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的前景光明

2024-12-3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余永定
  2010年中国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实现V型反弹。2010年底中国GDP增速为10.6%。然而自2011年以后中国GDP增速开始逐年下跌,2019年的GDP增速为6.1%。2020年—2022年三年疫情期间中国GDP平均增速为4.7%;2023年GDP增速为5.2%;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目标是增长5%左右。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增速的持续下跌是由诸如人口老龄化、规模收益递减、环境代价、改革滞后等原因造成的,因而是必然的。问题是,谁能否定技术革命将抵消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呢?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确实无法永远维持10%左右的经济增速。但同样没有人能够证明中国经济增速只能保持在6%、5%或4%。
  在许多情况下,经济增速的变化同宏观经济政策有更密切的关系。
  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应主要看两个:“经济增长速度和通胀率”。从经济增速(失业率)和通胀率这两个指标来看,在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应该得出中国经济处于总需求不足状态的判断,并执行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但由于中国国情的复杂性,各种矛盾现象的相互交织,出于谨慎,中国政府并未推出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而是执行了中性偏紧的宏观经济政策。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标志着宏观经济政策方向的重大调整。
  面对影响经济增长的持续挑战和压力,今年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各部委相继推出增量政策,向市场释放了进一步加大货币和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的重要信号,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
  12月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之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
  2024年、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面对的三大问题是: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防范房地产业引发系统性风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央已经指明了下一阶段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纲举目张”,方向明确,其他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能够克服通缩,一举扭转自2010年开始的经济增速持续下跌的趋势,实现经济增长的企稳回升。但魔鬼隐藏在细节之中。相信即将召开的2025年“两会”将推出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具体计划,并制定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的配套措施。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的前景光明。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2010年中国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实现V型反弹。2010年底中国GDP增速为10.6%。然而自2011年以后中国GDP增速开始逐年下跌,2019年的GDP增速为6.1%。2020年—2022年三年疫情期间中国GDP平均增速为4.7%;2023年GDP增速为5.2%;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目标是增长5%左右。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增速的持续下跌是由诸如人口老龄化、规模收益递减、环境代价、改革滞后等原因造成的,因而是必然的。问题是,谁能否定技术革命将抵消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呢?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确实无法永远维持10%左右的经济增速。但同样没有人能够证明中国经济增速只能保持在6%、5%或4%。
  在许多情况下,经济增速的变化同宏观经济政策有更密切的关系。
  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应主要看两个:“经济增长速度和通胀率”。从经济增速(失业率)和通胀率这两个指标来看,在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应该得出中国经济处于总需求不足状态的判断,并执行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但由于中国国情的复杂性,各种矛盾现象的相互交织,出于谨慎,中国政府并未推出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而是执行了中性偏紧的宏观经济政策。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标志着宏观经济政策方向的重大调整。
  面对影响经济增长的持续挑战和压力,今年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各部委相继推出增量政策,向市场释放了进一步加大货币和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的重要信号,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
  12月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之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
  2024年、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面对的三大问题是: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防范房地产业引发系统性风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央已经指明了下一阶段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纲举目张”,方向明确,其他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能够克服通缩,一举扭转自2010年开始的经济增速持续下跌的趋势,实现经济增长的企稳回升。但魔鬼隐藏在细节之中。相信即将召开的2025年“两会”将推出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具体计划,并制定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的配套措施。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的前景光明。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