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校地“交融互济” 助力“花开有声”

2024-12-05 作者: 王原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高志强 付小政      本报记者 王原

  积极对接当地特色优势产业需求,把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第一要务,更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是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办学的重要遵循。近年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全力服务规模快速扩张的潍坊花卉产业,将花卉学院转型为专业更加综合的农林科技学院,真正做到了校地“交融互济”,助力“花开有声”。
根植地方需求,“专业群”建设对接“产业链”
  早在20世纪80年代,潍坊工程职业学院驻地潍坊青州就开始有组织地种植花卉。2011年,该校就敏锐地捕捉到花卉产业蕴含的发展潜力,与青州市政府携手校地合作创办全省首所“花卉学院”,开设涉农相关专业,与当地花卉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到企业亲身体验现代农业的魅力,推动他们认识农业、了解农业、认同农业。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潍坊花卉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已培育形成千亿级全产业链。草花产量全国第一、蝴蝶兰产销量占国内市场的2/3、多肉产量占全国的半壁江山,3年蝉联山东省农产品基地品牌评价第一名,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该校紧盯高技能产业人才的需求,顺势而为将花卉学院转型为专业更加综合的农林科技学院,2022年又联合两家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共建“花卉与蔬菜产业学院”,构建以花卉生产与花艺专业为重点的特色花卉专业群,形成融合现代生物技术、数智技术的全产业链条的专业布局,适应花卉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发展,真正实现了由“基础好、条件好”向“服务好、支撑好”的转变。
深耕人才培养,“新花农”培育点亮“兴农梦”
  为培养更多适应花卉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树立“向企业学习、与企业合作、为企业服务”的理念,扎根县域办学,聚焦花卉产业链的育种育苗、生产、销售等要素环节,把课堂搬到企业、花棚、田间,让“学生变花农,花农变学生”。68%以上的毕业生在当地花卉行业就业,毕业技能与岗位需求匹配度达到96%。近3年,该校学生在各类赛事中获奖50余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8项,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面向花农、产业工人等开展技术培训,累计培训5万多人次。
  坚持育引并重,该校广泛吸纳行业内的领军人物与资深工程师作为兼职导师,与校内专任教师紧密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目前,该校花卉生产与园艺专业群拥有博士11人、教授7人、副教授2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专家3人、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1人、省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
聚焦科技研发,“组合式”服务催生“新优势”
  塑造产业发展优势离不开科技支撑。该校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围绕花卉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布局补短板和锻长板并重的创新链,探索推进产业端、学校端“双向奔赴”,助力花卉产业插上科技创新“硬翅膀”。该校与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共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各类创新平台10余个,完成省农业良种工程(南种北繁)2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
  花卉企业一头连着小农户,一头连着大市场。针对企业生产管理中遇到的设备、技术等问题,该校组建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推动校企合作由“互补型”向“融合型”转变。聚焦花卉产业链的育种育苗、生产、销售等关键环节,通过田间课堂、定向培养、专项培训等方式,送技下乡、送策入户,培训对象涵盖乡镇工作人员、小微企业家、企业电商负责人、花农等群体,开展技术服务178项,解决技术难题120多项,选育花卉新品种256个,指导379个花棚种植,推广面积15000亩,年带动经济增收超3亿元。
  □ 本报通讯员 高志强 付小政      本报记者 王原

  积极对接当地特色优势产业需求,把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第一要务,更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是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办学的重要遵循。近年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全力服务规模快速扩张的潍坊花卉产业,将花卉学院转型为专业更加综合的农林科技学院,真正做到了校地“交融互济”,助力“花开有声”。
根植地方需求,“专业群”建设对接“产业链”
  早在20世纪80年代,潍坊工程职业学院驻地潍坊青州就开始有组织地种植花卉。2011年,该校就敏锐地捕捉到花卉产业蕴含的发展潜力,与青州市政府携手校地合作创办全省首所“花卉学院”,开设涉农相关专业,与当地花卉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到企业亲身体验现代农业的魅力,推动他们认识农业、了解农业、认同农业。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潍坊花卉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已培育形成千亿级全产业链。草花产量全国第一、蝴蝶兰产销量占国内市场的2/3、多肉产量占全国的半壁江山,3年蝉联山东省农产品基地品牌评价第一名,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该校紧盯高技能产业人才的需求,顺势而为将花卉学院转型为专业更加综合的农林科技学院,2022年又联合两家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共建“花卉与蔬菜产业学院”,构建以花卉生产与花艺专业为重点的特色花卉专业群,形成融合现代生物技术、数智技术的全产业链条的专业布局,适应花卉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发展,真正实现了由“基础好、条件好”向“服务好、支撑好”的转变。
深耕人才培养,“新花农”培育点亮“兴农梦”
  为培养更多适应花卉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树立“向企业学习、与企业合作、为企业服务”的理念,扎根县域办学,聚焦花卉产业链的育种育苗、生产、销售等要素环节,把课堂搬到企业、花棚、田间,让“学生变花农,花农变学生”。68%以上的毕业生在当地花卉行业就业,毕业技能与岗位需求匹配度达到96%。近3年,该校学生在各类赛事中获奖50余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8项,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面向花农、产业工人等开展技术培训,累计培训5万多人次。
  坚持育引并重,该校广泛吸纳行业内的领军人物与资深工程师作为兼职导师,与校内专任教师紧密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目前,该校花卉生产与园艺专业群拥有博士11人、教授7人、副教授2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专家3人、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1人、省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
聚焦科技研发,“组合式”服务催生“新优势”
  塑造产业发展优势离不开科技支撑。该校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围绕花卉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布局补短板和锻长板并重的创新链,探索推进产业端、学校端“双向奔赴”,助力花卉产业插上科技创新“硬翅膀”。该校与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共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各类创新平台10余个,完成省农业良种工程(南种北繁)2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
  花卉企业一头连着小农户,一头连着大市场。针对企业生产管理中遇到的设备、技术等问题,该校组建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推动校企合作由“互补型”向“融合型”转变。聚焦花卉产业链的育种育苗、生产、销售等关键环节,通过田间课堂、定向培养、专项培训等方式,送技下乡、送策入户,培训对象涵盖乡镇工作人员、小微企业家、企业电商负责人、花农等群体,开展技术服务178项,解决技术难题120多项,选育花卉新品种256个,指导379个花棚种植,推广面积15000亩,年带动经济增收超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