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青岛西海岸新区辛安街道

推进区域化党建 赋能基层治理

2024-04-2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王超
  
  青岛西海岸新区辛安街道紧盯城市治理体系不完善问题,以街道区域化党建联席会和社区共建议事会为抓手,推动党群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在基层深度融合,激发多元治理活力,变各领域党建“自转”为基层治理“公转”,推动区域化党建“统”得起来、“融”成常态、“聚”出效能,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健全工作运行体系。在街道层面,将辖区高校、大型企业吸纳为街道区域化党建联席会成员单位;在社区层面,将区直联系社区单位、规模较大的非公企业、红色物业等吸纳为社区共建议事会成员单位。推动成员单位在加强基层治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地域主人翁作用。近年来共吸纳70余家单位融入区域化党建格局,党建“朋友圈”扩大至260余家。建立“社区党委吹哨、专业力量下沉、职能科室报到”的块状联动体系,将安监、执法、环保、公安等专业力量直接下沉到12个社区,由社区党委统筹工作安排,对社区遇到的社会治理难题,职能科室全程跟进配合,通过“条块结合”织密基层治理网。
  建立协商议事制度。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议事原则,围绕区域发展大事、社会治理要事、群众民生实事开展议事协商,共同解决各类难点堵点问题85个。针对联席会成员单位提出的园区周边环境整治问题,街道积极争取上级资金3.5亿元实施“两海一澳”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开展道路功能完善、环境卫生整治、绿化亮化提升等工作,使工业园区与宜居环境相得益彰。帮助企业完成徐山防洪渠垮塌修复工作,保障了园区安全,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针对企业职工子女假期“看护难”问题,联合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建单位,在城市社区常态化开办“青桐学堂”假期公益托管班,组织志愿者提供课业辅导、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手工制作等托管服务,累计服务6700余人次,彰显“辛安温度”。
  完善工作运行机制。落实“三张清单”机制,街道和社区向成员单位和辖区群众收集“需求清单”,成员单位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形成“资源清单”和“项目清单”,变单打独斗为合力攻坚。结合“大学生进社区”活动,在各社区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常态化开展“青春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与上药国风集团党委共建,组织街道干部、社区居民走进国风工业园,参观炎黄易医园、中医药博物馆,普及中医药文化,提升企业认同感和品牌认可度,同时搭建“社区大舞台”,邀请国风艺术团进社区送演出。做实“党建链”牵引“业务链”,用活区域化党建平台,创建“一手把直通车”“企业家约见”制度,主动靠前助企纾困781件次;与联席会成员单位联合举办“汽车消费进园区”“家电工厂直销”等惠民活动,既激发市场消费活力,又让居民得到实惠。盘活共建单位资源,吸纳党员996名,组建37支“红色尖兵志愿服务队”,建立“平急结合”机制,进一步彰显了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提升了街道应急处置能力和党员队伍整体形象。近年来,辛安街道共落实各类共建项目57个,惠及企业员工和居民2.2万余人次。
  □王超
  
  青岛西海岸新区辛安街道紧盯城市治理体系不完善问题,以街道区域化党建联席会和社区共建议事会为抓手,推动党群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在基层深度融合,激发多元治理活力,变各领域党建“自转”为基层治理“公转”,推动区域化党建“统”得起来、“融”成常态、“聚”出效能,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健全工作运行体系。在街道层面,将辖区高校、大型企业吸纳为街道区域化党建联席会成员单位;在社区层面,将区直联系社区单位、规模较大的非公企业、红色物业等吸纳为社区共建议事会成员单位。推动成员单位在加强基层治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地域主人翁作用。近年来共吸纳70余家单位融入区域化党建格局,党建“朋友圈”扩大至260余家。建立“社区党委吹哨、专业力量下沉、职能科室报到”的块状联动体系,将安监、执法、环保、公安等专业力量直接下沉到12个社区,由社区党委统筹工作安排,对社区遇到的社会治理难题,职能科室全程跟进配合,通过“条块结合”织密基层治理网。
  建立协商议事制度。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议事原则,围绕区域发展大事、社会治理要事、群众民生实事开展议事协商,共同解决各类难点堵点问题85个。针对联席会成员单位提出的园区周边环境整治问题,街道积极争取上级资金3.5亿元实施“两海一澳”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开展道路功能完善、环境卫生整治、绿化亮化提升等工作,使工业园区与宜居环境相得益彰。帮助企业完成徐山防洪渠垮塌修复工作,保障了园区安全,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针对企业职工子女假期“看护难”问题,联合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建单位,在城市社区常态化开办“青桐学堂”假期公益托管班,组织志愿者提供课业辅导、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手工制作等托管服务,累计服务6700余人次,彰显“辛安温度”。
  完善工作运行机制。落实“三张清单”机制,街道和社区向成员单位和辖区群众收集“需求清单”,成员单位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形成“资源清单”和“项目清单”,变单打独斗为合力攻坚。结合“大学生进社区”活动,在各社区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常态化开展“青春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与上药国风集团党委共建,组织街道干部、社区居民走进国风工业园,参观炎黄易医园、中医药博物馆,普及中医药文化,提升企业认同感和品牌认可度,同时搭建“社区大舞台”,邀请国风艺术团进社区送演出。做实“党建链”牵引“业务链”,用活区域化党建平台,创建“一手把直通车”“企业家约见”制度,主动靠前助企纾困781件次;与联席会成员单位联合举办“汽车消费进园区”“家电工厂直销”等惠民活动,既激发市场消费活力,又让居民得到实惠。盘活共建单位资源,吸纳党员996名,组建37支“红色尖兵志愿服务队”,建立“平急结合”机制,进一步彰显了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提升了街道应急处置能力和党员队伍整体形象。近年来,辛安街道共落实各类共建项目57个,惠及企业员工和居民2.2万余人次。