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山东省分行金融助力东营区域经济发展
黄河滩上谱写“致富曲”
2024-07-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东营市垦利区北范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张波兰(右)介绍哈密瓜生长情况。
|
□ 本报记者 徐佳
夏日的中午,养羊大棚下羊头攒动。随着料槽被充满,一只只等待出栏的黄河滩羊像是白色的音符,出现在投喂槽的五线谱上。“像这样的棚还有6个,每个棚大概有900多只羊。”养殖户季先生站在园区大棚前如数家珍,“养120天到140天,羊就可以出栏了。”
从黄河滩上的养殖业到大棚里的种植业,再到耗资数亿元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农行山东省分行以金融之力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地落实;坚守金融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切实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一项目一方案”
黄河滩养出“品牌羊”
季先生的滩羊养殖区位于利津县盐窝镇的黄河口滩羊产业园。产业园规划总投资28.6亿元,建设1万亩标准化肉羊养殖园区,目前迁入散养户350余户,已成为辐射整个盐窝镇、带动黄河滩上“品牌羊”经济的重要养殖基地。
“2011年我开始养羊,但规模一直比较小。2019年开始扩张规模,迁入园区。”说起最初的创业经历,季先生谈起最多的就是扩张养殖规模面临的资金问题。散户寻求合适的贷款、找到担保,都是难题。此时,中国农业银行利津县支行的“一项目一方案”产品为他解了燃眉之急。
农行利津县支行相关负责人黄永海介绍,“一项目一方案”产品有别于之前“多户联保”的贷款模式,不再需要几户养殖户互相担保,而是采用信用评级方式,根据养殖户的养殖规模进行授信批款,解决了养殖户联保顾虑与担保物不足的问题。
工作人员现场核实后,季先生的养殖大棚两个项目共贷款200万元,为园区搬迁和规模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截至今年6月末,农行利津县支行已为近200家滩羊养殖户提供了1.5亿多元贷款,为滩羊养殖发展注入“强心针”。
“强村贷”助力产业兴
村中开出“致富花”
目光转向东营市垦利区,4000多平方米的智慧化连栋大棚中,合作社理事张波兰正在检查最新一批哈密瓜的生长情况。半个足球大小的哈密瓜沉甸甸地缀在藤蔓上,在可调节温度与日照的温室大棚中茁壮生长,准备上市。
垦利区北范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建有7个蔬菜大棚,包括6个普通大棚与1个连栋大棚,种植范围涵盖金银花、草莓、西红柿、红薯和哈密瓜,合作社年收入超百万元。
最初合作社以种植红薯为主,种植品种单一,大棚建设程度低。“我们考虑种植金银花,但金银花苗需要人工维护,采摘也必须在短时间内集中采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张波兰回忆起合作社的转型之路感慨万千。有了好方向,好品种,却没有资金,这该怎么办?
中国农业银行东营垦利支行工作人员的上门走访解决了合作社的困局:农行为合作社推荐了“强村贷”,“强村贷”本年度利率约为3.45%、最高授信额度可达300万元,由担保公司提供担保。
在50万元“强村贷”资金注入后,合作社成功转型,当年种植金银花40亩,并在后续不断扩大规模,增加其他作物品类,延长金银花加工产业链,从单纯的种植经营合作社一跃成为集种植、游学、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种植基地。
农行东营垦利西郊园支行负责人张春雷说,“强村贷”以“组织部门推荐+农担担保+农行贷款+财政贴息”的方式,将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合作社抱团发展优势、农民盼富致富愿望有机结合,切实解决农民融资需求。截至4月末,农行山东省分行已累计投放“强村贷”16.5亿元,支持了1560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
金融落子“生态棋”
污水变成“净化水”
清泓环绕,草木葱茏,如今走在利津县内,满眼青翠。
2022年9月,利津县西部污水处理厂落成。经处理后达标的水体通过人工湿地进一步净化,再通过再生水回用工程进入城市水系,对城区进行生态补水,改善城区水环境。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利津县为持续擦亮生态底色,由利津县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利津县西部污水处理厂,从中国农业银行贷款2.74亿元。项目建设了日处理污水能力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4万吨的湿地净化工程、日处理污水能力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日回用水量2万吨的再生水回用工程。
“往常此类项目批款时间需要半年到一年,但农行将办理批款时间压缩至最低,三个月左右就完成了贷款流程,帮助我们快速推进项目建设,为污水处理厂顺利完工提供了保障。”利津县西部污水处理厂副总经理尚万林说,在贷款审批前,农行多次实地了解项目规划情况,贷款获批后,还上门解决企业难题,到施工现场跟进每一个建设细节。
夏日的中午,养羊大棚下羊头攒动。随着料槽被充满,一只只等待出栏的黄河滩羊像是白色的音符,出现在投喂槽的五线谱上。“像这样的棚还有6个,每个棚大概有900多只羊。”养殖户季先生站在园区大棚前如数家珍,“养120天到140天,羊就可以出栏了。”
从黄河滩上的养殖业到大棚里的种植业,再到耗资数亿元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农行山东省分行以金融之力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地落实;坚守金融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切实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一项目一方案”
黄河滩养出“品牌羊”
季先生的滩羊养殖区位于利津县盐窝镇的黄河口滩羊产业园。产业园规划总投资28.6亿元,建设1万亩标准化肉羊养殖园区,目前迁入散养户350余户,已成为辐射整个盐窝镇、带动黄河滩上“品牌羊”经济的重要养殖基地。
“2011年我开始养羊,但规模一直比较小。2019年开始扩张规模,迁入园区。”说起最初的创业经历,季先生谈起最多的就是扩张养殖规模面临的资金问题。散户寻求合适的贷款、找到担保,都是难题。此时,中国农业银行利津县支行的“一项目一方案”产品为他解了燃眉之急。
农行利津县支行相关负责人黄永海介绍,“一项目一方案”产品有别于之前“多户联保”的贷款模式,不再需要几户养殖户互相担保,而是采用信用评级方式,根据养殖户的养殖规模进行授信批款,解决了养殖户联保顾虑与担保物不足的问题。
工作人员现场核实后,季先生的养殖大棚两个项目共贷款200万元,为园区搬迁和规模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截至今年6月末,农行利津县支行已为近200家滩羊养殖户提供了1.5亿多元贷款,为滩羊养殖发展注入“强心针”。
“强村贷”助力产业兴
村中开出“致富花”
目光转向东营市垦利区,4000多平方米的智慧化连栋大棚中,合作社理事张波兰正在检查最新一批哈密瓜的生长情况。半个足球大小的哈密瓜沉甸甸地缀在藤蔓上,在可调节温度与日照的温室大棚中茁壮生长,准备上市。
垦利区北范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建有7个蔬菜大棚,包括6个普通大棚与1个连栋大棚,种植范围涵盖金银花、草莓、西红柿、红薯和哈密瓜,合作社年收入超百万元。
最初合作社以种植红薯为主,种植品种单一,大棚建设程度低。“我们考虑种植金银花,但金银花苗需要人工维护,采摘也必须在短时间内集中采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张波兰回忆起合作社的转型之路感慨万千。有了好方向,好品种,却没有资金,这该怎么办?
中国农业银行东营垦利支行工作人员的上门走访解决了合作社的困局:农行为合作社推荐了“强村贷”,“强村贷”本年度利率约为3.45%、最高授信额度可达300万元,由担保公司提供担保。
在50万元“强村贷”资金注入后,合作社成功转型,当年种植金银花40亩,并在后续不断扩大规模,增加其他作物品类,延长金银花加工产业链,从单纯的种植经营合作社一跃成为集种植、游学、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种植基地。
农行东营垦利西郊园支行负责人张春雷说,“强村贷”以“组织部门推荐+农担担保+农行贷款+财政贴息”的方式,将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合作社抱团发展优势、农民盼富致富愿望有机结合,切实解决农民融资需求。截至4月末,农行山东省分行已累计投放“强村贷”16.5亿元,支持了1560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
金融落子“生态棋”
污水变成“净化水”
清泓环绕,草木葱茏,如今走在利津县内,满眼青翠。
2022年9月,利津县西部污水处理厂落成。经处理后达标的水体通过人工湿地进一步净化,再通过再生水回用工程进入城市水系,对城区进行生态补水,改善城区水环境。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利津县为持续擦亮生态底色,由利津县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利津县西部污水处理厂,从中国农业银行贷款2.74亿元。项目建设了日处理污水能力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4万吨的湿地净化工程、日处理污水能力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日回用水量2万吨的再生水回用工程。
“往常此类项目批款时间需要半年到一年,但农行将办理批款时间压缩至最低,三个月左右就完成了贷款流程,帮助我们快速推进项目建设,为污水处理厂顺利完工提供了保障。”利津县西部污水处理厂副总经理尚万林说,在贷款审批前,农行多次实地了解项目规划情况,贷款获批后,还上门解决企业难题,到施工现场跟进每一个建设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