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浪潮集团

抢滩大模型赛道 打造发展新引擎

2024-11-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高玉龙

  近年来,大模型浪潮席卷全球,并持续火热。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军企业,浪潮集团抢抓大模型风口,快速布局,从海若大模型、海岳大模型、知业大模型,到OMEGA通信大模型、筑瓴节能大模型、智产工业大模型等等,浪潮集团已经形成了涵盖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多领域大模型,持续打造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的新引擎。
拥抱大模型 培育行业新业态
  病程、症状严重程度、潜在诱因……打开某三甲医院的智能问诊对话框,多维度的询问依次展开。这背后是海若医疗大模型的技术支撑。在和患者对话结束后,大模型5秒内即可自动生成标准规范的电子病历,且准确率达90%以上。
  如今,海若大模型智能问诊正在助力诊疗服务更高效。大模型将患者病历发送至医生电脑端,让医生的坐诊时间用在“刀刃”上。在实际应用中,海若智能预问诊已经在多个三甲医院进行试点。
  2023年,是AI大模型爆发元年,科技大厂、中小企业、科研院所纷纷入局。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军企业,浪潮集团也在这一年迎来了大模型的爆发。
  抢抓机遇,超前布局,由浪潮云打造的浪潮海若大模型于2023年12月正式通过备案上线,成为山东首家通过网信办备案的大模型产品。这是浪潮集团首个通过中央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及“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双备案的大模型。5月份,全球权威赛事QASC挑战赛更新了国际排名结果,浪潮海若大模型成功斩获榜单第一名。
  虽然诞生时间不长,但是如今大模型已经真正在改变生产生活。海若大模型目前已覆盖政府、医疗、制造等十余个行业。基于云舟联盟1000余家生态伙伴,浪潮云以海若大模型强大的基础模型能力为底座,重点扶持了40余家行业生态伙伴,面向水利、烟草等行业共同开发打造了300余个行业大模型场景。
  据悉,山东省已有4个大模型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其中,浪潮集团的海若大模型、知业大模型占据两席。除此以外,浪潮集团还上线了“焱宇”行业大模型、海岳大模型、九霄知言大模型、OMEGA通信大模型、筑瓴节能大模型、智产工业大模型等诸多大模型产品,涵盖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浪潮智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筑瓴节能大模型为例,该模型瞄准建筑节能领域。筑瓴节能大模型目前应用在某园区项目中,对冷热源系统、照明系统和给排水系统进行数据采集、适度改造和AI自主寻优,预计能耗下降15%以上,空调暖通系统的COP值在7以上。
  在浪潮集团,大模型生态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大模型产业加速发展。
应用落地提速 赋能生产生活
  2024年,大模型进入到应用年。专业化、垂类化以及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的垂域大模型发展趋势日益凸显。垂直大模型正以其强大的理解、推理、生成能力,加速大模型在千行百业细分领域场景中落地,为企业数字化创新、运营模式变革带来无限可能。
  一套建筑施工方案的编制,用传统人工方式编制,需要数周,如今利用大模型,只需要短短几天。这是某大型建筑央企基于浪潮海岳大模型,接入企业自身专业知识,创新研发的多智能体协同文档智能编制技术,打造了一套建筑施工方案智能编制平台,提高了建筑施工方案的编制效率及文档的完整性、合规性和精准性。
  “当前,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大模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向产业融合,成为驱动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加快大模型技术能力创新,并加速其在企业中的落地应用,是新时代赋能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浪潮通软总经理魏代森表示,浪潮海岳大模型基于公司在大型集团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运营领域30多年的行业深耕,120万家客户、万亿级训练数据,精准定位于行业级、场景级垂域大模型,聚焦制造、粮食、矿山、水务、化工、医疗等十大行业,覆盖从模型到工程化,再到应用的大模型落地全生命周期。
  海岳大模型在应用层不断深化创新,和海岳软件结合,打造了智能问答、对话式数据分析、智能搜索、智能文档生成、智能文档审核、智能低代码开发六大开箱即用的大模型原子能力,融合企业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场景,在“大模型+财务”“大模型+制造”等领域沉淀超200项智能应用服务,深度赋能企业智能场景落地。
  而知业大模型则瞄准了工业领域。“2023年3月,浪潮云洲组建了知业大模型的研发团队,迅速投入大模型相关技术的预研、开发及验证工作。”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商广勇介绍,考虑到通用大模型在工业场景落地中存在的实时性不足、可信度低、准确性与可解释性差等问题,知业大模型定位要做一个“更懂行业”的工业大模型。
  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如火如荼、大模型赛道奔涌向前之时,浪潮如何在大模型应用中抢占先机?商广勇介绍,浪潮云洲依托知业大模型坚实的技术底座,立足重点行业痛点难题,深入龙头企业调研分析,聚焦关键场景重点突破,形成“1个基础模型+N个行业模型+X种场景应用”的大模型应用推广模式,截至目前,已累计打造铝业、机械、风电等5款行业大模型,形成工艺优化、柔性生产、风电运维等15款场景大模型。
  以线缆行业应用为例,浪潮云洲深入行业的领军企业亨通集团调研交流,梳理企业在生产流程优化、产品质量控制、设备检修维护等方面的难点问题,研讨与大模型技术的结合点,进而聚焦场景形成大模型解决方案。浪潮云洲以知业大模型为技术底座,通过开展线缆行业数据采集治理、知识库搭建、大模型行业调优等一系列工作,经过两个月的建设周期,联合亨通共同打造了线缆行业大模型,并上线了线缆知识咨询助手、文档智能审查助手、设备智能运维助手、生产工艺优化助手等大模型AI应用,解决了企业内部数据分散且获取成本高、设备维护费时费力、生产工艺复杂且优化困难等一系列痛点问题。
  浪潮集团正持续助力大模型快速落地到千行百业,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
以创新应对挑战 引领数智时代浪潮
  如今,大模型的应用加快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进程,推动着智能时代的深刻变革。不过,大模型应用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
  浪潮云总经理颜亮认为,伴随大模型在各行各业加速落地,行业大模型成为落地“人工智能+”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跨越技术和业务结合的鸿沟,提高两者的结合度,成为加速推动行业落地的关键之举。此外,面向智能和业务场景的整体集成,也考验企业对这个行业的业务认知能力和整合集成能力。任何一家技术企业都不可能具备所有业务知识,让行业伙伴一起进入生态运营,才能形成解决困难的能力。
  “目前知业大模型研发团队缺少具备行业知识储备的多技术复合型人才,对行业和企业数据缺少业务理解,很难从多源异构的海量数据中治理得到用于模型调优的高质量数据集,影响知业大模型产品工程化落地应用。”商广勇表示。为此,知业大模型将依托大模型重点科研项目,采用“专项人才引进+产学研协作研发”的模式,提升知业大模型团队规模和技术水平,重点对小样本调优、多任务学习等大模型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突破。同时,依托重点应用项目,加强各行业基础数据的采集、清洗及治理,联合外部专家进行重点行业的业务知识体系梳理、建模,形成行业基础语料库和高质量数据集,支撑行业知识库、知识图谱构建以及行业大模型调优。
  如何让大模型更能够贴合企业需求,也是海岳大模型一直在探索的问题。魏代森介绍,面对这些挑战,浪潮通软持续加大人工智能研发投入。2023年9月,浪潮通软发布海岳大模型1.0版本,目前已迭代了8个小版本、2个大版本。“海岳大模型3.0研发策略是持续深化场景创新,与浪潮海岳相结合,打造200+智能场景,赋能企业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实现决策智能化,构建大模型、大平台、大生态的智能应用发展新蓝图。”魏代森表示。
  除此以外,浪潮通信信息总经理张传刚认为,应用成本太高也是目前阻碍大模型落地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浪潮通信信息下一步将会重点研究中等规模的模型,即参数量不超过100亿的模型,以降低客户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同时加强AI智能体的自主创新、能力沉淀及价值落地,推动大模型的更广泛应用。
  在大模型的赛道上,浪潮集团正在积极抢占有利位置,推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发展,孕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助力数字强省、数字中国建设。
  □高玉龙

  近年来,大模型浪潮席卷全球,并持续火热。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军企业,浪潮集团抢抓大模型风口,快速布局,从海若大模型、海岳大模型、知业大模型,到OMEGA通信大模型、筑瓴节能大模型、智产工业大模型等等,浪潮集团已经形成了涵盖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多领域大模型,持续打造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的新引擎。
拥抱大模型 培育行业新业态
  病程、症状严重程度、潜在诱因……打开某三甲医院的智能问诊对话框,多维度的询问依次展开。这背后是海若医疗大模型的技术支撑。在和患者对话结束后,大模型5秒内即可自动生成标准规范的电子病历,且准确率达90%以上。
  如今,海若大模型智能问诊正在助力诊疗服务更高效。大模型将患者病历发送至医生电脑端,让医生的坐诊时间用在“刀刃”上。在实际应用中,海若智能预问诊已经在多个三甲医院进行试点。
  2023年,是AI大模型爆发元年,科技大厂、中小企业、科研院所纷纷入局。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军企业,浪潮集团也在这一年迎来了大模型的爆发。
  抢抓机遇,超前布局,由浪潮云打造的浪潮海若大模型于2023年12月正式通过备案上线,成为山东首家通过网信办备案的大模型产品。这是浪潮集团首个通过中央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及“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双备案的大模型。5月份,全球权威赛事QASC挑战赛更新了国际排名结果,浪潮海若大模型成功斩获榜单第一名。
  虽然诞生时间不长,但是如今大模型已经真正在改变生产生活。海若大模型目前已覆盖政府、医疗、制造等十余个行业。基于云舟联盟1000余家生态伙伴,浪潮云以海若大模型强大的基础模型能力为底座,重点扶持了40余家行业生态伙伴,面向水利、烟草等行业共同开发打造了300余个行业大模型场景。
  据悉,山东省已有4个大模型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其中,浪潮集团的海若大模型、知业大模型占据两席。除此以外,浪潮集团还上线了“焱宇”行业大模型、海岳大模型、九霄知言大模型、OMEGA通信大模型、筑瓴节能大模型、智产工业大模型等诸多大模型产品,涵盖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浪潮智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筑瓴节能大模型为例,该模型瞄准建筑节能领域。筑瓴节能大模型目前应用在某园区项目中,对冷热源系统、照明系统和给排水系统进行数据采集、适度改造和AI自主寻优,预计能耗下降15%以上,空调暖通系统的COP值在7以上。
  在浪潮集团,大模型生态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大模型产业加速发展。
应用落地提速 赋能生产生活
  2024年,大模型进入到应用年。专业化、垂类化以及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的垂域大模型发展趋势日益凸显。垂直大模型正以其强大的理解、推理、生成能力,加速大模型在千行百业细分领域场景中落地,为企业数字化创新、运营模式变革带来无限可能。
  一套建筑施工方案的编制,用传统人工方式编制,需要数周,如今利用大模型,只需要短短几天。这是某大型建筑央企基于浪潮海岳大模型,接入企业自身专业知识,创新研发的多智能体协同文档智能编制技术,打造了一套建筑施工方案智能编制平台,提高了建筑施工方案的编制效率及文档的完整性、合规性和精准性。
  “当前,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大模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向产业融合,成为驱动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加快大模型技术能力创新,并加速其在企业中的落地应用,是新时代赋能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浪潮通软总经理魏代森表示,浪潮海岳大模型基于公司在大型集团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运营领域30多年的行业深耕,120万家客户、万亿级训练数据,精准定位于行业级、场景级垂域大模型,聚焦制造、粮食、矿山、水务、化工、医疗等十大行业,覆盖从模型到工程化,再到应用的大模型落地全生命周期。
  海岳大模型在应用层不断深化创新,和海岳软件结合,打造了智能问答、对话式数据分析、智能搜索、智能文档生成、智能文档审核、智能低代码开发六大开箱即用的大模型原子能力,融合企业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场景,在“大模型+财务”“大模型+制造”等领域沉淀超200项智能应用服务,深度赋能企业智能场景落地。
  而知业大模型则瞄准了工业领域。“2023年3月,浪潮云洲组建了知业大模型的研发团队,迅速投入大模型相关技术的预研、开发及验证工作。”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商广勇介绍,考虑到通用大模型在工业场景落地中存在的实时性不足、可信度低、准确性与可解释性差等问题,知业大模型定位要做一个“更懂行业”的工业大模型。
  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如火如荼、大模型赛道奔涌向前之时,浪潮如何在大模型应用中抢占先机?商广勇介绍,浪潮云洲依托知业大模型坚实的技术底座,立足重点行业痛点难题,深入龙头企业调研分析,聚焦关键场景重点突破,形成“1个基础模型+N个行业模型+X种场景应用”的大模型应用推广模式,截至目前,已累计打造铝业、机械、风电等5款行业大模型,形成工艺优化、柔性生产、风电运维等15款场景大模型。
  以线缆行业应用为例,浪潮云洲深入行业的领军企业亨通集团调研交流,梳理企业在生产流程优化、产品质量控制、设备检修维护等方面的难点问题,研讨与大模型技术的结合点,进而聚焦场景形成大模型解决方案。浪潮云洲以知业大模型为技术底座,通过开展线缆行业数据采集治理、知识库搭建、大模型行业调优等一系列工作,经过两个月的建设周期,联合亨通共同打造了线缆行业大模型,并上线了线缆知识咨询助手、文档智能审查助手、设备智能运维助手、生产工艺优化助手等大模型AI应用,解决了企业内部数据分散且获取成本高、设备维护费时费力、生产工艺复杂且优化困难等一系列痛点问题。
  浪潮集团正持续助力大模型快速落地到千行百业,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
以创新应对挑战 引领数智时代浪潮
  如今,大模型的应用加快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进程,推动着智能时代的深刻变革。不过,大模型应用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
  浪潮云总经理颜亮认为,伴随大模型在各行各业加速落地,行业大模型成为落地“人工智能+”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跨越技术和业务结合的鸿沟,提高两者的结合度,成为加速推动行业落地的关键之举。此外,面向智能和业务场景的整体集成,也考验企业对这个行业的业务认知能力和整合集成能力。任何一家技术企业都不可能具备所有业务知识,让行业伙伴一起进入生态运营,才能形成解决困难的能力。
  “目前知业大模型研发团队缺少具备行业知识储备的多技术复合型人才,对行业和企业数据缺少业务理解,很难从多源异构的海量数据中治理得到用于模型调优的高质量数据集,影响知业大模型产品工程化落地应用。”商广勇表示。为此,知业大模型将依托大模型重点科研项目,采用“专项人才引进+产学研协作研发”的模式,提升知业大模型团队规模和技术水平,重点对小样本调优、多任务学习等大模型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突破。同时,依托重点应用项目,加强各行业基础数据的采集、清洗及治理,联合外部专家进行重点行业的业务知识体系梳理、建模,形成行业基础语料库和高质量数据集,支撑行业知识库、知识图谱构建以及行业大模型调优。
  如何让大模型更能够贴合企业需求,也是海岳大模型一直在探索的问题。魏代森介绍,面对这些挑战,浪潮通软持续加大人工智能研发投入。2023年9月,浪潮通软发布海岳大模型1.0版本,目前已迭代了8个小版本、2个大版本。“海岳大模型3.0研发策略是持续深化场景创新,与浪潮海岳相结合,打造200+智能场景,赋能企业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实现决策智能化,构建大模型、大平台、大生态的智能应用发展新蓝图。”魏代森表示。
  除此以外,浪潮通信信息总经理张传刚认为,应用成本太高也是目前阻碍大模型落地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浪潮通信信息下一步将会重点研究中等规模的模型,即参数量不超过100亿的模型,以降低客户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同时加强AI智能体的自主创新、能力沉淀及价值落地,推动大模型的更广泛应用。
  在大模型的赛道上,浪潮集团正在积极抢占有利位置,推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发展,孕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助力数字强省、数字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