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域下高校精准思政建设

2024-11-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张宝亮 冯兰东 李建民
  
  数据化社会革新不仅改变了生产和生活方式,更为人们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数据视角”。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践中,依托大数据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转向。“精准思政”成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具体体现,更是“因势而新”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具体应用和深刻实践。
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反馈,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数据化”转向“精准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密切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更能精准施策。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与时代发展不同频、教育理念滞后、队伍建设涣散等难题,以大数据资源、技术与方法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将学生在校园的基础数据、生活数据、学习数据、心理数据进行收集,建立“一生一档”,实现“一生一策”,不断为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
  2.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更能精准研判。通过对大数据的精准分析,有助于帮助教育工作者摆脱传统行为模式,建立“分析—预判—解决”的数据化干预模式,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行为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充分发挥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舆情预警、心理危机干预等积极作用。
  3.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性,更能精准调控。大数据可以实现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留痕和记录,具有直观性和可视化的表征,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及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阶段量化、过程分析,实现动态掌握。例如:根据大数据剖析出适合学生精准化转向的教育模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给予合理性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以期达到最优效果。
大数据赋能精准思政的优化路径
  (一)打造数据化支持平台
  运用大数据技术,充分挖掘加工学生的基础数据、生活数据、学习数据、心理数据,探索“动态监测、实时预警、反馈调整”三位一体的数据化支持平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转向。
  1.动态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是一个抽象概念,与个人志趣、学习生活、心理状况密切关联,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动态监测。打造不同数据之间互融互通的数据化支持平台,通过智能终端收集、分析学生的相关数据信息。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挖掘数据之间的关联,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2.实时预警:过程预测与干预。通过对学生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于潜在的风险及时预警,防止产生更严重的问题。探索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预警—干预—反馈”的全过程评价模式。例如,学生因为生活中接触新媒体推送的同质化信息较多,容易出现“信息茧房”效应,这也是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精准地对相关学生群体进行教育和疏导,进而有效减少网络舆情群体极化。
  3.反馈调整:决策支持与推进。通过对学生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学生舆情、心理、学习等情况进行有效预判与干预,将结果以直观的方式反馈给高校,为决策提供支持,学校根据具体信息及时做出有效调整,有助于提供精准化教育方案。传统数据时代,决策信息来源有限,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是决策者判断的主要依据。大数据时代,借助数据自动化处理和分析使决策走向科学化、精准化。
  (二)构建辅助性运行机制
  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数据化”转向“精准化”,建立135辅助性运行机制。1即紧紧围绕“精准思政”这一中心任务;3即坚持“交互性、主体性、系统性”三个基本原则;5即开展“精心教育、精细管理、精致服务、精确评价、精密规划”五个专项行动。
  1.围绕一个中心任务。精准思政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为导向,聚焦精准思政建设,建立“一生一档”数据模型,制订“一生一策”精准化方案,实现精准施策。
  2.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交互性原则。大数据时代,人、数据、环境等不同类型的数据需要交互互联,并以这种多维交互为基础实现数据共享与智能运算,从而构建数据化运转新模式。二是主体性原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准思政的落脚点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思想认识、行为方式符合社会的主流需求。三是系统性原则。坚持系统观念,实现所有数据的同步处理,防止出现数据不相容、不相同的情况。
  3.开展五个专项行动。一是精心教育。凝聚起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教师的合力,结合大数据分析结果,提供更为精准的教育内容,把之前的“大锅饭”式教育转化为“配餐”式教育。二是精细管理。利用大数据实现学生管理的精细化,对学生各种数据实现量化管理,坚持约束性与包容性并存理念,及时处置各项预警信息,不断提升学生思想境界。三是精致服务。始终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要尽量满足,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四是精确评价。依托大数据信息处理和分析,为学生“精准画像”,过程和结果并重,对学生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评价,在学生推优和考核中作为重要参考。五是精密规划。结合大数据分析,对学生开展一对一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发展之中。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本文系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3JDSZ3175)
  □张宝亮 冯兰东 李建民
  
  数据化社会革新不仅改变了生产和生活方式,更为人们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数据视角”。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践中,依托大数据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转向。“精准思政”成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具体体现,更是“因势而新”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具体应用和深刻实践。
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反馈,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数据化”转向“精准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密切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更能精准施策。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与时代发展不同频、教育理念滞后、队伍建设涣散等难题,以大数据资源、技术与方法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将学生在校园的基础数据、生活数据、学习数据、心理数据进行收集,建立“一生一档”,实现“一生一策”,不断为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
  2.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更能精准研判。通过对大数据的精准分析,有助于帮助教育工作者摆脱传统行为模式,建立“分析—预判—解决”的数据化干预模式,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行为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充分发挥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舆情预警、心理危机干预等积极作用。
  3.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性,更能精准调控。大数据可以实现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留痕和记录,具有直观性和可视化的表征,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及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阶段量化、过程分析,实现动态掌握。例如:根据大数据剖析出适合学生精准化转向的教育模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给予合理性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以期达到最优效果。
大数据赋能精准思政的优化路径
  (一)打造数据化支持平台
  运用大数据技术,充分挖掘加工学生的基础数据、生活数据、学习数据、心理数据,探索“动态监测、实时预警、反馈调整”三位一体的数据化支持平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转向。
  1.动态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是一个抽象概念,与个人志趣、学习生活、心理状况密切关联,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动态监测。打造不同数据之间互融互通的数据化支持平台,通过智能终端收集、分析学生的相关数据信息。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挖掘数据之间的关联,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2.实时预警:过程预测与干预。通过对学生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于潜在的风险及时预警,防止产生更严重的问题。探索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预警—干预—反馈”的全过程评价模式。例如,学生因为生活中接触新媒体推送的同质化信息较多,容易出现“信息茧房”效应,这也是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精准地对相关学生群体进行教育和疏导,进而有效减少网络舆情群体极化。
  3.反馈调整:决策支持与推进。通过对学生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学生舆情、心理、学习等情况进行有效预判与干预,将结果以直观的方式反馈给高校,为决策提供支持,学校根据具体信息及时做出有效调整,有助于提供精准化教育方案。传统数据时代,决策信息来源有限,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是决策者判断的主要依据。大数据时代,借助数据自动化处理和分析使决策走向科学化、精准化。
  (二)构建辅助性运行机制
  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数据化”转向“精准化”,建立135辅助性运行机制。1即紧紧围绕“精准思政”这一中心任务;3即坚持“交互性、主体性、系统性”三个基本原则;5即开展“精心教育、精细管理、精致服务、精确评价、精密规划”五个专项行动。
  1.围绕一个中心任务。精准思政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为导向,聚焦精准思政建设,建立“一生一档”数据模型,制订“一生一策”精准化方案,实现精准施策。
  2.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交互性原则。大数据时代,人、数据、环境等不同类型的数据需要交互互联,并以这种多维交互为基础实现数据共享与智能运算,从而构建数据化运转新模式。二是主体性原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准思政的落脚点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思想认识、行为方式符合社会的主流需求。三是系统性原则。坚持系统观念,实现所有数据的同步处理,防止出现数据不相容、不相同的情况。
  3.开展五个专项行动。一是精心教育。凝聚起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教师的合力,结合大数据分析结果,提供更为精准的教育内容,把之前的“大锅饭”式教育转化为“配餐”式教育。二是精细管理。利用大数据实现学生管理的精细化,对学生各种数据实现量化管理,坚持约束性与包容性并存理念,及时处置各项预警信息,不断提升学生思想境界。三是精致服务。始终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对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要尽量满足,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四是精确评价。依托大数据信息处理和分析,为学生“精准画像”,过程和结果并重,对学生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评价,在学生推优和考核中作为重要参考。五是精密规划。结合大数据分析,对学生开展一对一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发展之中。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本文系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3JDSZ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