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场景搭建赋能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2025-02-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陈庆江
  
  面对数字经济时代对复合型商科人才的新需求,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以“弘扬中国管理智慧,创新理论和服务管理实践,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独立思维、家国情怀的管理人才”愿景为指引,主动对接国家深化产教融合战略要求,系统构建“场景驱动 产教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通过一年级移动课堂、二三年级赛事活动、四年级实训实习的全培养周期联动,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整合校企优质资源,形成了“场景化教学、全周期赋能”的特色育人体系,有效破解了传统商科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价值引领不足难题,为商科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与实践范例。
  观摩场景:校企协同开展“移动课堂”
  学院聚焦大一新生专业认知模糊的问题,精心打造依托学科基础课开展的“移动课堂”,助力学生建立对学科专业的科学认知与职业规划意识。
  一是课程嵌入与企业实景教学。将《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专业基础课嵌入企业实景教学,激发学生对商科知识的兴趣、深化理解。学院与多家优秀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确保一年级学生全覆盖,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二是场景观摩与企业实践体验。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企业、聆听企业家讲座、参与企业内部培训等方式,拓宽学生视野。在“移动课堂”中,企业管理者与资深从业者展示企业业务水平、典型管理案例,介绍企业文化内涵、核心价值观、管理思想,讲解行业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与挑战,帮助学生尽早接触企业管理实践与行业发展动态。
  三是课程思政与价值引领。任课教师全程带队,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与企业实际相联系,将课程思政贯穿移动课堂全过程。学生在实践中树立正确价值观与职业观,增强社会责任感,真正实现“走进真企业、面对真问题、提升真技能”。
  赛事场景:商科赛事体系助力理论与实践融合
  在二三年级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多层次、多形式的商科赛事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一是赛事组织与获奖成果。组织学生参与“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等国家级赛事,学生屡获佳绩,获奖数量与质量位居省内高校前列。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学院学生团队荣获全国金奖。
  二是产业导师与实践指导。积极引入产业导师,邀请知名企业、行业一线资深专家担任学生实践指导教师。产业导师深度融入学生日常学习与项目实践,帮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商业场景中的复杂问题,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
  三是课赛结合与教学改革。通过“课赛结合”,将赛事内容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将学生赛事表现作为相关课程过程性考核依据之一,推动本科课堂教学改革。采用“课赛结合”方式,激发学生参赛积极性,促使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锻炼团队协作、创新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
  实习场景:协同育人基地深度实训
  四年级学生进入实训实习阶段后,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习实践机会。
  一是校企合作与基地建设。与优秀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校企协同育人基地”,在人才培养、产学研对接、管理咨询等方面展开高质量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实习机会与实践项目。学生在企业实习岗位上参与市场调研、项目策划、运营管理等工作,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提升综合素养与就业竞争力。
  二是合作生态与就业质量。学院与企业合作不断深化拓展,形成良好校企合作生态。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职业环境,就业质量与竞争力显著增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三是实习反馈与持续改进。学院建立了实习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体验与建议,以及企业对实习生的评价。通过分析反馈数据,学院持续优化实习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确保实习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实习质量。同时,学院还组织实习经验分享会,邀请优秀实习生分享实习心得,帮助其他学生更好地规划实习,增强就业竞争力。
  结语
  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深刻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时代使命,紧扣新商科人才核心素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与需求,搭建从一年级移动课堂到四年级实习实训的全培养周期产教协同育人场景,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通过将专业教育、产教融合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构建“认知锚定—能力锻造—价值升华”的螺旋上升式目标体系,形成“以专业认知锚定职业理想,以实践创新锤炼专业能力,以社会责任升华价值追求”的动态化育人路径。通过构建“场景赋能、产教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探索实践了新时期商科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重点打造数智化产教融合云平台,为数智时代商科人才培养贡献更多创新实践。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陈庆江
  
  面对数字经济时代对复合型商科人才的新需求,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以“弘扬中国管理智慧,创新理论和服务管理实践,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独立思维、家国情怀的管理人才”愿景为指引,主动对接国家深化产教融合战略要求,系统构建“场景驱动 产教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通过一年级移动课堂、二三年级赛事活动、四年级实训实习的全培养周期联动,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整合校企优质资源,形成了“场景化教学、全周期赋能”的特色育人体系,有效破解了传统商科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价值引领不足难题,为商科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与实践范例。
  观摩场景:校企协同开展“移动课堂”
  学院聚焦大一新生专业认知模糊的问题,精心打造依托学科基础课开展的“移动课堂”,助力学生建立对学科专业的科学认知与职业规划意识。
  一是课程嵌入与企业实景教学。将《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专业基础课嵌入企业实景教学,激发学生对商科知识的兴趣、深化理解。学院与多家优秀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确保一年级学生全覆盖,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二是场景观摩与企业实践体验。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企业、聆听企业家讲座、参与企业内部培训等方式,拓宽学生视野。在“移动课堂”中,企业管理者与资深从业者展示企业业务水平、典型管理案例,介绍企业文化内涵、核心价值观、管理思想,讲解行业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与挑战,帮助学生尽早接触企业管理实践与行业发展动态。
  三是课程思政与价值引领。任课教师全程带队,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与企业实际相联系,将课程思政贯穿移动课堂全过程。学生在实践中树立正确价值观与职业观,增强社会责任感,真正实现“走进真企业、面对真问题、提升真技能”。
  赛事场景:商科赛事体系助力理论与实践融合
  在二三年级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多层次、多形式的商科赛事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一是赛事组织与获奖成果。组织学生参与“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等国家级赛事,学生屡获佳绩,获奖数量与质量位居省内高校前列。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学院学生团队荣获全国金奖。
  二是产业导师与实践指导。积极引入产业导师,邀请知名企业、行业一线资深专家担任学生实践指导教师。产业导师深度融入学生日常学习与项目实践,帮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商业场景中的复杂问题,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
  三是课赛结合与教学改革。通过“课赛结合”,将赛事内容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将学生赛事表现作为相关课程过程性考核依据之一,推动本科课堂教学改革。采用“课赛结合”方式,激发学生参赛积极性,促使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锻炼团队协作、创新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
  实习场景:协同育人基地深度实训
  四年级学生进入实训实习阶段后,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习实践机会。
  一是校企合作与基地建设。与优秀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校企协同育人基地”,在人才培养、产学研对接、管理咨询等方面展开高质量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实习机会与实践项目。学生在企业实习岗位上参与市场调研、项目策划、运营管理等工作,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提升综合素养与就业竞争力。
  二是合作生态与就业质量。学院与企业合作不断深化拓展,形成良好校企合作生态。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职业环境,就业质量与竞争力显著增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三是实习反馈与持续改进。学院建立了实习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体验与建议,以及企业对实习生的评价。通过分析反馈数据,学院持续优化实习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确保实习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实习质量。同时,学院还组织实习经验分享会,邀请优秀实习生分享实习心得,帮助其他学生更好地规划实习,增强就业竞争力。
  结语
  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深刻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时代使命,紧扣新商科人才核心素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与需求,搭建从一年级移动课堂到四年级实习实训的全培养周期产教协同育人场景,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通过将专业教育、产教融合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构建“认知锚定—能力锻造—价值升华”的螺旋上升式目标体系,形成“以专业认知锚定职业理想,以实践创新锤炼专业能力,以社会责任升华价值追求”的动态化育人路径。通过构建“场景赋能、产教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探索实践了新时期商科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重点打造数智化产教融合云平台,为数智时代商科人才培养贡献更多创新实践。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