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生素养评价策略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5-02-1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高丽华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关注过程,活用“表现性评价”;突出发展,创新“增值性评价”;联动各科,完善“综合性评价”,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学生的综合素养普遍获得了大幅度提升。但由于传统评价过于“重教轻育”“重智轻能”“重理论轻实践”等原因,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因此,改革创新评价策略势在必行。
学生素养评价普遍存在的问题
  评价指标繁细。评价抓不住重点,理不清关键,“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达到六级指标,操作手册几百页,让人眼花缭乱,看起来“高大上”,但不易操作、实效性不强。计算方法复杂。评价方法贵在大道至简,但有些评价,计算公式晦涩难懂,一般教师不会操作,得依赖第三方,不能很好地指导和改进“教与学”。评价内容偏向。重视考试类,忽视活动类、言行表现类和个性成长类,导致学生畸形、片面和错向发展。
学生素养评价的价值取向
  诊断目标达成。评价是检验教育教学效果的度量衡,差异化的评价,利于发现学生在原有品行表现、学习状况和个性发展等基础上的相对系数,找到与预期发展目标相比的错差值,判断发展的稳步、超前或疲缓状态,让师生做到心中有数,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定下基调。引领学生发展。有针对性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总结经验、剖析问题、更新学法和改善做法,提高自我实现的效能情态,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励奋斗精神。学生“被认可后”往往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有激励性的评价,可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动能。
学生素养评价的基本原则
  简约化。评价方法要简明扼要,让师生能够一目了然。高信度。评价过程要客观公正,让学生感到恰如其分。高效度。评价结果要催人奋进,让学生充满发展后劲。
学生素养评价的主要内容
  品行表现。一看言语能量性;二看行为规则性、做事规范性;三看学习、做事等态度是否端正。学业水平。一看是否达到预期水平,但不得进行彼此横向比;二看进步幅度,但只能限于自我纵向比。个性品质。即看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其个性特长发展情况。
学生素养评价的关键策略
  关注过程,活用表现性评价。本文所说的“表现”,融合了学生在特定情境和非特定情景中的表现。无数案例证明,及时、适切、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不仅对评价对象有“赫洛克效应”,即学生因受鼓励而进步;甚至有时还能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即学生被寄予某种期望后,结果成长为所期望的样子;对周围的同学也会同时产生“鲇鱼效应”,即带动周围的同学进步。所以,要不失时机地运用表现性评价。课堂表现。例如,在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等方面,教师要及时地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关注这些相关表现。活动表现。如实践能力,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批判性思维等,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课下表现。如在讲规则、讲规范、讲文明等方面,教师一旦发现品行优异的学生要立马给予表扬。家庭表现。如自学、做家务、尊老爱幼、锻炼身体等,如果孩子表现很好,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在第一时间表扬。社会表现。如做义工、献爱心等,对于在校园内外有积极影响的同学,要在班级、学校甚至媒体上给予表扬和鼓励。
  突出发展,创新增值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的概念。所谓增值性评价,是指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发展后,对其学业成绩与预期成绩相比提高多少的评价。操作办法。一是摸清底子。了解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身体状况、家庭教育等情况,这是教育教学的起点。二是制定预期目标。参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力等情况,制定学生到阶段末经过努力学习能够达到的目标。三是计算增值。阶段末学生实际达到的水平与预期发展水平的差即为“增值”。若差等于零,说明达到了预期发展目标;若差大于零,说明超越了预期发展目标;若差小于零,说明尚未达到预期发展目标,有待于进一步努力。四是计算增达标率。即实际增值与预期增值的比的百分数为“增值达标率”,实际增值为实际提高的分数,预期增值为预期提高的分数。实践证明,衡量“教学绩效”用增值达标率较为合理,大大优于采用n率之和的算法。价值意义。此评价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利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益于他们扬长避短和个性化成长,还有利于减负提质。
  联动各科,完善综合性评价。平时评价。即上文所述的过程性评价。结果评价。一是品行方面。在学期初,向家长、各科教师、学生印发《学生主要素养评价表》,分ABC三个等级,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发展什么素养和发展到什么程度,让家长、教师知道应关注和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养。期中或期末,采用教师评、家长评、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四种评法。同学评谁,由电脑随机抽取一名同学。二是考试类和考查类科目。首先,各科要统一考试“难度”:即学生“在课程标准规定的上课时间和课下适当的学习时间内”“经过努力学习”达到的水平就视为满分,命题要以此为标杆;其次,实施分层考试与评价,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试题,鼓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此举可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个性化发展。三是个性发展方面。学期初由学生申报特长项目和等级,期中或期末验收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价值意义。完善综合性评价,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落实“双减”任务,有利于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得以个性化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
  (作者单位:沂南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高丽华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关注过程,活用“表现性评价”;突出发展,创新“增值性评价”;联动各科,完善“综合性评价”,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学生的综合素养普遍获得了大幅度提升。但由于传统评价过于“重教轻育”“重智轻能”“重理论轻实践”等原因,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因此,改革创新评价策略势在必行。
学生素养评价普遍存在的问题
  评价指标繁细。评价抓不住重点,理不清关键,“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达到六级指标,操作手册几百页,让人眼花缭乱,看起来“高大上”,但不易操作、实效性不强。计算方法复杂。评价方法贵在大道至简,但有些评价,计算公式晦涩难懂,一般教师不会操作,得依赖第三方,不能很好地指导和改进“教与学”。评价内容偏向。重视考试类,忽视活动类、言行表现类和个性成长类,导致学生畸形、片面和错向发展。
学生素养评价的价值取向
  诊断目标达成。评价是检验教育教学效果的度量衡,差异化的评价,利于发现学生在原有品行表现、学习状况和个性发展等基础上的相对系数,找到与预期发展目标相比的错差值,判断发展的稳步、超前或疲缓状态,让师生做到心中有数,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定下基调。引领学生发展。有针对性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总结经验、剖析问题、更新学法和改善做法,提高自我实现的效能情态,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励奋斗精神。学生“被认可后”往往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有激励性的评价,可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动能。
学生素养评价的基本原则
  简约化。评价方法要简明扼要,让师生能够一目了然。高信度。评价过程要客观公正,让学生感到恰如其分。高效度。评价结果要催人奋进,让学生充满发展后劲。
学生素养评价的主要内容
  品行表现。一看言语能量性;二看行为规则性、做事规范性;三看学习、做事等态度是否端正。学业水平。一看是否达到预期水平,但不得进行彼此横向比;二看进步幅度,但只能限于自我纵向比。个性品质。即看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其个性特长发展情况。
学生素养评价的关键策略
  关注过程,活用表现性评价。本文所说的“表现”,融合了学生在特定情境和非特定情景中的表现。无数案例证明,及时、适切、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不仅对评价对象有“赫洛克效应”,即学生因受鼓励而进步;甚至有时还能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即学生被寄予某种期望后,结果成长为所期望的样子;对周围的同学也会同时产生“鲇鱼效应”,即带动周围的同学进步。所以,要不失时机地运用表现性评价。课堂表现。例如,在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等方面,教师要及时地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关注这些相关表现。活动表现。如实践能力,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批判性思维等,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课下表现。如在讲规则、讲规范、讲文明等方面,教师一旦发现品行优异的学生要立马给予表扬。家庭表现。如自学、做家务、尊老爱幼、锻炼身体等,如果孩子表现很好,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在第一时间表扬。社会表现。如做义工、献爱心等,对于在校园内外有积极影响的同学,要在班级、学校甚至媒体上给予表扬和鼓励。
  突出发展,创新增值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的概念。所谓增值性评价,是指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发展后,对其学业成绩与预期成绩相比提高多少的评价。操作办法。一是摸清底子。了解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身体状况、家庭教育等情况,这是教育教学的起点。二是制定预期目标。参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力等情况,制定学生到阶段末经过努力学习能够达到的目标。三是计算增值。阶段末学生实际达到的水平与预期发展水平的差即为“增值”。若差等于零,说明达到了预期发展目标;若差大于零,说明超越了预期发展目标;若差小于零,说明尚未达到预期发展目标,有待于进一步努力。四是计算增达标率。即实际增值与预期增值的比的百分数为“增值达标率”,实际增值为实际提高的分数,预期增值为预期提高的分数。实践证明,衡量“教学绩效”用增值达标率较为合理,大大优于采用n率之和的算法。价值意义。此评价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利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益于他们扬长避短和个性化成长,还有利于减负提质。
  联动各科,完善综合性评价。平时评价。即上文所述的过程性评价。结果评价。一是品行方面。在学期初,向家长、各科教师、学生印发《学生主要素养评价表》,分ABC三个等级,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发展什么素养和发展到什么程度,让家长、教师知道应关注和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养。期中或期末,采用教师评、家长评、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四种评法。同学评谁,由电脑随机抽取一名同学。二是考试类和考查类科目。首先,各科要统一考试“难度”:即学生“在课程标准规定的上课时间和课下适当的学习时间内”“经过努力学习”达到的水平就视为满分,命题要以此为标杆;其次,实施分层考试与评价,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试题,鼓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此举可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个性化发展。三是个性发展方面。学期初由学生申报特长项目和等级,期中或期末验收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价值意义。完善综合性评价,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和落实“双减”任务,有利于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得以个性化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
  (作者单位:沂南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