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山东农担增信分险助三农

2024-07-03 作者: 王新蕾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新蕾
  本报通讯员 戴雪映

  作为全国农担体系33家省级成员单位之一,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农担”)立足山东农业大省实际,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数智赋能,走出一条农村金融改革的新路。
为我省三农领域
提供担保贷款1860亿元

  “农耕贷”“粮仓贷”“农机贷”“供销农资贷”……围绕服务新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山东农担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财政+金融”“政府+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以金融之力推进沿黄地区农业发展。
  为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山东农担与省委组织部共同推出“强村贷”等系列支农产品,成为全国农担体系内首个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支持对象的担保政策,通过“大田托管”模式带动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为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以组织振兴保障乡村振兴,累计为3559个党支部合作社提供担保贷款33.54亿元。
  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山东农担靶向发力支持潍坊蔬菜、烟台苹果、沿黄肉牛、高青黑牛等优势特色产业,基本做到了全省优势特色产业全覆盖;创新“供应链票据+担保”“供应链直通”等业务模式,为农业全产业链链属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支持。目前,山东农担已累计为我省“三农”领域提供担保贷款1860亿元,扶植了全省29万余户农业经营主体,在保、新增、累保等多项主要经营指标稳居全国首位,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效果显著。
项目审查审批
实现“当天办、及时办”

  近年来,山东农担加快数智化转型发展,自主研发涵盖24个子系统、1400多个功能模块,拥有30项软件著作权的担保业务中台体系,农担业务实现了一网通办、全量上云;与银行信贷、人行二代征信、动产融资统一公示登记等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搭载人脸识别、电子签章、OCR流水分析、RPA“数字员工”等金融科技工具,着力打通系统断点,项目审查审批实现了“当天办、及时办”,人均审批效率提升5倍以上,人均在保额达1.47亿元。
  此外,山东农担发挥协同优势,打通10余个省直部门的40余个涉农数据源,与农信联社系统、邮政储蓄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累计实现5500万条的贷后数据共享,联通7个地方涉农数据平台。目前,山东农担已汇集31亿条涉农数据,覆盖了2500多万经营主体,梳理出87.5万条客户白名单,建成全国农担体系数据量最大、维度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新农主体融资数据服务平台。
  山东农担还在全国首创“客户直通”业务办理模式,打造并推广“鲁担惠农云”二维码,与农业农村部信贷直通车实现双向互通,为新农主体提供“网约车”式金融服务;建设鲁担智慧服务平台,为“大田托管”业务提供“资金+产业”双闭环管理服务,“小田并大田”获得科技源动力;开发“农耕e贷”“蔬菜大棚贷”“苹果贷”“仓单质押贷”等线上产品,简化授信流程,实现秒批秒贷。
连续四年风险评估
获评A级

  为打破涉农信贷“信息藩篱”,山东农担积极构建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智能风控体系,开发大数据预审系统,构建涵盖黑名单、工商负面、司法负面、多头借贷、关联关系等信息的通用风险策略,源头上把控风险。
  山东农担还采取“大数据+人工”风险审查模式,为客户生成大数据报告,实现360度精准画像,与尽调资料进行比对验证,最大程度识别项目造假、虚增数据等道德风险,同时提高审批效率、减少资料提交。
  围绕保后检查,山东农担开发保后综合评分模型,引入物联网监控、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动态识别客户经营变化,确保风险“看得见”“管得住”。目前,山东农担累计代偿率仅为0.42%,低于全国农担体系1.26%的平均水平,连续四年风险评估获评A级。在大数据智能风控助力下,山东农担增信分险的“杠杆效应”进一步增强,“五五分险”银行增加至47家,恒丰银行、齐鲁银行、青岛银行、北京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纷纷加入财政金融协同支农队伍,真正做到了智能风控“一子落”,金融供给“满盘活”。
  □ 本报记者 王新蕾
  本报通讯员 戴雪映

  作为全国农担体系33家省级成员单位之一,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农担”)立足山东农业大省实际,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数智赋能,走出一条农村金融改革的新路。
为我省三农领域
提供担保贷款1860亿元

  “农耕贷”“粮仓贷”“农机贷”“供销农资贷”……围绕服务新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山东农担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财政+金融”“政府+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以金融之力推进沿黄地区农业发展。
  为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山东农担与省委组织部共同推出“强村贷”等系列支农产品,成为全国农担体系内首个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支持对象的担保政策,通过“大田托管”模式带动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为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以组织振兴保障乡村振兴,累计为3559个党支部合作社提供担保贷款33.54亿元。
  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山东农担靶向发力支持潍坊蔬菜、烟台苹果、沿黄肉牛、高青黑牛等优势特色产业,基本做到了全省优势特色产业全覆盖;创新“供应链票据+担保”“供应链直通”等业务模式,为农业全产业链链属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支持。目前,山东农担已累计为我省“三农”领域提供担保贷款1860亿元,扶植了全省29万余户农业经营主体,在保、新增、累保等多项主要经营指标稳居全国首位,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效果显著。
项目审查审批
实现“当天办、及时办”

  近年来,山东农担加快数智化转型发展,自主研发涵盖24个子系统、1400多个功能模块,拥有30项软件著作权的担保业务中台体系,农担业务实现了一网通办、全量上云;与银行信贷、人行二代征信、动产融资统一公示登记等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搭载人脸识别、电子签章、OCR流水分析、RPA“数字员工”等金融科技工具,着力打通系统断点,项目审查审批实现了“当天办、及时办”,人均审批效率提升5倍以上,人均在保额达1.47亿元。
  此外,山东农担发挥协同优势,打通10余个省直部门的40余个涉农数据源,与农信联社系统、邮政储蓄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累计实现5500万条的贷后数据共享,联通7个地方涉农数据平台。目前,山东农担已汇集31亿条涉农数据,覆盖了2500多万经营主体,梳理出87.5万条客户白名单,建成全国农担体系数据量最大、维度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新农主体融资数据服务平台。
  山东农担还在全国首创“客户直通”业务办理模式,打造并推广“鲁担惠农云”二维码,与农业农村部信贷直通车实现双向互通,为新农主体提供“网约车”式金融服务;建设鲁担智慧服务平台,为“大田托管”业务提供“资金+产业”双闭环管理服务,“小田并大田”获得科技源动力;开发“农耕e贷”“蔬菜大棚贷”“苹果贷”“仓单质押贷”等线上产品,简化授信流程,实现秒批秒贷。
连续四年风险评估
获评A级

  为打破涉农信贷“信息藩篱”,山东农担积极构建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智能风控体系,开发大数据预审系统,构建涵盖黑名单、工商负面、司法负面、多头借贷、关联关系等信息的通用风险策略,源头上把控风险。
  山东农担还采取“大数据+人工”风险审查模式,为客户生成大数据报告,实现360度精准画像,与尽调资料进行比对验证,最大程度识别项目造假、虚增数据等道德风险,同时提高审批效率、减少资料提交。
  围绕保后检查,山东农担开发保后综合评分模型,引入物联网监控、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动态识别客户经营变化,确保风险“看得见”“管得住”。目前,山东农担累计代偿率仅为0.42%,低于全国农担体系1.26%的平均水平,连续四年风险评估获评A级。在大数据智能风控助力下,山东农担增信分险的“杠杆效应”进一步增强,“五五分险”银行增加至47家,恒丰银行、齐鲁银行、青岛银行、北京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纷纷加入财政金融协同支农队伍,真正做到了智能风控“一子落”,金融供给“满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