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乡村学校社团课程创新实践

——以潍坊市峡山区岞山实验学校为例

2025-03-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赵学欣 王福金 孙倩
  
  实践背景
  岞山实验学校作为一所扎根乡村70年的老校,面对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学生发展路径单一等问题,以“文化立校,课程育人”为突破口,构建五育融合的社团课程体系。通过五育融合社团课程的实施,既传承“出类拔萃”的校训精神(源于建校白杨树文化与校友牌匾),又创新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新时代乡村少年,探索破解“当下幸福生活创造者”与“未来世界竞争力塑造者”双重育人命题。
  创新路径
  梯度化课程体系重构。构建“必修和1+X选修”的立体课程体系,必修课程夯实五育基础,选修课程实现个性化发展。实施低中高年级课程衔接机制,形成持续育人链条。典型案例“小小美食家”食育课程融合劳动教育、国际理解、财商培养等多维目标。
  复合型空间再造工程。根据学校一轴两区三馆三园的总体布局,进行光伏车棚、科技场景创设,打造智慧校园;将餐厅转型为集阅读休闲区、家政劳育区、美育展示区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场馆;联动北京大学农学院、航空航天科普研学基地、热带雨林馆等12处实践基地,共建校外实践网络。
  协同化师资培育机制。建立“双轨制”师资发展体系:校内定期教研形成课程开发共同体,定期组织社团课程教学研讨;校外引入北京大学农学院专家、“艾福堂”非遗传承人等优质资源;社会协同构建“高校+社会+学校”育人模式,实现“田间—车间—教室”场景联通。
  发展性评价体系革新。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创建“五维三阶”动态评价模型。评价维度:德(品格修养)、智(创新思维)、体(健康行为)、美(审美表达)、劳(实践能力);实施路径:采用“过程档案+项目展示+社区服务”多元方式,设置12项成长指标;创新突破:从“分数导向”转向“成长增值评价”,开发校本评价数字平台。
  实践成效
  通过五育融合视域下乡村学校社团课程开发,教学育人取得较好成效。学生发展:2024年学生综合素养达标率提升37%,特长发展覆盖率100%;教学质量:近三年区级质量综合评估位次居前3位;学校发展:获评省级乡村特色学校,课程改革经验在8个县域推广。学生既全面发展又各有所长,乡村学校发展也驶入快车道。
  启示价值
  该实践形成“四位一体”乡村课改范式: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导向,以课程赋能为实施主轴,以动态评价为质量杠杆,以资源整合为创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下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作者单位:潍坊市峡山区岞山实验学校)
  □赵学欣 王福金 孙倩
  
  实践背景
  岞山实验学校作为一所扎根乡村70年的老校,面对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学生发展路径单一等问题,以“文化立校,课程育人”为突破口,构建五育融合的社团课程体系。通过五育融合社团课程的实施,既传承“出类拔萃”的校训精神(源于建校白杨树文化与校友牌匾),又创新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新时代乡村少年,探索破解“当下幸福生活创造者”与“未来世界竞争力塑造者”双重育人命题。
  创新路径
  梯度化课程体系重构。构建“必修和1+X选修”的立体课程体系,必修课程夯实五育基础,选修课程实现个性化发展。实施低中高年级课程衔接机制,形成持续育人链条。典型案例“小小美食家”食育课程融合劳动教育、国际理解、财商培养等多维目标。
  复合型空间再造工程。根据学校一轴两区三馆三园的总体布局,进行光伏车棚、科技场景创设,打造智慧校园;将餐厅转型为集阅读休闲区、家政劳育区、美育展示区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场馆;联动北京大学农学院、航空航天科普研学基地、热带雨林馆等12处实践基地,共建校外实践网络。
  协同化师资培育机制。建立“双轨制”师资发展体系:校内定期教研形成课程开发共同体,定期组织社团课程教学研讨;校外引入北京大学农学院专家、“艾福堂”非遗传承人等优质资源;社会协同构建“高校+社会+学校”育人模式,实现“田间—车间—教室”场景联通。
  发展性评价体系革新。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创建“五维三阶”动态评价模型。评价维度:德(品格修养)、智(创新思维)、体(健康行为)、美(审美表达)、劳(实践能力);实施路径:采用“过程档案+项目展示+社区服务”多元方式,设置12项成长指标;创新突破:从“分数导向”转向“成长增值评价”,开发校本评价数字平台。
  实践成效
  通过五育融合视域下乡村学校社团课程开发,教学育人取得较好成效。学生发展:2024年学生综合素养达标率提升37%,特长发展覆盖率100%;教学质量:近三年区级质量综合评估位次居前3位;学校发展:获评省级乡村特色学校,课程改革经验在8个县域推广。学生既全面发展又各有所长,乡村学校发展也驶入快车道。
  启示价值
  该实践形成“四位一体”乡村课改范式: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导向,以课程赋能为实施主轴,以动态评价为质量杠杆,以资源整合为创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下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作者单位:潍坊市峡山区岞山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