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职分流”焦虑何解
2025-03-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教育,关系千千万万孩子的前程,牵动千千万万家庭的心弦,始终是全民热点。
从全国两会前舆论场关于“高中双休”的热议,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等引发广泛讨论,人们始终带着放大镜,寻找教育走向的草蛇灰线。
数据显示,对比2023年,2024年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从967.8万人增加到1036.2万人,但普通高中招生占比却从约68%降至约64%。同时,2016-2017年出生高峰期的学生,将于2032年前后参加中考,这些都对高中学位提出了扩容要求。
不管从当下还是从长远来看,以学位扩容为突破口,建立“人口-学位”相适应的联动机制,既避免资源浪费,也避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是人口、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无疑是针对社会“普职分流”焦虑最直接的回应。
但实事求是地讲,即使普通高中录取的比例提高了,只要“分流”压力还在,焦虑就仍会存在。再进一步讲,即使中考“分流”压力没有了,压力也会后移至高考,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不会消失。说到底,人们关心教育,最终指向的还是成才和就业。
所以,“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不应该理解为职业教育不重要了。相反,更应该让职业教育强起来、硬起来,让职业教育成为家长和学生基于成才和就业的主动选择,而不是被迫将就。要彻底解决“普职分流”焦虑、就业焦虑,就必须在教育质量上实现“多条腿”走路,弥合多条腿之间的高低差,让教育摆脱“筛选淘汰”的博弈,去提供更多元的选择。
诚然,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还很大,要改变技能人才的地位、晋升通道等仍然任重道远。有网友称,“今天老师们鼓励孩子的方式居然是赤裸裸地嘲笑和讽刺蓝领”,如果教育系统内部这种“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不改变,如果不能从教育系统内部树立“分轨不分层”的基本价值理念,那理想的教育就不会有抵达的那一天。
从科技革命浪潮和国家发展战略来看,教育体系的改变迫在眉睫。在落后追赶时,学习模仿能力非常顶用,但发展到今天,我们需要的是创新引领能力,当下这种内卷式的教育状态就无法再适应发展的需要。
从整个社会层面而言,“反内卷”逐渐成势。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社会整体性的教育焦虑,这些困境既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符,也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符,改变的节点已经到来。
“反内卷”的本质就是放弃同质化无效竞争,发掘自身禀赋特长,转向差异化发展。从这个角度而言,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发掘特长不仅事关教育未来,也事关教育公平。
比如今年两会“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今年我国将推出“县中振兴行动计划”,把县中作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突破点。从“反内卷”的角度来看,建立更多更公平的成才途径,才有可能打破囚徒困境。举个例子,如果只有城市的孩子才有机会接触机器人创新实验室,那县中的孩子就只能继续卷分数,“反内卷”只能成为空中楼阁。
突破“普职分流”所代表的内卷困境,需要整个教育体系的革新。改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当风向已定,风就会越吹越大,我们要做的是顺风启航,至少不应逆风而行。 (作者:熊苗 捞舆工作室出品)
从全国两会前舆论场关于“高中双休”的热议,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等引发广泛讨论,人们始终带着放大镜,寻找教育走向的草蛇灰线。
数据显示,对比2023年,2024年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从967.8万人增加到1036.2万人,但普通高中招生占比却从约68%降至约64%。同时,2016-2017年出生高峰期的学生,将于2032年前后参加中考,这些都对高中学位提出了扩容要求。
不管从当下还是从长远来看,以学位扩容为突破口,建立“人口-学位”相适应的联动机制,既避免资源浪费,也避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是人口、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无疑是针对社会“普职分流”焦虑最直接的回应。
但实事求是地讲,即使普通高中录取的比例提高了,只要“分流”压力还在,焦虑就仍会存在。再进一步讲,即使中考“分流”压力没有了,压力也会后移至高考,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不会消失。说到底,人们关心教育,最终指向的还是成才和就业。
所以,“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不应该理解为职业教育不重要了。相反,更应该让职业教育强起来、硬起来,让职业教育成为家长和学生基于成才和就业的主动选择,而不是被迫将就。要彻底解决“普职分流”焦虑、就业焦虑,就必须在教育质量上实现“多条腿”走路,弥合多条腿之间的高低差,让教育摆脱“筛选淘汰”的博弈,去提供更多元的选择。
诚然,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还很大,要改变技能人才的地位、晋升通道等仍然任重道远。有网友称,“今天老师们鼓励孩子的方式居然是赤裸裸地嘲笑和讽刺蓝领”,如果教育系统内部这种“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不改变,如果不能从教育系统内部树立“分轨不分层”的基本价值理念,那理想的教育就不会有抵达的那一天。
从科技革命浪潮和国家发展战略来看,教育体系的改变迫在眉睫。在落后追赶时,学习模仿能力非常顶用,但发展到今天,我们需要的是创新引领能力,当下这种内卷式的教育状态就无法再适应发展的需要。
从整个社会层面而言,“反内卷”逐渐成势。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社会整体性的教育焦虑,这些困境既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符,也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符,改变的节点已经到来。
“反内卷”的本质就是放弃同质化无效竞争,发掘自身禀赋特长,转向差异化发展。从这个角度而言,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发掘特长不仅事关教育未来,也事关教育公平。
比如今年两会“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今年我国将推出“县中振兴行动计划”,把县中作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突破点。从“反内卷”的角度来看,建立更多更公平的成才途径,才有可能打破囚徒困境。举个例子,如果只有城市的孩子才有机会接触机器人创新实验室,那县中的孩子就只能继续卷分数,“反内卷”只能成为空中楼阁。
突破“普职分流”所代表的内卷困境,需要整个教育体系的革新。改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当风向已定,风就会越吹越大,我们要做的是顺风启航,至少不应逆风而行。 (作者:熊苗 捞舆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