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挂职交流锻炼 打通干部成长经络
——山东中医药大学干部培养实践侧记
2025-02-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本报通讯员 徐广浩
本报记者 王原
1月21日上午,山东中医药大学召开挂职干部座谈会。会上,该校党委书记张立祥认真听取挂职干部的工作情况汇报,对推动对口支援、医疗帮扶、乡村振兴等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援派挂职干部提出希望和要求:一要争当解放思想的“领航者”,二要争当学校发展的“智囊团”,三要争当争取政策支持的“直通车”,四要争当推介学校的“宣传员”。
近年来,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聚焦干部能力提升建设,坚持把挂职交流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方式,出台《干部挂职锻炼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年轻干部选育管用的若干措施》,抓好“选、育、管、用”四个环节,不断推动干部挂职成为干部政治历练、实践锻炼的重要平台,帮助干部看发展、学先进、找差距、提能力,先后选派400余名干部赴上级机关、“双一流”高校、民办高校、基层一线挂职交流历练,选派五批86名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内管理岗位历练,干部干事创业素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上挂,转换思维
宏观视野和全局思维是基层干部日常工作中不常接触到的思维方式,到上级有关部门交流锻炼,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短板。2020年以来,该校陆续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等部门(单位)选派多名干部进行交流锻炼。
该校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党总支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张丰聪2021年12月至2023年8月挂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中医科技处副处长期间,主要负责中医药古籍相关项目、课题等的管理协调推进工作。挂职期间,他积极推进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华医藏》组织实施,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张丰聪说,挂职期间,自己的视野得以开阔,能力得到提升,对国家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出台的各项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现任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春涛,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任山东中医药大学党校常务副校长期间,曾挂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在总结挂职经历时他写道:“挂职锻炼期间,亲眼见证和经历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朝着建设中国特色、中医药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所做的努力探索,也深深感受到自己的理论功底、视野格局、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交流,拓宽思路
让更多干部走出去,搭建起学校和其他单位合作的桥梁纽带,不断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是干部交流锻炼的另一个目的。该校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郭芳伶谈起她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在青岛黄海学院挂职担任党建指导员的经历时表示,“在拓宽视野、深化实践、超越自我的同时,我努力为黄海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促进了学校和黄海学院的共联共建”。
扩大校外交流的同时,校内交流挂职已成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常规动作。拓宽干部来源渠道,开阔选人视野,放眼全校,在更大范围内发现和选拔优秀干部,是增强干部源头储备的有效途径。校内挂职活动自2020年以来,已开展五轮,其中,前4轮59名挂职人员中有11名干部在选拔任用中走上处级领导岗位。该校护理学院副院长、曾连续三年在学校相关部门挂职的李明霞说,通过校内挂职,增强了全局观念、拓宽了工作视野、锻炼了工作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担负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下派,锤炼担当
近年来,该校先后选派六轮25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实现校地互动融合共赢发展,为菏泽市鄄城县、德州市宁津县以及滨州市无棣县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力量。同时,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该校还派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队员、“四进”工作队队员、援疆援藏干部等110余名,“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冲锋在前、建功立业”。
挂职新疆喀什地区中医院院长、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组织部部长的魏峰说:“此次援疆,我从新疆干部群众身上看到了不一般的执行力、意志力与坚韧度。下一步,我将带着省委和学校党委赋予的这份责任感、使命感,致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为民族同胞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为推动民族团结作出努力。”省派德州市宁津县第五轮第一书记、护理学院党委正科级组织员赵振华在担任“第一书记”期间,受到省委组织部通报发文表扬表彰3次,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全省“担当作为好书记”称号。
张立祥表示,干部队伍建设就像“金字塔”一样,“塔基”够大、“塔腰”才会壮、“塔顶”才可能优。下一步,该校党委将继续聚焦推进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贯彻落实学校第六次党代会“一三五七五”发展思路,整合资源、创新模式,积极为干部搭建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双课堂”,着力打造一支“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干部队伍。
本报记者 王原
1月21日上午,山东中医药大学召开挂职干部座谈会。会上,该校党委书记张立祥认真听取挂职干部的工作情况汇报,对推动对口支援、医疗帮扶、乡村振兴等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援派挂职干部提出希望和要求:一要争当解放思想的“领航者”,二要争当学校发展的“智囊团”,三要争当争取政策支持的“直通车”,四要争当推介学校的“宣传员”。
近年来,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聚焦干部能力提升建设,坚持把挂职交流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方式,出台《干部挂职锻炼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年轻干部选育管用的若干措施》,抓好“选、育、管、用”四个环节,不断推动干部挂职成为干部政治历练、实践锻炼的重要平台,帮助干部看发展、学先进、找差距、提能力,先后选派400余名干部赴上级机关、“双一流”高校、民办高校、基层一线挂职交流历练,选派五批86名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内管理岗位历练,干部干事创业素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上挂,转换思维
宏观视野和全局思维是基层干部日常工作中不常接触到的思维方式,到上级有关部门交流锻炼,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短板。2020年以来,该校陆续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等部门(单位)选派多名干部进行交流锻炼。
该校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党总支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张丰聪2021年12月至2023年8月挂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中医科技处副处长期间,主要负责中医药古籍相关项目、课题等的管理协调推进工作。挂职期间,他积极推进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华医藏》组织实施,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张丰聪说,挂职期间,自己的视野得以开阔,能力得到提升,对国家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出台的各项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现任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春涛,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任山东中医药大学党校常务副校长期间,曾挂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在总结挂职经历时他写道:“挂职锻炼期间,亲眼见证和经历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朝着建设中国特色、中医药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所做的努力探索,也深深感受到自己的理论功底、视野格局、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交流,拓宽思路
让更多干部走出去,搭建起学校和其他单位合作的桥梁纽带,不断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是干部交流锻炼的另一个目的。该校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郭芳伶谈起她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在青岛黄海学院挂职担任党建指导员的经历时表示,“在拓宽视野、深化实践、超越自我的同时,我努力为黄海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促进了学校和黄海学院的共联共建”。
扩大校外交流的同时,校内交流挂职已成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常规动作。拓宽干部来源渠道,开阔选人视野,放眼全校,在更大范围内发现和选拔优秀干部,是增强干部源头储备的有效途径。校内挂职活动自2020年以来,已开展五轮,其中,前4轮59名挂职人员中有11名干部在选拔任用中走上处级领导岗位。该校护理学院副院长、曾连续三年在学校相关部门挂职的李明霞说,通过校内挂职,增强了全局观念、拓宽了工作视野、锻炼了工作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担负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下派,锤炼担当
近年来,该校先后选派六轮25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实现校地互动融合共赢发展,为菏泽市鄄城县、德州市宁津县以及滨州市无棣县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力量。同时,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该校还派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队员、“四进”工作队队员、援疆援藏干部等110余名,“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冲锋在前、建功立业”。
挂职新疆喀什地区中医院院长、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组织部部长的魏峰说:“此次援疆,我从新疆干部群众身上看到了不一般的执行力、意志力与坚韧度。下一步,我将带着省委和学校党委赋予的这份责任感、使命感,致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为民族同胞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为推动民族团结作出努力。”省派德州市宁津县第五轮第一书记、护理学院党委正科级组织员赵振华在担任“第一书记”期间,受到省委组织部通报发文表扬表彰3次,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全省“担当作为好书记”称号。
张立祥表示,干部队伍建设就像“金字塔”一样,“塔基”够大、“塔腰”才会壮、“塔顶”才可能优。下一步,该校党委将继续聚焦推进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贯彻落实学校第六次党代会“一三五七五”发展思路,整合资源、创新模式,积极为干部搭建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双课堂”,着力打造一支“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