粒饱满,长得真不赖,今年保准是个丰收年。”
  “咱的信心从何而来?”“有‘田管家’帮忙嘞。从选种、施肥到春管、‘一喷三防’,活儿精细,成本降了,产量眼见着往上蹿。”刘涛说。
  刘涛口中的“田管家”是提供种植托管服务的垦利区河之洲农业公司。作为服务7万多亩土地的“大管家”,农资投入、技术推广、人工服务,样样都需要大量流动资金周转。
  “种粮,前端投入是基础。但以前找贷款,银行更关注收购、仓储这些环节,种植环节的流动资金需求常常被忽视。今年有了农发行的‘种植贷’,可真是解了种植环节的‘渴’。”河之洲农业公司总经理秦凯凯告诉记者,“种植贷”精准聚焦粮食种植前端,有效填补了企业在农资、农技、农服等经营过程中的流动资金缺口。
  “从申请到首笔贷款到位,不到一个月,效率非常高。”秦凯凯补充道。正是这笔及时到位的关键资金,直接保障了田间管理的精细化实施,助力小麦产量提升,“与去年相比,我们托管的麦田产量提升了约20%。”
   据了解,目前农发行东营市分行已审批“种植贷”客户2家,授信总额达9000万元。其中,为河之洲农业公司审批的7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不仅是当地首笔,更是目前全省农发行系统内额度最大的粮棉油种植贷款,为粮食生产的前端环节注入了新动能。
  当粮食离开田间进入流通环节,稳定的资金链成为关键。在滨州的黄河三角洲粮食批发市场,“上午来卸粮,下午钱就到账”是种粮户最真切的感受。
  及时的资金供应,是收粮环节顺畅运行的保障。农发行滨州市分行连续八年运用信用保证基金模式,有效破解了粮食购销企业资信弱、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该模式充分发挥基金杠杆作用,放大10倍贷款帮助企业收粮。今年,农发行滨州市分行与粮食、财政等主管部门协同联动,预计可新设立县级信保基金1只。截至目前,已累计设立市、县两级信保基金3只、金额1.1亿元,覆盖面达43%。”农发行滨州市分行行长亓向军说。
  这股“金融活水”并未止步于收购环节。在滨州这个粮食加工转化大市,农发行滨州市分行创新推出“粮食供应链金融+信用保证基金”模式,核心就是让产业链上下游“手拉手”。
  “我们就像‘红娘’。”亓向军形象地比喻,“以信用保证基金为桥梁,提前为批发市场批好收购资金,让他们能放心去收粮。同时,精准对接滨州当地最大的民营小麦加工企业中裕,让他们提前锁定优质粮源。”批发市场“手中有钱心不慌”,中裕食品则“粮源在手有保障”,共同打造了资金不断链、粮源有保障的“滨州模式”。
  确保丰收的果实颗粒归仓,是喜悦之后更重要的保障课题。得益于农发行宁津县支行支持的“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及农业配套设施提升项目,满载新麦的卡车在新建的粮仓前排起长队,传送带轰鸣着将金黄的麦粒送入高大的立筒仓。
  据了解,该项目获批额度5.76亿元,已投放2.82亿元,这笔关键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县域内2万亩“吨半粮”核心区建设及配套,并辐射带动10万亩耕地稳产增产。项目新建的为农服务中心、12座平仓、90座立式粮仓以及大型晾晒场等设施,显著提升了当地的粮食收储能力,能满足周边农户10万吨的存储需求,为“颗粒归仓”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
  在项目的有力支撑下,负责托管宁津县万余亩土地的山东鲁供瑞宁公司负责人李昱介绍起今年的收储工作底气十足:“有了这些新建的标准化仓容和占地43亩的烘干基地,我们就能严格执行‘快速、安全、入仓’的原则。水分合适的直接进标准仓;水分稍高的,通过烘干处理达标后入仓。现已收割地块的粮食已全部安全储存,效率和质量都大大提升。”
  谈及收成,李昱表示:“小麦长势明显好于往年,核心区基本达到‘吨半粮’目标,其他地区普遍增产。这背后,金融活水对基础设施和规模化经营的支撑功不可没。”
  纵观齐鲁夏收图景,农发行山东省分行的金融“活水”已润泽全链条。截至目前,累计投放粮棉油条线贷款123亿元,其中,向粮食收购企业投放夏粮收购贷款39亿元,粮棉油条线贷款余额575亿。这些数字背后,是万千农户稳产增收的信心,也是端牢中国饭碗的坚实底气。从精细种植到高效收储,政策性金融的“活水”正悄然流淌于齐鲁粮仓的每一环,为丰收画卷铺就最坚实的底色。
  □ 本报记者 胡羽

  麦浪翻滚,机械轰鸣。在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利林村的麦田里,夏粮收割已近尾声。种粮大户刘涛正在田垄间忙碌,他随手掐起一把麦穗,在手心揉搓着,“看,个个颗粒饱满,长得真不赖,今年保准是个丰收年。”
  “咱的信心从何而来?”“有‘田管家’帮忙嘞。从选种、施肥到春管、‘一喷三防’,活儿精细,成本降了,产量眼见着往上蹿。”刘涛说。
  刘涛口中的“田管家”是提供种植托管服务的垦利区河之洲农业公司。作为服务7万多亩土地的“大管家”,农资投入、技术推广、人工服务,样样都需要大量流动资金周转。
  “种粮,前端投入是基础。但以前找贷款,银行更关注收购、仓储这些环节,种植环节的流动资金需求常常被忽视。今年有了农发行的‘种植贷’,可真是解了种植环节的‘渴’。”河之洲农业公司总经理秦凯凯告诉记者,“种植贷”精准聚焦粮食种植前端,有效填补了企业在农资、农技、农服等经营过程中的流动资金缺口。
  “从申请到首笔贷款到位,不到一个月,效率非常高。”秦凯凯补充道。正是这笔及时到位的关键资金,直接保障了田间管理的精细化实施,助力小麦产量提升,“与去年相比,我们托管的麦田产量提升了约20%。”
   据了解,目前农发行东营市分行已审批“种植贷”客户2家,授信总额达9000万元。其中,为河之洲农业公司审批的7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不仅是当地首笔,更是目前全省农发行系统内额度最大的粮棉油种植贷款,为粮食生产的前端环节注入了新动能。
  当粮食离开田间进入流通环节,稳定的资金链成为关键。在滨州的黄河三角洲粮食批发市场,“上午来卸粮,下午钱就到账”是种粮户最真切的感受。
  及时的资金供应,是收粮环节顺畅运行的保障。农发行滨州市分行连续八年运用信用保证基金模式,有效破解了粮食购销企业资信弱、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该模式充分发挥基金杠杆作用,放大10倍贷款帮助企业收粮。今年,农发行滨州市分行与粮食、财政等主管部门协同联动,预计可新设立县级信保基金1只。截至目前,已累计设立市、县两级信保基金3只、金额1.1亿元,覆盖面达43%。”农发行滨州市分行行长亓向军说。
  这股“金融活水”并未止步于收购环节。在滨州这个粮食加工转化大市,农发行滨州市分行创新推出“粮食供应链金融+信用保证基金”模式,核心就是让产业链上下游“手拉手”。
  “我们就像‘红娘’。”亓向军形象地比喻,“以信用保证基金为桥梁,提前为批发市场批好收购资金,让他们能放心去收粮。同时,精准对接滨州当地最大的民营小麦加工企业中裕,让他们提前锁定优质粮源。”批发市场“手中有钱心不慌”,中裕食品则“粮源在手有保障”,共同打造了资金不断链、粮源有保障的“滨州模式”。
  确保丰收的果实颗粒归仓,是喜悦之后更重要的保障课题。得益于农发行宁津县支行支持的“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及农业配套设施提升项目,满载新麦的卡车在新建的粮仓前排起长队,传送带轰鸣着将金黄的麦粒送入高大的立筒仓。
  据了解,该项目获批额度5.76亿元,已投放2.82亿元,这笔关键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县域内2万亩“吨半粮”核心区建设及配套,并辐射带动10万亩耕地稳产增产。项目新建的为农服务中心、12座平仓、90座立式粮仓以及大型晾晒场等设施,显著提升了当地的粮食收储能力,能满足周边农户10万吨的存储需求,为“颗粒归仓”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
  在项目的有力支撑下,负责托管宁津县万余亩土地的山东鲁供瑞宁公司负责人李昱介绍起今年的收储工作底气十足:“有了这些新建的标准化仓容和占地43亩的烘干基地,我们就能严格执行‘快速、安全、入仓’的原则。水分合适的直接进标准仓;水分稍高的,通过烘干处理达标后入仓。现已收割地块的粮食已全部安全储存,效率和质量都大大提升。”
  谈及收成,李昱表示:“小麦长势明显好于往年,核心区基本达到‘吨半粮’目标,其他地区普遍增产。这背后,金融活水对基础设施和规模化经营的支撑功不可没。”
  纵观齐鲁夏收图景,农发行山东省分行的金融“活水”已润泽全链条。截至目前,累计投放粮棉油条线贷款123亿元,其中,向粮食收购企业投放夏粮收购贷款39亿元,粮棉油条线贷款余额575亿。这些数字背后,是万千农户稳产增收的信心,也是端牢中国饭碗的坚实底气。从精细种植到高效收储,政策性金融的“活水”正悄然流淌于齐鲁粮仓的每一环,为丰收画卷铺就最坚实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