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化朱鹮成功飞越渤海

2025-03-25 作者: 李明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李明 报道
  本报东营讯 黄河口朱鹮野化研究基地最新监测显示,一只编号162号的朱鹮,于3月19日完成“史诗级”迁徙:总共飞行11小时跨越260千米,5时40分至12时连续飞行6小时20分,连续飞行190千米,创造了我国朱鹮野化种群迁徙观测史双项纪录。
  当日凌晨5时40分,晨光初染利津县盐窝镇的林梢,162号朱鹮振翅启程,1小时突破陆地防线进入渤海,4小时持续跨海飞行抵达天津港区,历经5次起降最终抵达河北沧州。科研团队通过北斗卫星追踪发现,该个体在强气流中维持30千米-50千米时速,成功穿越渤海海域。
  “这一发现刷新了学界认知!”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副研究员刘冬平介绍,朱鹮一直被认为是短途扩散鸟类,此前能证实的连续飞行距离仅约40公里。然而,162号朱鹮却连续飞行近200千米,并展现出精准的跨海导航能力。这一突破为朱鹮东部迁徙种群的重建带来了新的希望。
  □记者 李明 报道
  本报东营讯 黄河口朱鹮野化研究基地最新监测显示,一只编号162号的朱鹮,于3月19日完成“史诗级”迁徙:总共飞行11小时跨越260千米,5时40分至12时连续飞行6小时20分,连续飞行190千米,创造了我国朱鹮野化种群迁徙观测史双项纪录。
  当日凌晨5时40分,晨光初染利津县盐窝镇的林梢,162号朱鹮振翅启程,1小时突破陆地防线进入渤海,4小时持续跨海飞行抵达天津港区,历经5次起降最终抵达河北沧州。科研团队通过北斗卫星追踪发现,该个体在强气流中维持30千米-50千米时速,成功穿越渤海海域。
  “这一发现刷新了学界认知!”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副研究员刘冬平介绍,朱鹮一直被认为是短途扩散鸟类,此前能证实的连续飞行距离仅约40公里。然而,162号朱鹮却连续飞行近200千米,并展现出精准的跨海导航能力。这一突破为朱鹮东部迁徙种群的重建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