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作业有效性问题的实践与探索

2025-03-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杨著欣 杨玉明
  
  在当前初中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现象导致学生睡眠不足,应付作业情况普遍存在。在“双减”政策提出以后,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是各方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实现“减负不减效”关键在于推进课改、精简作业并提高作业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升初中物理课外作业的有效性呢?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精准设计
构建分层化生活化的物理作业体系
  精准设计作业内容是优化作业设计的核心。教师需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研读教材,精心编制学历案,精准提炼学习目标,科学设计评价任务与作业题目。作业应秉持“宁少勿滥”的原则,每次布置2至3个题目为宜,避免与同班教师争抢时间、过度布置作业,更不能布置教师无法批改的作业。在布置作业前,教师务必提前试做,杜绝偏题、难题、怪题及错题。
  作业设计要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大单元、项目化作业设计,针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设计评价任务与课外作业。题目应具有梯度和思维含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学习力学知识时,可以先设计基础概念理解题,再逐步过渡到应用计算和拓展探究题。
  创新作业方式,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实践性作业可将物理习题“实验化”,把“书面作业”转变为“实践性作业”。例如,让学生估测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引体向上或俯卧撑时的功率等,将小实验融入日常生活。同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验素材,认真开展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以及“想想做做”“想想议议”等活动。实验是转化物理后进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探究性作业则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开展如探究厨房中的物理知识、进行人造霜实验、自制潜望镜等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构建性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制作手抄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形成整体认知。拓展性作业鼓励学生对实验问题进行反思,如由测斜面机械效率引申出测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探究串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等。
资源支撑
构建校本课程与动态题库双轮驱动课程体系
  建立初中物理学习资源库是优化作业设计的有力支撑。教师可以通过开发如《评价任务活动课程》《中考题的研做课程》《教材的深度挖掘课程》《数、物的结合课程》《初中物理家庭小实验活动课程》等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构建完善的初中物理课程资源体系,为优化评价任务和作业设计提供坚实保障。
闭环管理
作业布置—批改—反馈的全链条优化
  在作业管理上,要做到有布置、有收交、有批阅、有反馈,形成全链条的闭环管理。设计课外作业安排清单,合理规划物理作业时间,可安排在每周一、三、五晚,且作业时长不超过半小时,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同时,设计课外作业批改记录单,深入分析错题及错因,实现对“错题”和“错人”的双重跟踪。通过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教学、查漏补缺。
  制定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是确保作业效果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平时作业考试化”的要求,做到“小循环,勤反馈”,随时跟踪问题学生。对于经常应付作业或抄袭作业的学生,安排当面考试或讲题。尤其要关注尖子生、中等生、边缘生这三个重点段位学生的作业落实情况。加强学生考试技能训练,遵循先易后难、规范答题、限时考练的原则,确保会做的题目做对。此外,评选最美答卷并进行展评,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作业检查方式上,应当多元化,教师可以坚持以考代练、变式考练,从单纯评价“教”转向评价“学”与“练”。具体方式包括:每日堂测,当天练习次日考试,并进行纠错和二次过关,通过练习“基本题”、考查“变通题”提升学生解题能力;让学生拍摄作业讲解视频或进行居家作业考试,检验作业完成的独立性;对问题学生采用当面批阅和讲解的方式,及时给予指导反馈。
习惯养成
从规范答题到思维建模的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关键能力是确保作业效果的重要保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规范答题、限时作业、及时纠错的习惯。通过对典型题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法”“多题归一”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解题模型。鼓励学生养成讲题、议题、编题以及书写解题思路的习惯,从单纯的“刷题”转变为“析题”,从聚焦“答题”转向聚焦“思维”。培养讲题小能手,发挥“兵教兵”的作用,让学生在多练习、多思考、多展示中提升能力。运用激励措施,如评选星级作业、物理学习之星、实验作业创新之星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此外,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规范答题习惯,教师要制定详细的答题规范标准,从解题步骤的完整性、物理符号的规范性到文字表述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要求,并在批改作业时严格对照标准,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答题行为。在限时作业习惯养成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定期开展限时小练习,设置合理的时间限制,模拟考试场景,让学生逐渐适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提高解题效率。在及时纠错习惯培养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错题本,将错题分类整理,分析错误原因,如概念理解错误、计算失误、解题思路偏差等,并记录正确的解题过程和反思总结,定期回顾错题本,避免重复犯错。从而真正培养学生从规范答题到思维建模的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改进作业设计,优化作业效果的实践与研究,使作业效果显著提升,做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使中等生、边缘生跟得上,尖子生吃得饱,大面积提升教育的质量。把作业减下来,把能力提上去,让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诸城市第一初级中学)
  
  □杨著欣 杨玉明
  
  在当前初中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现象导致学生睡眠不足,应付作业情况普遍存在。在“双减”政策提出以后,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是各方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实现“减负不减效”关键在于推进课改、精简作业并提高作业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升初中物理课外作业的有效性呢?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精准设计
构建分层化生活化的物理作业体系
  精准设计作业内容是优化作业设计的核心。教师需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研读教材,精心编制学历案,精准提炼学习目标,科学设计评价任务与作业题目。作业应秉持“宁少勿滥”的原则,每次布置2至3个题目为宜,避免与同班教师争抢时间、过度布置作业,更不能布置教师无法批改的作业。在布置作业前,教师务必提前试做,杜绝偏题、难题、怪题及错题。
  作业设计要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大单元、项目化作业设计,针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设计评价任务与课外作业。题目应具有梯度和思维含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学习力学知识时,可以先设计基础概念理解题,再逐步过渡到应用计算和拓展探究题。
  创新作业方式,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实践性作业可将物理习题“实验化”,把“书面作业”转变为“实践性作业”。例如,让学生估测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引体向上或俯卧撑时的功率等,将小实验融入日常生活。同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验素材,认真开展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以及“想想做做”“想想议议”等活动。实验是转化物理后进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探究性作业则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开展如探究厨房中的物理知识、进行人造霜实验、自制潜望镜等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构建性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制作手抄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形成整体认知。拓展性作业鼓励学生对实验问题进行反思,如由测斜面机械效率引申出测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探究串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等。
资源支撑
构建校本课程与动态题库双轮驱动课程体系
  建立初中物理学习资源库是优化作业设计的有力支撑。教师可以通过开发如《评价任务活动课程》《中考题的研做课程》《教材的深度挖掘课程》《数、物的结合课程》《初中物理家庭小实验活动课程》等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构建完善的初中物理课程资源体系,为优化评价任务和作业设计提供坚实保障。
闭环管理
作业布置—批改—反馈的全链条优化
  在作业管理上,要做到有布置、有收交、有批阅、有反馈,形成全链条的闭环管理。设计课外作业安排清单,合理规划物理作业时间,可安排在每周一、三、五晚,且作业时长不超过半小时,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同时,设计课外作业批改记录单,深入分析错题及错因,实现对“错题”和“错人”的双重跟踪。通过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改进教学、查漏补缺。
  制定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是确保作业效果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平时作业考试化”的要求,做到“小循环,勤反馈”,随时跟踪问题学生。对于经常应付作业或抄袭作业的学生,安排当面考试或讲题。尤其要关注尖子生、中等生、边缘生这三个重点段位学生的作业落实情况。加强学生考试技能训练,遵循先易后难、规范答题、限时考练的原则,确保会做的题目做对。此外,评选最美答卷并进行展评,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作业检查方式上,应当多元化,教师可以坚持以考代练、变式考练,从单纯评价“教”转向评价“学”与“练”。具体方式包括:每日堂测,当天练习次日考试,并进行纠错和二次过关,通过练习“基本题”、考查“变通题”提升学生解题能力;让学生拍摄作业讲解视频或进行居家作业考试,检验作业完成的独立性;对问题学生采用当面批阅和讲解的方式,及时给予指导反馈。
习惯养成
从规范答题到思维建模的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关键能力是确保作业效果的重要保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规范答题、限时作业、及时纠错的习惯。通过对典型题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法”“多题归一”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解题模型。鼓励学生养成讲题、议题、编题以及书写解题思路的习惯,从单纯的“刷题”转变为“析题”,从聚焦“答题”转向聚焦“思维”。培养讲题小能手,发挥“兵教兵”的作用,让学生在多练习、多思考、多展示中提升能力。运用激励措施,如评选星级作业、物理学习之星、实验作业创新之星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此外,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规范答题习惯,教师要制定详细的答题规范标准,从解题步骤的完整性、物理符号的规范性到文字表述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要求,并在批改作业时严格对照标准,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答题行为。在限时作业习惯养成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定期开展限时小练习,设置合理的时间限制,模拟考试场景,让学生逐渐适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提高解题效率。在及时纠错习惯培养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错题本,将错题分类整理,分析错误原因,如概念理解错误、计算失误、解题思路偏差等,并记录正确的解题过程和反思总结,定期回顾错题本,避免重复犯错。从而真正培养学生从规范答题到思维建模的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改进作业设计,优化作业效果的实践与研究,使作业效果显著提升,做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使中等生、边缘生跟得上,尖子生吃得饱,大面积提升教育的质量。把作业减下来,把能力提上去,让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诸城市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