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长清区汇聚校地优势资源,推进产才融合

筑牢校地共建政策体系“四梁八柱”

2024-08-08 作者: 王健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王 健 通讯员 石 瑶 报道
  本报济南讯 “以往高校的科研成果主要是为教学目标服务,这次大赛让我们看到了项目落地转化的可能性。”在日前举办的济南大学城第二届科研成果转化大赛活动现场,大赛一等奖获奖项目主申报人、齐鲁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特聘教授石锋表示。
  据悉,本届大赛重点面向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设置金融赋能项目对接专区,邀请区内重点企业参与项目评鉴,对接高价值科技成果120余项,征集高校待转化参赛项目85个,目前已落地项目15个,吸引集聚高校高层次人才35人。
  近年来,济南市长清区聚焦校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联合13所驻区高校建立健全校地组织部长联席会议制度,搭平台、拓渠道、链资源,着力解决校地融合难、成果转化难、人才留用难的问题。组织开展大学城科研成果转化大赛是长清区汇聚校地优势资源、推进产才融合的缩影。
  深化校地产才融合,重点在于机制的构建。长清区通过建立区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包挂服务高校制度、校地组织部长联席会议制度,明确16位区级领导定向联系13所高校,协调解决高校人才培养、设施配套等需求150余项。通过出台《支持校地融合发展若干措施》,制定《关于加强校地共建、深化产才融合的二十条措施》,长清区全力实施产才融合、载体共建、人才交流等5方面18项工作落实行动,筑牢校地共建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
  为持续吸引和集聚人才,长清区从创品牌、搭平台、促交流入手,畅通青年人才引进、产业领军人才培育、高校人才资源共享渠道,为全区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长清区连续两年举办“职引未来,逐梦长清”招才引智系列活动,去年以来,累计组织358家企业参与,提供就业岗位1.2万余个;组建长清区经济社会发展高校专家智库,开展“互派驻,双挂职”工作,落实“专题调研、包挂企业、项目服务、人才引进”工作机制,两年间共选派挂职干部39人,累计组织校地对接活动15场,推荐待转化科技项目25个,启动校企共建项目19个,协调引进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240余人;常态化开展“高校学子长清行”活动,吸引1600余名大学生走进产业园区、科创平台,引导高校学子认识长清、留在长清。
  构建校地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更要注重提升人才服务质量,打造优质人才发展生态。长清区全力推进“长清人才之家”建设,设置政策服务、对话交流、资源对接、研修培训、宣传推介五大功能,选配专职工作人员,全力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阵地。长清区还打造了由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组成的“四位一体”载体平台,组建“校企创新联合体”,开设人才“创业门诊”,简化“双创”审批流程,推出“一件事集成服务”等审批新举措,为高校科研人员、毕业生科创项目提供一站式跟踪服务,推动形成高校找到转化平台、人才打通创业渠道、企业获得市场收益等多方共赢的局面。
  □记者 王 健 通讯员 石 瑶 报道
  本报济南讯 “以往高校的科研成果主要是为教学目标服务,这次大赛让我们看到了项目落地转化的可能性。”在日前举办的济南大学城第二届科研成果转化大赛活动现场,大赛一等奖获奖项目主申报人、齐鲁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特聘教授石锋表示。
  据悉,本届大赛重点面向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设置金融赋能项目对接专区,邀请区内重点企业参与项目评鉴,对接高价值科技成果120余项,征集高校待转化参赛项目85个,目前已落地项目15个,吸引集聚高校高层次人才35人。
  近年来,济南市长清区聚焦校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联合13所驻区高校建立健全校地组织部长联席会议制度,搭平台、拓渠道、链资源,着力解决校地融合难、成果转化难、人才留用难的问题。组织开展大学城科研成果转化大赛是长清区汇聚校地优势资源、推进产才融合的缩影。
  深化校地产才融合,重点在于机制的构建。长清区通过建立区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包挂服务高校制度、校地组织部长联席会议制度,明确16位区级领导定向联系13所高校,协调解决高校人才培养、设施配套等需求150余项。通过出台《支持校地融合发展若干措施》,制定《关于加强校地共建、深化产才融合的二十条措施》,长清区全力实施产才融合、载体共建、人才交流等5方面18项工作落实行动,筑牢校地共建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
  为持续吸引和集聚人才,长清区从创品牌、搭平台、促交流入手,畅通青年人才引进、产业领军人才培育、高校人才资源共享渠道,为全区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长清区连续两年举办“职引未来,逐梦长清”招才引智系列活动,去年以来,累计组织358家企业参与,提供就业岗位1.2万余个;组建长清区经济社会发展高校专家智库,开展“互派驻,双挂职”工作,落实“专题调研、包挂企业、项目服务、人才引进”工作机制,两年间共选派挂职干部39人,累计组织校地对接活动15场,推荐待转化科技项目25个,启动校企共建项目19个,协调引进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240余人;常态化开展“高校学子长清行”活动,吸引1600余名大学生走进产业园区、科创平台,引导高校学子认识长清、留在长清。
  构建校地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更要注重提升人才服务质量,打造优质人才发展生态。长清区全力推进“长清人才之家”建设,设置政策服务、对话交流、资源对接、研修培训、宣传推介五大功能,选配专职工作人员,全力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阵地。长清区还打造了由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组成的“四位一体”载体平台,组建“校企创新联合体”,开设人才“创业门诊”,简化“双创”审批流程,推出“一件事集成服务”等审批新举措,为高校科研人员、毕业生科创项目提供一站式跟踪服务,推动形成高校找到转化平台、人才打通创业渠道、企业获得市场收益等多方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