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
2025-03-1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王彬
立德树人是初中教育的最基本使命。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教学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各课程教学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课程,正持续推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改变和提升,体育教学目的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身体健康,而是为了在有计划的体育学科教学中,对学生的意志与品格进行训练,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有必要将重点放在对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上,建立健全以学科教学为基础的德育渗透体系。
转换学科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体育课是一门以“技术教学+体能锻炼”为主的学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个教学环节所蕴含的德育教育元素,积极地把德育教育内容融入体育教学之中。教师要在保证技能传授和身体训练的基础上,在体育技术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将德育内容贯穿其间。同时,也要通过对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对德育教育进行充分认识和把握,从而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良好发展。比如,体能训练内容比较单调,学生容易疲劳;耐力跑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运动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害怕和厌恶的情绪。因此,在进行耐力跑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应以激励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重点引导学生克服体能训练中的“极点”,利用“极点”训练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即,教师可以将耐力跑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激励学生采用恰当的方式来克服耐力跑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在增强学生体内有氧代谢的同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克服困难的优良素质。另外,为提高训练的兴趣,教师也可以采用分组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主动的竞赛精神,在同伴的鼓舞和挑战中敢于突破自己。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师不仅要注重技术的传授和锻炼,还要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志品质等教育融入实践教学中,持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营造德育教育氛围
深化学生的情感认知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在多种情景的感知和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体育理念,从而使他们的情感认知和理解能力得到加强。例如,当教师在以篮球这个项目为中心进行教学时,应使学生对篮球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让他们体会到近年我国篮球运动取得的发展。教师可以将国家这些年来在篮球运动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篮球项目的扩展训练中去。在创设情景时,要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养成进行指导。例如,可以给学生讲一些篮球运动员所具有的优良素质,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组织有趣的投篮比赛。通过这类活动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对该项目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初中体育教师还可以以篮球运动为切入点,组织校际篮球联盟。在学校篮球联盟中,学生们要组成球队参加比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为了能够在校际篮球比赛中展示实力、获得荣誉,所有球员要团结起来,共同研究策略,共同进行篮球练习,查找不足之处,努力做到最好。另外,在篮球竞赛活动的设定中,教师也要根据所搭建的环境,承担起引导学生的责任,比如,可以通过微课短视频等方式,将正式的篮球比赛录像引入到课堂中,让他们在观看和思索的时候,逐渐养成规则意识,自觉按照游戏的要求去做,从而提升学生的竞技水平。
利用体育运动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勤劳是中国人的优良品质,立德树人要求初中体育教学要发挥好体育锻炼的功能,培育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就拿耐力跑来说,它是初中体育训练的基础,也是初中毕业参加中考的必选科目,同时耐力跑也可以使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得到锻炼,使他们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能锻炼,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首先,初中体育教师应在开展体能训练前,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使学生能够在练习过程中学会解决某些问题,不会因此而对耐力跑产生抵触情绪。在各种专项技术的练习方面。初中体育教师应提前弄清楚学生的相关需求,并根据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运动锻炼,这样既能增强初中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又能将德育教育与初中体育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其次,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状态。在进行耐力跑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会感到不习惯,甚至一小部分人会有放弃的念头。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训练和生理状况,一旦学生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或者产生心理上的抗拒情绪,要在第一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知道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明白吃苦的意义,并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坚持不懈、挑战自我。体育教师可从班里选出几名成绩出色的学生,对他们在体育锻炼中所展现出来的良好风貌加以表扬,以此来激励其他学生,在榜样的示范引领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挖掘丰厚的体育文化资源,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体育文化的熏陶感染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者单位:济南市济阳区曲堤街道办事处中学)
立德树人是初中教育的最基本使命。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教学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各课程教学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课程,正持续推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改变和提升,体育教学目的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身体健康,而是为了在有计划的体育学科教学中,对学生的意志与品格进行训练,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有必要将重点放在对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上,建立健全以学科教学为基础的德育渗透体系。
转换学科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体育课是一门以“技术教学+体能锻炼”为主的学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个教学环节所蕴含的德育教育元素,积极地把德育教育内容融入体育教学之中。教师要在保证技能传授和身体训练的基础上,在体育技术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将德育内容贯穿其间。同时,也要通过对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对德育教育进行充分认识和把握,从而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良好发展。比如,体能训练内容比较单调,学生容易疲劳;耐力跑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运动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害怕和厌恶的情绪。因此,在进行耐力跑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应以激励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重点引导学生克服体能训练中的“极点”,利用“极点”训练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即,教师可以将耐力跑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激励学生采用恰当的方式来克服耐力跑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在增强学生体内有氧代谢的同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克服困难的优良素质。另外,为提高训练的兴趣,教师也可以采用分组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主动的竞赛精神,在同伴的鼓舞和挑战中敢于突破自己。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师不仅要注重技术的传授和锻炼,还要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志品质等教育融入实践教学中,持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营造德育教育氛围
深化学生的情感认知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在多种情景的感知和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体育理念,从而使他们的情感认知和理解能力得到加强。例如,当教师在以篮球这个项目为中心进行教学时,应使学生对篮球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让他们体会到近年我国篮球运动取得的发展。教师可以将国家这些年来在篮球运动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篮球项目的扩展训练中去。在创设情景时,要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养成进行指导。例如,可以给学生讲一些篮球运动员所具有的优良素质,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组织有趣的投篮比赛。通过这类活动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对该项目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初中体育教师还可以以篮球运动为切入点,组织校际篮球联盟。在学校篮球联盟中,学生们要组成球队参加比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为了能够在校际篮球比赛中展示实力、获得荣誉,所有球员要团结起来,共同研究策略,共同进行篮球练习,查找不足之处,努力做到最好。另外,在篮球竞赛活动的设定中,教师也要根据所搭建的环境,承担起引导学生的责任,比如,可以通过微课短视频等方式,将正式的篮球比赛录像引入到课堂中,让他们在观看和思索的时候,逐渐养成规则意识,自觉按照游戏的要求去做,从而提升学生的竞技水平。
利用体育运动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勤劳是中国人的优良品质,立德树人要求初中体育教学要发挥好体育锻炼的功能,培育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就拿耐力跑来说,它是初中体育训练的基础,也是初中毕业参加中考的必选科目,同时耐力跑也可以使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得到锻炼,使他们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能锻炼,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首先,初中体育教师应在开展体能训练前,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使学生能够在练习过程中学会解决某些问题,不会因此而对耐力跑产生抵触情绪。在各种专项技术的练习方面。初中体育教师应提前弄清楚学生的相关需求,并根据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运动锻炼,这样既能增强初中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又能将德育教育与初中体育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其次,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状态。在进行耐力跑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会感到不习惯,甚至一小部分人会有放弃的念头。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训练和生理状况,一旦学生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或者产生心理上的抗拒情绪,要在第一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知道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明白吃苦的意义,并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坚持不懈、挑战自我。体育教师可从班里选出几名成绩出色的学生,对他们在体育锻炼中所展现出来的良好风貌加以表扬,以此来激励其他学生,在榜样的示范引领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挖掘丰厚的体育文化资源,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体育文化的熏陶感染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者单位:济南市济阳区曲堤街道办事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