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动起来,游起来,“好运山东”IP闪亮

2024-12-1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由静 钱海
  
  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紧张激烈的腰旗橄榄球赛拉开战幕,与此同时,场地另一端的飞盘比赛比分正交替上升,吸引现场观众屏息凝视……
  这一幕发生在不久前在青岛O-Park橙岛时尚体育公园举行的2024“好运山东·逐梦深蓝”时尚体育联赛上。这是山东重点打造的“四沿”引领型赛事项目之一。联赛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走过烟台、日照、青岛三座城市,在齐鲁大地掀起了“运动+社交”的热潮。
  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体育如何作为?这是山东体育人深入思考的问题。
  “体育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举办体育赛事、发展赛事经济对于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乔云萍说,全省体育系统坚持守正创新、全面求强,全力打响“好运山东”体育赛事品牌,构建沿黄、沿海、沿大运河、沿齐长城“四沿”赛事体系,推出马拉松、铁人三项、航空等城市联赛,着力培育体育赛事新动能、助力赛事经济实现新跨越。
  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共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近8万场,其中国家级以上赛事75项,赛事受众1000人以上的大型赛事525项,赛事受众总规模为514.35万人次,其中本地受众规模为350.80万人次,外地受众规模为163.55万人次。
打造多层次
自主IP品牌赛事体系

  1.5万名参赛选手从金沙滩啤酒城出发,奔跑在山海环绕的赛道上,共同感受一座海滨城市的青春与活力……今年5月,青岛西海岸半程马拉松率先开赛,拉开了山东马拉松城市联赛的序幕。
  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体育大省,山东自然资源丰富,城市基础设施、体育场馆完善,发展赛事经济基础扎实、潜力巨大。“近年来,山东以省政府和省体育局名义制定了一系列推动体育产业和赛事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今年又专门出台了《加快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山东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好运山东”赛事品牌为引领,山东积极培育自主品牌赛事,持续加大优质赛事和服务的供给。
  ——“四沿”赛事体育特色十足、亮点纷呈。聚焦山东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体验廊道、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部署,构建沿黄、沿海、沿大运河、沿齐长城“四沿”赛事体系,今年8项24场“四沿”赛事成为各地城市发展的亮丽名片。
  ——在全国首创省级马拉松城市联赛。好运山东·2024年山东省马拉松城市联赛丰富奖项设置,采用积分制与排名系统,极大地激发了跑者的参赛热情。13场城市马拉松赛吸引了近20万跑者,形成了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运动热潮。
  ——冰雪系列赛精英汇聚、规模空前。当下,冰雪系列赛及嘉年华活动正在山东各地筹备开展。“好运山东”山东省冰雪系列赛从12月启动,将在山东8个城市进行双板滑雪大回转、单板滑雪大回转、短道速滑赛、花样滑冰赛等多项比赛。还有冰雪科普展、冰雪装备展等活动。
  在“好运山东”品牌引领下,马拉松城市联赛、冰雪系列赛及嘉年华和“四沿”联赛,构成了山东“四沿两线”的体育赛事体系,也让“好运山东”的体育赛事IP更加闪亮。
点燃全民健身热情
  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赛事引领,以赛促动,山东用丰富的体育赛事让体育运动深度融入百姓生活。
  今年5月14日,2024年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国邀请赛(济南站)在三涧溪村开赛。不同于在田径场上完成的达标测试赛,此次比赛与三涧溪村村容村貌有机融合,运动员完成比赛后就可以走走转转,感受当地新面貌、新变化。漫步村庄,随处可见全民健身路径、乒乓球台、足篮球运动场,村里长年开展广场舞、秧歌、太极拳(剑)、健身气功、大鼓等文体活动。
  体育赛事,在竞技场之外点燃了全民参与健身的热情。
  在日照,不少人从64.4公里的健身绿道开启崭新的一天。日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6%,国民体质合格率稳定在93%以上。
  在济南,赛事延伸到商圈、景区和社区:在商圈有轮滑、飞盘、电竞等新潮活动;在景区有滑雪、登山、龙舟、越野等赛事;在社区有“村超”、“村BA”、健身达人挑战赛等互动性活动。
  在德州夏津,马颊河畔村级篮球比赛、宋楼镇“村拔河”等民间群众体育活动火爆出圈。夏津470个行政村和城区20个公园都实现了健身路径全覆盖。
  在山东,群众参与体育活动、观赛参赛热情高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上,每次锻炼持续30分钟以上的人)比例达到41.6%(全国比例为37.2%)。
  为群众创造更加便捷舒适的健身条件,山东不断增加高品质公共体育设施供给。截至2023年底,山东共有体育场地27.84万个,面积达2.95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25平方米,均高于全国水平。
  “努力推动赛事服务向基层延伸,让群众对赛事活动更加可感可及。”在今年举行的全省群众体育工作会议暨第二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创建工作推进会上,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成为山东群众体育工作主要任务。
  发挥“乘数效应”“带动效应”“融合效应”
  体育赛事,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山东发挥好体育赛事的“乘数效应”“带动效应”“融合效应”,充分展现体育赛事的综合效益。
  在马拉松城市联赛期间,山东将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联赛推出“赛事+”联动项目,实现了由“参加一场赛”到“游历一座城”的赛事活动消费延伸链条。
  办好一场赛,带动一座城。今年以来,乐陵市依托体育产业和千年枣林生态优势,推动自行车友好城市建设,精心打造了枣林风景带、沿河景观带等多条精品骑行线路,承办了“体总杯”全国体操团体锦标赛、全国飞盘锦标赛等一系列体育赛事,体育旅游正在加速释放消费新活力。
  以赛为媒,山东积极做好“赛事+”文章:定期发布“跟着赛事去旅行”赛事目录,构建“一日比赛、多日驻留,一人参赛、全家旅游”的体育旅游新模式;组织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打造一批赛事消费新场景;推动赛事活动向乡村延伸,以“美丽乡村”为主题大力开展“村超”“村BA”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赛事活动,将体育赛事与农产品展销、特色民宿、乡村旅游等产业串联起来,为乡村振兴增添体育活力……
  据权威机构评估,仅525项大型赛事为山东省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就达到了83.41亿元,产出效应(赛事对GDP的贡献)151.29亿元,就业效应(因赛事而新增就业岗位数)9.71万个。另外“好运山东”9项引领性联赛共带来直接经济效益4.23亿元,产出效应9.59亿元。
  “打造‘好运山东’赛事品牌是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乔云萍表示,下一步将加力推动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好运山东”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自主IP赛事品牌,成为继“好客山东”“好品山东”之后山东美好形象又一响亮表达。
  □由静 钱海
  
  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紧张激烈的腰旗橄榄球赛拉开战幕,与此同时,场地另一端的飞盘比赛比分正交替上升,吸引现场观众屏息凝视……
  这一幕发生在不久前在青岛O-Park橙岛时尚体育公园举行的2024“好运山东·逐梦深蓝”时尚体育联赛上。这是山东重点打造的“四沿”引领型赛事项目之一。联赛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走过烟台、日照、青岛三座城市,在齐鲁大地掀起了“运动+社交”的热潮。
  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体育如何作为?这是山东体育人深入思考的问题。
  “体育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举办体育赛事、发展赛事经济对于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乔云萍说,全省体育系统坚持守正创新、全面求强,全力打响“好运山东”体育赛事品牌,构建沿黄、沿海、沿大运河、沿齐长城“四沿”赛事体系,推出马拉松、铁人三项、航空等城市联赛,着力培育体育赛事新动能、助力赛事经济实现新跨越。
  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共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近8万场,其中国家级以上赛事75项,赛事受众1000人以上的大型赛事525项,赛事受众总规模为514.35万人次,其中本地受众规模为350.80万人次,外地受众规模为163.55万人次。
打造多层次
自主IP品牌赛事体系

  1.5万名参赛选手从金沙滩啤酒城出发,奔跑在山海环绕的赛道上,共同感受一座海滨城市的青春与活力……今年5月,青岛西海岸半程马拉松率先开赛,拉开了山东马拉松城市联赛的序幕。
  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体育大省,山东自然资源丰富,城市基础设施、体育场馆完善,发展赛事经济基础扎实、潜力巨大。“近年来,山东以省政府和省体育局名义制定了一系列推动体育产业和赛事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今年又专门出台了《加快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山东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好运山东”赛事品牌为引领,山东积极培育自主品牌赛事,持续加大优质赛事和服务的供给。
  ——“四沿”赛事体育特色十足、亮点纷呈。聚焦山东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体验廊道、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部署,构建沿黄、沿海、沿大运河、沿齐长城“四沿”赛事体系,今年8项24场“四沿”赛事成为各地城市发展的亮丽名片。
  ——在全国首创省级马拉松城市联赛。好运山东·2024年山东省马拉松城市联赛丰富奖项设置,采用积分制与排名系统,极大地激发了跑者的参赛热情。13场城市马拉松赛吸引了近20万跑者,形成了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运动热潮。
  ——冰雪系列赛精英汇聚、规模空前。当下,冰雪系列赛及嘉年华活动正在山东各地筹备开展。“好运山东”山东省冰雪系列赛从12月启动,将在山东8个城市进行双板滑雪大回转、单板滑雪大回转、短道速滑赛、花样滑冰赛等多项比赛。还有冰雪科普展、冰雪装备展等活动。
  在“好运山东”品牌引领下,马拉松城市联赛、冰雪系列赛及嘉年华和“四沿”联赛,构成了山东“四沿两线”的体育赛事体系,也让“好运山东”的体育赛事IP更加闪亮。
点燃全民健身热情
  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赛事引领,以赛促动,山东用丰富的体育赛事让体育运动深度融入百姓生活。
  今年5月14日,2024年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国邀请赛(济南站)在三涧溪村开赛。不同于在田径场上完成的达标测试赛,此次比赛与三涧溪村村容村貌有机融合,运动员完成比赛后就可以走走转转,感受当地新面貌、新变化。漫步村庄,随处可见全民健身路径、乒乓球台、足篮球运动场,村里长年开展广场舞、秧歌、太极拳(剑)、健身气功、大鼓等文体活动。
  体育赛事,在竞技场之外点燃了全民参与健身的热情。
  在日照,不少人从64.4公里的健身绿道开启崭新的一天。日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6%,国民体质合格率稳定在93%以上。
  在济南,赛事延伸到商圈、景区和社区:在商圈有轮滑、飞盘、电竞等新潮活动;在景区有滑雪、登山、龙舟、越野等赛事;在社区有“村超”、“村BA”、健身达人挑战赛等互动性活动。
  在德州夏津,马颊河畔村级篮球比赛、宋楼镇“村拔河”等民间群众体育活动火爆出圈。夏津470个行政村和城区20个公园都实现了健身路径全覆盖。
  在山东,群众参与体育活动、观赛参赛热情高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上,每次锻炼持续30分钟以上的人)比例达到41.6%(全国比例为37.2%)。
  为群众创造更加便捷舒适的健身条件,山东不断增加高品质公共体育设施供给。截至2023年底,山东共有体育场地27.84万个,面积达2.95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25平方米,均高于全国水平。
  “努力推动赛事服务向基层延伸,让群众对赛事活动更加可感可及。”在今年举行的全省群众体育工作会议暨第二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创建工作推进会上,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成为山东群众体育工作主要任务。
  发挥“乘数效应”“带动效应”“融合效应”
  体育赛事,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山东发挥好体育赛事的“乘数效应”“带动效应”“融合效应”,充分展现体育赛事的综合效益。
  在马拉松城市联赛期间,山东将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联赛推出“赛事+”联动项目,实现了由“参加一场赛”到“游历一座城”的赛事活动消费延伸链条。
  办好一场赛,带动一座城。今年以来,乐陵市依托体育产业和千年枣林生态优势,推动自行车友好城市建设,精心打造了枣林风景带、沿河景观带等多条精品骑行线路,承办了“体总杯”全国体操团体锦标赛、全国飞盘锦标赛等一系列体育赛事,体育旅游正在加速释放消费新活力。
  以赛为媒,山东积极做好“赛事+”文章:定期发布“跟着赛事去旅行”赛事目录,构建“一日比赛、多日驻留,一人参赛、全家旅游”的体育旅游新模式;组织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打造一批赛事消费新场景;推动赛事活动向乡村延伸,以“美丽乡村”为主题大力开展“村超”“村BA”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赛事活动,将体育赛事与农产品展销、特色民宿、乡村旅游等产业串联起来,为乡村振兴增添体育活力……
  据权威机构评估,仅525项大型赛事为山东省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就达到了83.41亿元,产出效应(赛事对GDP的贡献)151.29亿元,就业效应(因赛事而新增就业岗位数)9.71万个。另外“好运山东”9项引领性联赛共带来直接经济效益4.23亿元,产出效应9.59亿元。
  “打造‘好运山东’赛事品牌是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乔云萍表示,下一步将加力推动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好运山东”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自主IP赛事品牌,成为继“好客山东”“好品山东”之后山东美好形象又一响亮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