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设计策略
2025-02-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王忠宏
落实“双减”政策,小学教育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体育作为培养学生健康身心的重要学科,其家庭作业设计也需与时俱进。如何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升体育锻炼效果,成为摆在小学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实践出发,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融合趣味性元素,激发运动兴趣
在“双减”政策下,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首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体育家庭作业应融入趣味性元素,让体育锻炼变得生动有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家庭趣味运动会”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参与跳绳比赛、踢毽子接力、亲子俯卧撑等趣味项目。这些活动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提高运动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创新,自行设计家庭体育游戏,如“客厅障碍赛跑”“卧室瑜伽挑战”等,让学生在创新中享受运动的乐趣。
为进一步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制作体育动画小视频,展示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技巧,并配以生动的解说和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习体育知识,激发其运动欲望。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立“家庭体育小明星”荣誉榜,对积极参与家庭体育活动、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此激励学生持续参与体育锻炼。
二、注重个性化设计,满足不同需求
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都存在差异,因此,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应注重个性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体质测试报告、课堂表现以及与学生的交流反馈,了解每个学生的运动特长和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家庭作业。
对于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如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俯卧撑、仰卧起坐或跳绳,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和耐力。而对于运动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则应降低作业难度,如让他们进行慢跑、散步或简单的拉伸运动,以增强他们的体质和运动信心。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如舞蹈、武术、轮滑等特色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强化实践性操作,促进技能掌握
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应强化实践性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动技能。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作业,如让学生在家练习系鞋带、整理运动装备等生活技能,这些动作看似简单,实则是运动准备和自我保护的重要环节。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实践作业。
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教授了基本的运球、传球和投篮技巧后,可以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练习。学生可以利用墙壁进行反弹运球练习,或与家人一起进行传球接力游戏,还可以在安全的空地上进行定点投篮练习。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篮球技能,提高运动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体育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小区内的孩子进行体育活动,或参与家庭周边的健身跑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升体育技能。
四、融入生活化情境,增强应用意识
体育与生活息息相关,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应融入生活化情境,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如让学生记录自己每天的运动量、饮食情况和睡眠质量,并分析这些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季节变化和天气情况,设计具有时效性的家庭作业。如在春季,教师可以布置踏青、放风筝等户外活动作业,让学生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进行体育锻炼;在冬季,则可以布置滑雪、滑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或室内健身操等作业,让学生在寒冷的天气中也能保持运动热情。通过融入生活化情境的作业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体育的魅力和价值。
五、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在“双减”政策下,家校合作对于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至关重要。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册或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介绍体育家庭作业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孩子的体育锻炼过程,与孩子一起完成家庭作业。如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运动游戏、陪同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等,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运动榜样。通过家校合作,能够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体育锻炼情况和进步表现,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运动状况,从而更加支持和配合学校的体育工作。
结论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应注重趣味性、个性化、实践性、生活化和家校合作。通过融合趣味性元素、注重个性化设计、强化实践性操作、融入生活化情境以及加强家校合作等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其技能掌握,增强其应用意识,并形成教育合力。这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枣庄市市中区君山路小学)
落实“双减”政策,小学教育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体育作为培养学生健康身心的重要学科,其家庭作业设计也需与时俱进。如何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升体育锻炼效果,成为摆在小学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实践出发,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融合趣味性元素,激发运动兴趣
在“双减”政策下,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首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因此,体育家庭作业应融入趣味性元素,让体育锻炼变得生动有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家庭趣味运动会”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参与跳绳比赛、踢毽子接力、亲子俯卧撑等趣味项目。这些活动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提高运动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创新,自行设计家庭体育游戏,如“客厅障碍赛跑”“卧室瑜伽挑战”等,让学生在创新中享受运动的乐趣。
为进一步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制作体育动画小视频,展示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技巧,并配以生动的解说和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习体育知识,激发其运动欲望。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立“家庭体育小明星”荣誉榜,对积极参与家庭体育活动、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此激励学生持续参与体育锻炼。
二、注重个性化设计,满足不同需求
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都存在差异,因此,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应注重个性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体质测试报告、课堂表现以及与学生的交流反馈,了解每个学生的运动特长和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家庭作业。
对于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如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俯卧撑、仰卧起坐或跳绳,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和耐力。而对于运动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则应降低作业难度,如让他们进行慢跑、散步或简单的拉伸运动,以增强他们的体质和运动信心。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如舞蹈、武术、轮滑等特色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强化实践性操作,促进技能掌握
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应强化实践性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动技能。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作业,如让学生在家练习系鞋带、整理运动装备等生活技能,这些动作看似简单,实则是运动准备和自我保护的重要环节。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实践作业。
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教授了基本的运球、传球和投篮技巧后,可以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练习。学生可以利用墙壁进行反弹运球练习,或与家人一起进行传球接力游戏,还可以在安全的空地上进行定点投篮练习。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篮球技能,提高运动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体育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小区内的孩子进行体育活动,或参与家庭周边的健身跑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升体育技能。
四、融入生活化情境,增强应用意识
体育与生活息息相关,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应融入生活化情境,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如让学生记录自己每天的运动量、饮食情况和睡眠质量,并分析这些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季节变化和天气情况,设计具有时效性的家庭作业。如在春季,教师可以布置踏青、放风筝等户外活动作业,让学生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进行体育锻炼;在冬季,则可以布置滑雪、滑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或室内健身操等作业,让学生在寒冷的天气中也能保持运动热情。通过融入生活化情境的作业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体育的魅力和价值。
五、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在“双减”政策下,家校合作对于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至关重要。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册或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介绍体育家庭作业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孩子的体育锻炼过程,与孩子一起完成家庭作业。如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运动游戏、陪同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等,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运动榜样。通过家校合作,能够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体育锻炼情况和进步表现,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运动状况,从而更加支持和配合学校的体育工作。
结论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应注重趣味性、个性化、实践性、生活化和家校合作。通过融合趣味性元素、注重个性化设计、强化实践性操作、融入生活化情境以及加强家校合作等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其技能掌握,增强其应用意识,并形成教育合力。这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枣庄市市中区君山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