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三网联动”满足养老服务需求

2024-08-26 作者: 张海峰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张海峰
  通讯员 杨东梅 赵宪申 郝志民 报道
  本报禹城讯 走进禹城市安仁镇孙庄村幸福院,干净整洁的院落,一应俱全的设施便映入眼帘,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打牌,温馨祥和。中午,老人们美美地吃了一顿水饺。午饭后,他们坐在门口晒太阳、下象棋、拉家常,幸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禹城市织密助餐网、健康网和关爱网,“三网联动”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逐步构建起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功能完善、服务优良、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打造“禹老相伴”养老服务特色品牌。
  禹城市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圈”,连续两年将助老幸福食堂建设运营纳入民生实事项目,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和365暖留中心为依托,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目前已建成助老食堂38处,着力解决独居、失能、留守、高龄等老人的就餐问题。
  “除了解决就餐问题,我们还进一步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新路径,织密健康网。”禹城市副市长孙登敬介绍,该市依托市康养中心,实施“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长期照护,链接市人民医院南院区资源,打造医养结合项目新样板。探索养老院和医院紧密型的“两院一体”新模式,以房寺镇中心卫生院和十里望回族镇卫生院为试点,有效整合医疗与养老托养资源。
  禹城市为44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适老化改造服务,对1630名老年人开展助洁和助行等“六助”服务3900余人次。建设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应用服务场景,为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进行探访关爱。
  目前,禹城市14处日间照料中心、17处农村幸福院、38处助老幸福食堂和47处365暖留中心遍布城乡,服务农村老年人覆盖率达45%以上。全市拥有“禹老相伴”为老志愿者队伍12支,志愿者达419人,全力满足城乡老人“六助”服务需求。禹城市获得“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山东省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单位”“山东省医养结合典型案例推广单位”“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等称号。
  □记者 张海峰
  通讯员 杨东梅 赵宪申 郝志民 报道
  本报禹城讯 走进禹城市安仁镇孙庄村幸福院,干净整洁的院落,一应俱全的设施便映入眼帘,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打牌,温馨祥和。中午,老人们美美地吃了一顿水饺。午饭后,他们坐在门口晒太阳、下象棋、拉家常,幸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禹城市织密助餐网、健康网和关爱网,“三网联动”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逐步构建起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功能完善、服务优良、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打造“禹老相伴”养老服务特色品牌。
  禹城市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圈”,连续两年将助老幸福食堂建设运营纳入民生实事项目,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和365暖留中心为依托,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目前已建成助老食堂38处,着力解决独居、失能、留守、高龄等老人的就餐问题。
  “除了解决就餐问题,我们还进一步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新路径,织密健康网。”禹城市副市长孙登敬介绍,该市依托市康养中心,实施“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长期照护,链接市人民医院南院区资源,打造医养结合项目新样板。探索养老院和医院紧密型的“两院一体”新模式,以房寺镇中心卫生院和十里望回族镇卫生院为试点,有效整合医疗与养老托养资源。
  禹城市为44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适老化改造服务,对1630名老年人开展助洁和助行等“六助”服务3900余人次。建设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应用服务场景,为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进行探访关爱。
  目前,禹城市14处日间照料中心、17处农村幸福院、38处助老幸福食堂和47处365暖留中心遍布城乡,服务农村老年人覆盖率达45%以上。全市拥有“禹老相伴”为老志愿者队伍12支,志愿者达419人,全力满足城乡老人“六助”服务需求。禹城市获得“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山东省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单位”“山东省医养结合典型案例推广单位”“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