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资源配置作用

青岛市持续优化长期护理保险照护服务资源配置

2025-06-1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以后,随着照护服务资源总量的持续增加、待遇保障人数不断攀升,优质照护服务资源不足、城乡照护资源发展不均、服务效能有待提升等问题逐渐显现。为破解这一难题,2023年7月,青岛市医保局出台《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资源配置规划(2023—2025年)》,通过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推动定点机构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加快构建以居家照护为主、机构照护为支撑、医养康护防相结合的多层次整合式照护服务体系,逐步实现长期护理保险精细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坚持“统筹规划、总量控制”,推动定点护理服务资源均衡布局。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充分发挥资金价值购买的作用,基于全市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现状及全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分布情况,对全市照护服务资源结构、布局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未来老龄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未来照护资源规划布局进行深入研究测算,按照“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科学设定全市定点护理资源总量目标,并适时发布新增定点受理计划。
  坚持“居家为主、机构为辅”,推进基本照护服务城乡公平可及。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规划中的引导作用,合理调控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的类型、数量和规模,逐步建立居家为主、机构支撑、双向转介、相互联动的科学合理的照护服务供给体系,促进基本照护服务公平可及。针对照护资源明显不足的新城区、偏远的农村地区,优先给予政策支持,引导优质照护服务资源向服务资源匮乏地区布点。其中,居家照护型定点机构按照每家机构覆盖2000名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每家机构服务80名重度失能老人进行规划;机构照护型定点机构按照“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原则,结合长护险运行现状及未来需求,按照不超过2025年全市预期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总人数的20%规划院护总床位数。目前,青岛市长护险定点机构932家,其中农村地区403家,占全市机构总数的43%,初步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整合式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可以满足失能失智人员多样化照护服务需求。
  坚持“精细管理、均质服务”,促进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优质发展。加强长期护理保险精细化、标准化管理,以宣贯和落实长期护理保险系列地方标准为抓手,多措并举,帮助现有机构提升管理和服务质量。坚持立足社区,整合资源,鼓励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引导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建立跨专业照护团队,提供整合式照护服务,增强参保人获得感。加强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协议动态管理,建立专家准入评估工作机制,遴选优质资源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同时对人员配备力量不足、管理效能低下的定点护理机构,根据协议约定有序退出。目前,青岛市公司化运作,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发展的护理集团超过40家,服务了超过总数2/3以上的失能失智人员。
  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以后,随着照护服务资源总量的持续增加、待遇保障人数不断攀升,优质照护服务资源不足、城乡照护资源发展不均、服务效能有待提升等问题逐渐显现。为破解这一难题,2023年7月,青岛市医保局出台《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资源配置规划(2023—2025年)》,通过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推动定点机构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加快构建以居家照护为主、机构照护为支撑、医养康护防相结合的多层次整合式照护服务体系,逐步实现长期护理保险精细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坚持“统筹规划、总量控制”,推动定点护理服务资源均衡布局。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充分发挥资金价值购买的作用,基于全市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现状及全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分布情况,对全市照护服务资源结构、布局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未来老龄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未来照护资源规划布局进行深入研究测算,按照“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科学设定全市定点护理资源总量目标,并适时发布新增定点受理计划。
  坚持“居家为主、机构为辅”,推进基本照护服务城乡公平可及。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规划中的引导作用,合理调控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的类型、数量和规模,逐步建立居家为主、机构支撑、双向转介、相互联动的科学合理的照护服务供给体系,促进基本照护服务公平可及。针对照护资源明显不足的新城区、偏远的农村地区,优先给予政策支持,引导优质照护服务资源向服务资源匮乏地区布点。其中,居家照护型定点机构按照每家机构覆盖2000名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每家机构服务80名重度失能老人进行规划;机构照护型定点机构按照“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原则,结合长护险运行现状及未来需求,按照不超过2025年全市预期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总人数的20%规划院护总床位数。目前,青岛市长护险定点机构932家,其中农村地区403家,占全市机构总数的43%,初步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整合式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可以满足失能失智人员多样化照护服务需求。
  坚持“精细管理、均质服务”,促进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优质发展。加强长期护理保险精细化、标准化管理,以宣贯和落实长期护理保险系列地方标准为抓手,多措并举,帮助现有机构提升管理和服务质量。坚持立足社区,整合资源,鼓励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引导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建立跨专业照护团队,提供整合式照护服务,增强参保人获得感。加强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协议动态管理,建立专家准入评估工作机制,遴选优质资源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同时对人员配备力量不足、管理效能低下的定点护理机构,根据协议约定有序退出。目前,青岛市公司化运作,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发展的护理集团超过40家,服务了超过总数2/3以上的失能失智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