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已布局23个非遗研学旅游点

2024-08-21 作者: 都镇强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都镇强
  通讯员 薛玉磊 翟金辉 报道
  本报高密讯 这几天,位于高密经济开发区的刘存志黑陶社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研学游团队。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刚果留学生们来到这里学习黑陶制作技艺。留学生们体验拉坯制作,极大激发了对中国非遗文化的兴趣。“我就想着把这个古老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学习、研究、发展,这是我最大的心愿。”8月19日,黑陶艺人刘存志说。
  近年来,高密市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将非遗文化与现有空间相融合,激发非遗研学新动能。该市以推进“非遗在社区”试点改革为抓手,举办非遗艺术节、非遗购物节等大型活动,全市非遗研学旅游点发展到23个,创建非遗特色学校32所。
  此外,高密市将非遗元素融入全市文学游、生态游、廉政游、红色游等6条旅游精品线路。当地还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出尼尼虎等20多个硬核设计,依托23家非遗工坊升级产品,生产游客青睐的随手礼。其中,昌盛泥塑非遗工坊对接高校、连接群众、开拓市场,年生产加工泥叫虎40万个,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
  □记者 都镇强
  通讯员 薛玉磊 翟金辉 报道
  本报高密讯 这几天,位于高密经济开发区的刘存志黑陶社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研学游团队。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刚果留学生们来到这里学习黑陶制作技艺。留学生们体验拉坯制作,极大激发了对中国非遗文化的兴趣。“我就想着把这个古老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学习、研究、发展,这是我最大的心愿。”8月19日,黑陶艺人刘存志说。
  近年来,高密市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将非遗文化与现有空间相融合,激发非遗研学新动能。该市以推进“非遗在社区”试点改革为抓手,举办非遗艺术节、非遗购物节等大型活动,全市非遗研学旅游点发展到23个,创建非遗特色学校32所。
  此外,高密市将非遗元素融入全市文学游、生态游、廉政游、红色游等6条旅游精品线路。当地还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出尼尼虎等20多个硬核设计,依托23家非遗工坊升级产品,生产游客青睐的随手礼。其中,昌盛泥塑非遗工坊对接高校、连接群众、开拓市场,年生产加工泥叫虎40万个,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