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多个政府部门负责人回应热点问题

中国经济,有哪些最新动向

2025-03-2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3月23日至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召开,多个政府部门负责人在年会上透露中国经济最新动向。
财政部: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冲击挑战预留充足财政空间

  赤字率提高到4%左右,赤字规模达到5.66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在3月23日至24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通过一系列数据,向海内外嘉宾详解今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发力。
  针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蓝佛安表示,与过去相比,现在我国经济和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宏观调控和财政治理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底气来自于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的长期发展支撑,也来自于始终对风险保持清醒认识并留有后手,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冲击和挑战预留了充足的财政空间。
  今年实施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一个鲜明特点是统筹用好政府债券、财政贴息、专项资金、税费优惠等各类政策工具,并加强与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的协同,打好政策的“组合拳”。
  谈到今年财政政策的着力点,蓝佛安表示,首要任务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蓝佛安介绍,今年共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资金规模比去年翻了一番,有助于直接降低消费者购物成本,并注重惠民生和促消费相结合,通过提高养老金水平、发放医疗补贴等方式,不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
  蓝佛安说,在支持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今年财政资金量也较大,不同渠道资金统筹安排各有侧重,并建立专项债券管理新机制,让地方政府有更多自主权。同时着力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撬动更广泛的社会投资持续增长。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是今年财政政策的支持重点。蓝佛安表示,中央财政将强化对教育、科技和人才的支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入,完善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体制机制,全力支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人工智能+”行动。
  对于海外关切的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蓝佛安表示,将按照科学分类、精准置换的原则,进一步做好隐性债务置换工作,确保早发力早见效。同时加快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进一步阻断新增隐性债务的渠道。
  蓝佛安表示,随着去年四季度一揽子增量政策效果持续释放,叠加今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等宏观政策,中国经济一定能够持续向好,在复杂多变环境中稳健前行。
民政部:
加力推动银发经济提质扩容

  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艰巨,但其中也蕴藏着独特发展机遇。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在年会上说,我国银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要加力推动银发经济提质扩容,助力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唐承沛在年会上表示,从现在到2035年之前的10年左右时间,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新进入的老年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较高、经验丰富、健康状况较好、社会参与意愿强烈,老年人力资源禀赋突出,形成了新的“银发人才红利”。
  唐承沛表示,将持续完善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推动养老产业与文化、旅游、健康、体育、家政等相关产业和业态融合发展,丰富拓展养老服务消费领域和消费场景,释放养老消费潜力;持续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加大对老年助餐服务、康复辅助器具购置和租赁支持力度,扩大普惠养老服务。
  在着力改善银发消费环境方面,唐承沛表示,将推动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引导电商平台适老化改造;完善老龄领域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健全细分老年产品用品的标准规范;加强养老服务和老年用品质量监管,严厉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唐承沛还表示,要深化银发经济研究,进一步细分市场,推动出台发展旅居康养、老年文化产业等专项支持政策,推广建设老年人产品用品应用场景展示平台,加强老年产品和服务标准引领和技术攻关,加强银发经济统计监测和数据共享;鼓励支持各地在银发经济领域创新先行,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
生态环境部:
  五方面发力加快全面绿色转型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对与会海内外嘉宾表示,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将从5方面发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培育壮大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郭芳表示,受多因素影响,主要经济体绿色低碳政策的不确定性上升,但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中国将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同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同塑造世界经济发展绿色动能。
  郭芳指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从5方面发力:一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分级分类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发展高地,一体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加快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二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分阶段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积极稳妥有序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逐步扩展至化工、石化、民航、造纸等行业,探索碳排放配额有偿分配等政策实施路径。增加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项目供给,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公开、与国际接轨的全国统一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三是加快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开展新能源等前沿引领技术储备和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深度治理等技术成果集成与示范。研究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加强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四是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加大对绿色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研究完善绿色税制,发挥环境保护税调节作用。
  五是加强环境气候国际合作。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加强绿色投资和贸易合作,提高对外投资项目环境可持续性,加大绿色低碳产品进出口。
国家数据局:
  以高质量数据促进人工智能发展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国家数据局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推动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持续增加数据供给,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赋能千行百业,打造包容开放的创新环境。
  近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出现新的进展,引发全球广泛关注。这背后,离不开算法、算力、数据的协同创新。刘烈宏说,高质量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会进一步发挥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倍增效应。
  如何更好以高质量数据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刘烈宏提出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持续推进基础制度供给——
  刘烈宏说,将统筹开展数据领域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形成数据领域的规划体系,制定印发数据产权制度和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文件,加快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组织开展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的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先行先试,为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积累实践经验,健全完善数据治理、数据安全等制度,更好保障人工智能安全发展。
  持续推进高质量数据供给——
  “‘人工智能+’行动到哪里,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和推广就要到哪里。”刘烈宏说,将强化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规范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实施,建立授权运营价格形成机制,积极引导做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工作。
  持续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算力和数据流通利用提出更高更迫切的需求。刘烈宏表示,将系统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创新算力电力协同机制,推动算力设施一体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同时,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行业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持续推进数据领域国际合作深化——
  国家数据局将推进数据领域高水平开放,为中外数字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欢迎世界各国企业参与到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进程中,共享数据发展红利和发展机遇。同时我们也将积极参与并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加强国际合作和对话,为全球治理体系完善提供新的动力。”刘烈宏说。
(综合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
  3月23日至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召开,多个政府部门负责人在年会上透露中国经济最新动向。
财政部: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冲击挑战预留充足财政空间

  赤字率提高到4%左右,赤字规模达到5.66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在3月23日至24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通过一系列数据,向海内外嘉宾详解今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发力。
  针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蓝佛安表示,与过去相比,现在我国经济和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宏观调控和财政治理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底气来自于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的长期发展支撑,也来自于始终对风险保持清醒认识并留有后手,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冲击和挑战预留了充足的财政空间。
  今年实施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一个鲜明特点是统筹用好政府债券、财政贴息、专项资金、税费优惠等各类政策工具,并加强与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的协同,打好政策的“组合拳”。
  谈到今年财政政策的着力点,蓝佛安表示,首要任务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蓝佛安介绍,今年共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资金规模比去年翻了一番,有助于直接降低消费者购物成本,并注重惠民生和促消费相结合,通过提高养老金水平、发放医疗补贴等方式,不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
  蓝佛安说,在支持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今年财政资金量也较大,不同渠道资金统筹安排各有侧重,并建立专项债券管理新机制,让地方政府有更多自主权。同时着力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撬动更广泛的社会投资持续增长。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是今年财政政策的支持重点。蓝佛安表示,中央财政将强化对教育、科技和人才的支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入,完善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体制机制,全力支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人工智能+”行动。
  对于海外关切的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蓝佛安表示,将按照科学分类、精准置换的原则,进一步做好隐性债务置换工作,确保早发力早见效。同时加快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进一步阻断新增隐性债务的渠道。
  蓝佛安表示,随着去年四季度一揽子增量政策效果持续释放,叠加今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等宏观政策,中国经济一定能够持续向好,在复杂多变环境中稳健前行。
民政部:
加力推动银发经济提质扩容

  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艰巨,但其中也蕴藏着独特发展机遇。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在年会上说,我国银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要加力推动银发经济提质扩容,助力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唐承沛在年会上表示,从现在到2035年之前的10年左右时间,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新进入的老年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较高、经验丰富、健康状况较好、社会参与意愿强烈,老年人力资源禀赋突出,形成了新的“银发人才红利”。
  唐承沛表示,将持续完善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推动养老产业与文化、旅游、健康、体育、家政等相关产业和业态融合发展,丰富拓展养老服务消费领域和消费场景,释放养老消费潜力;持续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加大对老年助餐服务、康复辅助器具购置和租赁支持力度,扩大普惠养老服务。
  在着力改善银发消费环境方面,唐承沛表示,将推动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引导电商平台适老化改造;完善老龄领域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健全细分老年产品用品的标准规范;加强养老服务和老年用品质量监管,严厉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唐承沛还表示,要深化银发经济研究,进一步细分市场,推动出台发展旅居康养、老年文化产业等专项支持政策,推广建设老年人产品用品应用场景展示平台,加强老年产品和服务标准引领和技术攻关,加强银发经济统计监测和数据共享;鼓励支持各地在银发经济领域创新先行,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
生态环境部:
  五方面发力加快全面绿色转型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对与会海内外嘉宾表示,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将从5方面发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培育壮大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郭芳表示,受多因素影响,主要经济体绿色低碳政策的不确定性上升,但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中国将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同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同塑造世界经济发展绿色动能。
  郭芳指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从5方面发力:一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分级分类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发展高地,一体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加快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二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分阶段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积极稳妥有序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逐步扩展至化工、石化、民航、造纸等行业,探索碳排放配额有偿分配等政策实施路径。增加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项目供给,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公开、与国际接轨的全国统一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三是加快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开展新能源等前沿引领技术储备和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深度治理等技术成果集成与示范。研究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加强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四是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加大对绿色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研究完善绿色税制,发挥环境保护税调节作用。
  五是加强环境气候国际合作。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加强绿色投资和贸易合作,提高对外投资项目环境可持续性,加大绿色低碳产品进出口。
国家数据局:
  以高质量数据促进人工智能发展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国家数据局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推动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持续增加数据供给,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赋能千行百业,打造包容开放的创新环境。
  近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出现新的进展,引发全球广泛关注。这背后,离不开算法、算力、数据的协同创新。刘烈宏说,高质量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会进一步发挥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倍增效应。
  如何更好以高质量数据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刘烈宏提出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持续推进基础制度供给——
  刘烈宏说,将统筹开展数据领域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形成数据领域的规划体系,制定印发数据产权制度和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文件,加快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组织开展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的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先行先试,为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积累实践经验,健全完善数据治理、数据安全等制度,更好保障人工智能安全发展。
  持续推进高质量数据供给——
  “‘人工智能+’行动到哪里,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和推广就要到哪里。”刘烈宏说,将强化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规范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实施,建立授权运营价格形成机制,积极引导做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工作。
  持续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算力和数据流通利用提出更高更迫切的需求。刘烈宏表示,将系统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创新算力电力协同机制,推动算力设施一体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同时,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行业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持续推进数据领域国际合作深化——
  国家数据局将推进数据领域高水平开放,为中外数字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欢迎世界各国企业参与到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进程中,共享数据发展红利和发展机遇。同时我们也将积极参与并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加强国际合作和对话,为全球治理体系完善提供新的动力。”刘烈宏说。
(综合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