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楼村缝纫机声响起来

2025-02-05 作者: 石如宽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石如宽

  1月22日,在寿光市台头镇三座楼村,隋秀云、隋秀军、马秀林、侯春花聚在任秀兰家,一起做棉袄。任秀兰拿着棉片仔细地铺到布片上,隋秀军戴着老花镜给棉衣缝边,马秀林穿针引线固定棉片,隋秀云踩着缝纫机给棉衣锁边,侯春花在一旁为棉衣钉扣子。“以前冬天没事做,我们打牌、拉呱儿,现在我们专心做棉袄,一天能做10件棉衣,挣个零花钱。”68岁的隋秀云说。
  她们从三座楼村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取棉片、布片,做成棉衣后,再到合作社结算工钱。“一件棉袄手工费是30块钱,从八月十五至今,我们团队挣了2万块钱了。”隋秀云告诉记者。
  三座楼村有做乡绣的传统,村内妇女人人都会针线活,做出的虎头帽、绣球、并蒂莲等产品,深受百姓喜爱。2023年,该村乡绣成为寿光非遗技艺,并借助电商直播线上线下推广。“做乡绣的同时,发现手工做的棉袄也有市场,就尝试做棉袄。”三座楼村党支部书记、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吉光说。
  合作社请布料厂设计好服装,买进棉片布片,会针线活的人领取做好后送来成品。目前,三座楼村及邻村共约有170人做棉袄,入冬后做棉袄3000件。
  “我家的缝纫机都闲了20多年了,现在又用起来,我们一起干活,热热闹闹的,心情很好。”69岁的任秀兰说。这台工农牌的缝纫机,曾是任秀兰给家人做衣服的有力帮手。如今,再次发挥余热。
  走在三座楼村,记者经常看到穿着棉袄的人。过元旦包水饺,志愿者穿着多是粉色、大红的棉袄。“村里做活动,我们都是穿着小棉袄,既喜庆,又宣传了我们的棉袄。”三座楼村妇女主任耿晓庆说。
  除了线下销售,三座楼也开了抖音直播,主播李娜已有粉丝6.7万。“我们的棉袄都是村里大婶大姨手工做的,用的是新疆长绒棉,软和又暖和,很多粉丝都喜欢。”李娜说。
  李娜直播的内容不限于卖棉袄,还直播村里的公益活动、幸福院老人的就餐、看望孤寡老人活动等。
  目前,线上销售占棉袄全部销售的三分之一。网上宣传后,线下来试穿的人不断增多。“济南、青岛、东营的比较多,远的还有北京、吉林的,团购的不少。”李娜说。
  2025年元旦当天,合作社从网上获得1500件棉衣订单。“订单增多,我们组织好人手,确保订单顺利完成,争取把小棉袄做成富民大产业。”张吉光说。
  □ 本报记者 石如宽

  1月22日,在寿光市台头镇三座楼村,隋秀云、隋秀军、马秀林、侯春花聚在任秀兰家,一起做棉袄。任秀兰拿着棉片仔细地铺到布片上,隋秀军戴着老花镜给棉衣缝边,马秀林穿针引线固定棉片,隋秀云踩着缝纫机给棉衣锁边,侯春花在一旁为棉衣钉扣子。“以前冬天没事做,我们打牌、拉呱儿,现在我们专心做棉袄,一天能做10件棉衣,挣个零花钱。”68岁的隋秀云说。
  她们从三座楼村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取棉片、布片,做成棉衣后,再到合作社结算工钱。“一件棉袄手工费是30块钱,从八月十五至今,我们团队挣了2万块钱了。”隋秀云告诉记者。
  三座楼村有做乡绣的传统,村内妇女人人都会针线活,做出的虎头帽、绣球、并蒂莲等产品,深受百姓喜爱。2023年,该村乡绣成为寿光非遗技艺,并借助电商直播线上线下推广。“做乡绣的同时,发现手工做的棉袄也有市场,就尝试做棉袄。”三座楼村党支部书记、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吉光说。
  合作社请布料厂设计好服装,买进棉片布片,会针线活的人领取做好后送来成品。目前,三座楼村及邻村共约有170人做棉袄,入冬后做棉袄3000件。
  “我家的缝纫机都闲了20多年了,现在又用起来,我们一起干活,热热闹闹的,心情很好。”69岁的任秀兰说。这台工农牌的缝纫机,曾是任秀兰给家人做衣服的有力帮手。如今,再次发挥余热。
  走在三座楼村,记者经常看到穿着棉袄的人。过元旦包水饺,志愿者穿着多是粉色、大红的棉袄。“村里做活动,我们都是穿着小棉袄,既喜庆,又宣传了我们的棉袄。”三座楼村妇女主任耿晓庆说。
  除了线下销售,三座楼也开了抖音直播,主播李娜已有粉丝6.7万。“我们的棉袄都是村里大婶大姨手工做的,用的是新疆长绒棉,软和又暖和,很多粉丝都喜欢。”李娜说。
  李娜直播的内容不限于卖棉袄,还直播村里的公益活动、幸福院老人的就餐、看望孤寡老人活动等。
  目前,线上销售占棉袄全部销售的三分之一。网上宣传后,线下来试穿的人不断增多。“济南、青岛、东营的比较多,远的还有北京、吉林的,团购的不少。”李娜说。
  2025年元旦当天,合作社从网上获得1500件棉衣订单。“订单增多,我们组织好人手,确保订单顺利完成,争取把小棉袄做成富民大产业。”张吉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