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集镇创新党组织领办劳务服务队模式

2024-10-02 作者: 白晓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白晓 通讯员 辛航 报道
  本报胶州讯 在胶州市铺集镇姜家庄村,每天7时许,一辆大巴车准时发车,载着该村的“夕阳红”务工队前往源氏木语智慧家居产业园,开启一天的工作。这支平均年龄62岁的队伍的“再就业”,得益于铺集镇推出的党组织领办劳务服务队模式。
  今年8月,铺集镇在调研中发现,镇内50岁至70岁的闲置劳动力数量较多,并且对继续劳动有着强烈的意愿。然而,村民自行与企业沟通务工时,往往面临着薪资水平不高和人身安全缺乏保障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镇党委决定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党组织联农富农的作用,推行党组织领办劳务服务队。
  姜家庄村所在的巩家庄新村党委发动组织了6支劳务服务派遣队,与源氏木语、耀恩玻璃等5家企业签约,引导75名村民实现了“再就业”。
  “这些村民在企业主要从事摆件、打包等工作,每人月薪4500元以上。而且提供车辆接送服务,让大家不用出远门就找到了新工作。”姜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杜海涛介绍,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还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以前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人,只能在家干点农活,收入没保障。现在村里组织我们去厂子里工作,也能挣工资了。”姜家庄村村民刘瑞祥说。
  在西皇姑庵村,村“两委”通过盘活闲置幼儿园,对外招租引进手工作坊,带动3个自然村17名老人“再就业”,每人日薪100元,村集体每年还可获得近万元房屋租金,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我上了年纪,出不了远门,又不愿意在家闲着。屋后头开了个作坊,叫我去干活,按天算钱,中午在食堂吃顿饭,挺好。”西皇姑庵村村民赵清江说。
  铺集镇党委组织委员朱菁表示:“通过党组织领办劳务服务队,有需求的村民都能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实现‘劳有所得’向‘劳有多得’的转变。一些村庄的村民有了稳定的收入后,参与村庄治理的热情也被激发出来。”
  “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构建起全面、高效、可持续的劳务服务体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宽就业渠道,提供更多种类的工作岗位,满足不同村民的需求。”铺集镇党委书记刘大庆说,“同时,加大对劳务服务队的培训力度,提升村民的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让更多村民受益,让党组织的作用更加凸显。”
  □记者 白晓 通讯员 辛航 报道
  本报胶州讯 在胶州市铺集镇姜家庄村,每天7时许,一辆大巴车准时发车,载着该村的“夕阳红”务工队前往源氏木语智慧家居产业园,开启一天的工作。这支平均年龄62岁的队伍的“再就业”,得益于铺集镇推出的党组织领办劳务服务队模式。
  今年8月,铺集镇在调研中发现,镇内50岁至70岁的闲置劳动力数量较多,并且对继续劳动有着强烈的意愿。然而,村民自行与企业沟通务工时,往往面临着薪资水平不高和人身安全缺乏保障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镇党委决定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党组织联农富农的作用,推行党组织领办劳务服务队。
  姜家庄村所在的巩家庄新村党委发动组织了6支劳务服务派遣队,与源氏木语、耀恩玻璃等5家企业签约,引导75名村民实现了“再就业”。
  “这些村民在企业主要从事摆件、打包等工作,每人月薪4500元以上。而且提供车辆接送服务,让大家不用出远门就找到了新工作。”姜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杜海涛介绍,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还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以前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人,只能在家干点农活,收入没保障。现在村里组织我们去厂子里工作,也能挣工资了。”姜家庄村村民刘瑞祥说。
  在西皇姑庵村,村“两委”通过盘活闲置幼儿园,对外招租引进手工作坊,带动3个自然村17名老人“再就业”,每人日薪100元,村集体每年还可获得近万元房屋租金,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我上了年纪,出不了远门,又不愿意在家闲着。屋后头开了个作坊,叫我去干活,按天算钱,中午在食堂吃顿饭,挺好。”西皇姑庵村村民赵清江说。
  铺集镇党委组织委员朱菁表示:“通过党组织领办劳务服务队,有需求的村民都能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实现‘劳有所得’向‘劳有多得’的转变。一些村庄的村民有了稳定的收入后,参与村庄治理的热情也被激发出来。”
  “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构建起全面、高效、可持续的劳务服务体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宽就业渠道,提供更多种类的工作岗位,满足不同村民的需求。”铺集镇党委书记刘大庆说,“同时,加大对劳务服务队的培训力度,提升村民的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让更多村民受益,让党组织的作用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