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小学思政微课堂设计与实施的策略研究

2025-06-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张维
  
  大思政视域背景
  大思政强调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思政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夯基垒台的重要作用。微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其短小精悍、灵活便捷的特点,契合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认知特点鲜明的特征,在小学思政教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大思政视域下小学思政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一)大思政教育理念的内涵。大思政教育理念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和升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网络。在大思政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不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而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使命;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融入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
  (二)大思政视域下小学思政教育的特征。
  1.全员性:小学思政教育需要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无论是学科教师、班主任,还是学校管理人员,都要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全程性:小学思政教育要贯穿于学生整个小学学习阶段,从入学到毕业,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系统地设计思政教育内容和活动,实现思政教育的连贯性与递进性。
  3.全方位性:小学思政教育不能仅依赖课堂教学,还需要通过校园文化、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家校合作等多种途径,构建全方位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多元的教育场景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小学思政微课堂的设计策略
  (一)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小学思政微课堂的教学目标应紧密围绕大思政教育理念,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精准定位。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道德规范、法律常识、国情知识等;在能力目标上,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社会观察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着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优化教学内容。依据小学思政课程标准,结合大思政理念,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整合,同时充分挖掘学科教学、校园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思政资源。在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提炼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思政微课堂中;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节日庆典等契机,设计相应的思政微课堂主题。小学生的认知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教学内容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日常经历出发,选取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案例和素材。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要注重系统性和连贯性,避免碎片化。可以围绕一个核心主题,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微课堂,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逐步深化学生对相关思政知识和理念的理解。
  (三)创新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如模拟社区服务场景、角色扮演家庭矛盾解决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和解决问题,提升道德认知和实践能力。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典型性、时代性的案例,如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社会热点事件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帮助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互动教学法:充分利用微课堂的灵活性,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线上交流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思政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例如,在讲解革命历史知识时,播放相关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精神。
  小学思政微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与空间。小学思政微课堂的时间一般控制在5—15分钟,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在教学空间上,既可以在传统的教室中开展,也可以利用校园的其他场所,如图书馆、活动室等,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微课堂教学,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实施者,其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培训、专题讲座等活动,提高教师对大思政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帮助教师掌握微课堂的设计方法、教学技巧、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微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表现、进步等情况;终结性评价则侧重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综合评价。
  结论
  大思政视域下小学思政微课堂的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是提升小学思政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精准定位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实施策略,能够充分发挥微课堂优势,促进小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全面发展。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完善相关策略,推动小学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单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张维
  
  大思政视域背景
  大思政强调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思政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夯基垒台的重要作用。微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其短小精悍、灵活便捷的特点,契合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认知特点鲜明的特征,在小学思政教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大思政视域下小学思政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一)大思政教育理念的内涵。大思政教育理念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和升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网络。在大思政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不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而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使命;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融入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
  (二)大思政视域下小学思政教育的特征。
  1.全员性:小学思政教育需要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无论是学科教师、班主任,还是学校管理人员,都要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全程性:小学思政教育要贯穿于学生整个小学学习阶段,从入学到毕业,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系统地设计思政教育内容和活动,实现思政教育的连贯性与递进性。
  3.全方位性:小学思政教育不能仅依赖课堂教学,还需要通过校园文化、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家校合作等多种途径,构建全方位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多元的教育场景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小学思政微课堂的设计策略
  (一)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小学思政微课堂的教学目标应紧密围绕大思政教育理念,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精准定位。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道德规范、法律常识、国情知识等;在能力目标上,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社会观察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着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优化教学内容。依据小学思政课程标准,结合大思政理念,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整合,同时充分挖掘学科教学、校园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思政资源。在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提炼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思政微课堂中;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节日庆典等契机,设计相应的思政微课堂主题。小学生的认知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教学内容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日常经历出发,选取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案例和素材。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要注重系统性和连贯性,避免碎片化。可以围绕一个核心主题,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微课堂,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逐步深化学生对相关思政知识和理念的理解。
  (三)创新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如模拟社区服务场景、角色扮演家庭矛盾解决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和解决问题,提升道德认知和实践能力。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典型性、时代性的案例,如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社会热点事件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帮助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互动教学法:充分利用微课堂的灵活性,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线上交流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思政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例如,在讲解革命历史知识时,播放相关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精神。
  小学思政微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与空间。小学思政微课堂的时间一般控制在5—15分钟,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在教学空间上,既可以在传统的教室中开展,也可以利用校园的其他场所,如图书馆、活动室等,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微课堂教学,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实施者,其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培训、专题讲座等活动,提高教师对大思政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帮助教师掌握微课堂的设计方法、教学技巧、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微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表现、进步等情况;终结性评价则侧重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综合评价。
  结论
  大思政视域下小学思政微课堂的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是提升小学思政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精准定位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实施策略,能够充分发挥微课堂优势,促进小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全面发展。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完善相关策略,推动小学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单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